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現代語境中的超驗主義思想:索爾·貝婁小說研究
- 趙秀蘭
- 1844字
- 2025-04-25 19:37:22
二 貝婁與超驗主義思想研究狀況
貝婁的創作受到了超驗主義作家的影響并非新鮮話題。貝婁在訪談中多次提到愛默生、梭羅和惠特曼等超驗主義者,并在作品中經常引用他們的作品,表明美國超驗主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貝婁的文學創作。有些論者曾提出貝婁作品與愛默生等人的超驗主義傳統之間存在聯系,如蔡斯(Richard Chase)分析《雨王亨德森》和《奧吉·瑪奇歷險記》中的自我死亡、現實和想象主題時,指出貝婁具有朦朧的超驗主義思想,貝婁一方面繼承了自然主義作家的傳統,把人物視為由遺傳和環境所決定的產物;另一方面又繼承了惠特曼的傳統,相信人物是一個自主的自我,這樣一個既定的先驗事實是自然條件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的。[58] 一些重要的評論家,如坦納(Tony Tanner)、俄普代爾(Keith Opdahl)、布拉德伯利(Malcolm Bradbury)、布魯姆(Harold Bloom)、波特(M.Gilbert Porter)和哈桑(Ihab Hassan)等都曾指出,貝婁的小說在某種意義上與愛默生和惠特曼的超驗主義傳統有關系,但除波特曾撰文就此進行過探究外,其他人只是在其研究中附帶提及,并沒有發表相關研究成果。而且,波特的觀點是通過一部專著和一篇文章體現出來的。他在《力量何在?索爾·貝婁的藝術性和人性》(1974)一書中,采用“新批評”的方法,細讀了貝婁從《晃來晃去的人》到《賽姆勒先生的行星》七部小說,在分析《赫索格》時,發現赫索格從異化走向歸化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存在主義向超驗主義的轉變,并在該書結論中指出,貝婁是一位“新超驗主義者”。[59] 波特在其分析“貝婁的超驗觀”的文章中指出,貝婁在民主、死亡、永生和藝術的功用等方面的見解與超驗主義者相同。波特認為,貝婁的人物明白,“知識是超驗的、直覺的,對永生的認識來自于自然和人類的內心,這樣一種認識論是邏輯所不能分析的”。[60] 波特在其專著中對貝婁小說中的細節進行的解讀,有助于讀者很好地理解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但其文章由于篇幅所限,對貝婁的小說與超驗主義者的作品中存在的共同主題(如民主、死亡、永生和藝術的功用)的解析并不深入。更令人遺憾的是,波特之后并沒有發表就這些思想對貝婁小說主題的影響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成果。此后,關于貝婁與超驗主義之間的聯系的研究幾乎歸于沉寂。
貝婁與超驗主義思想之間的淵源的最新研究成果是印度學者歸亞姆(M.A.Quayum)的博士學位論文。歸亞姆在1989年到1996年發表的四篇文章中,分別探討了貝婁的小說《賽姆勒先生的行星》與愛默生的哲學聯系(即兩者均持有中庸之道的思想),《洪堡的禮物》中的人物“洪堡”(Von Humboldt Fleisher)與愛默生在隨筆《洪堡》中描寫的歷史人物“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一位普魯斯伯爵)之間的淵源關系,《洪堡的禮物》所表征的現代詩人的式微,以及《赫索格》中追求平衡的超驗主義思想。歸亞姆首先從愛默生的作品中抽取大量的段落、陳述和事件片段,并從中歸納出愛默生所倡導的節制、統一或平衡的超驗主義思想,再從貝婁的小說中抽取相應的例證,表明貝婁在創作中繼承了超驗主義思想。后來,歸亞姆以這幾篇文章為基礎,撰寫了博士學位論文《索爾·貝婁與美國超驗主義》(Saul Bellow and American Transcendentalism,2004)。在該文中,歸亞姆運用同樣的研究思路,解析了貝婁的小說《雨王亨德森》《赫索格》《賽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禮物》和《院長的十二月》,論述了這幾部作品中的主人公所持有的生活觀——即反對現代人對生活的極端化態度,提倡一種和解與團結或秩序與平衡的生活觀——與美國超驗主義作家,尤其是愛默生和惠特曼的道德哲學存在著一致性,并以此表明,貝婁繼承了愛默生-惠特曼傳統,是一位“新超驗主義作家”。[61] 除此之外,鮮見從超驗主義視角對貝婁作品進行的研究成果。
從以上可見,國外貝婁研究已有研究成果中,只有歸亞姆對貝婁作品與超驗主義傳統的淵源進行了系統分析,但是,他只側重于分析這些作家作品在調和精神追求與物質享受的“雙重意識”方面的一致性,而忽略了對貝婁小說中展現的超驗主義思想的其他核心命題,例如:追求獨立自主之人格,固守傳統道德標準,對靈魂的信念,以及精神追求和人性訴求等的分析。而這些正是本研究的著力點。
雖然國內對貝婁作品的研究也已經取得了非常豐碩的成果,但研究者的視野大多局限于對貝婁作品中的人文主義精神、存在主義思想、“父與子”主題、異化主題、人物形象、敘事技巧等方面,鮮見對貝婁小說與超驗主義思想之間的淵源、貝婁的超驗主義思想及其在小說中的文學展現方面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認為,對貝婁小說中的主題思想與愛默生等人的超驗主義思想之間的淵源、貝婁的超驗主義思想及其在小說中的文學展現方式進行研究,可以揭示出愛默生等人的超驗主義思想在后現代語境中的斷裂、變異及其文學展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