- 國際環境嬗變視域下的第二次國共合作研究
- 杜俊華
- 815字
- 2025-04-24 17:43:23
二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資料
(一)研究方法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在廣泛收集此時檔案材料、歷史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把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綜合運用比較分析法、計量研究法、歸納研究法,借助于政治學、國際關系學與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以國際化的視野,從多學科、多視角交叉的角度對項目進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思路
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和收集到的材料的基礎上,提出研究題目《國際環境嬗變視域下的第二次國共合作研究》,綜合運用收集到的檔案文獻資料、報刊資料,采用文獻分析、比較研究、典型與一般、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等方法,從十四年抗戰的新角度,梳理和研究國際環境嬗變對第二次國共合作醞釀的影響、國際環境嬗變對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的影響、國際環境嬗變下的國共合作黃金時期、國際環境嬗變下的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曲折發展以及國際環境嬗變視野下的第二次國共合作的破裂;最后再歸納總結,形成專著和相關論文成果。
研究的基本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三)資料說明
研究所用的資料包括在國內和在美國搜羅的第一手檔案材料、20世紀三四十年代報刊資料、著述,當今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包括中英文專著和論文等。主要有:
1.原始檔案。原始檔案是史學論著寫作中最重要的第一手直接材料,應該盡量收集和整理。在寫作過程中,筆者曾到美國國會圖書館、波士頓圖書館、北京的中央檔案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四川省檔案館、重慶市檔案館等地查閱相關檔案資料,也請朋友在英國、俄羅斯查閱檔案資料。

圖1—1
2.當時的報刊資料。報紙是資料豐富的載體,它們如實記載了當時發生的情況,給研究提供了翔實而真實可靠的資料。曾經到國家圖書館、重慶市圖書館、四川省圖書館等地,查閱《新華日報》《申報》《解放日報》《中央日報》等報刊資料。
3.專著。主要包括兩大類,一種是專題研究著作,另一種是資料性專著。
4.論文。主要涉及國內外學者相關研究論文。
5.在美國訪學期間所查閱的檔案文獻資料、報刊資料,以及大量的外文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