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苗族古歌搜集和整理情況

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從有限的文史資料記載來看,中國苗族至少有五千多年的人文生長發展歷史。早在名典《尚書》中就有關于“三苗”的詳盡記載。[5]我注意觀察和考訪了苗族被史料所記載的生存發展情況,這個遷徙民族的生存繁衍是如此步履艱辛,正如澳大利亞民族史學家格迪斯(Geddis)在其《山地的移民》中所說:“世界上有兩個災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服的民族,他們就是中國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猶太族。”[6]在苗族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苗族民眾可謂跋山涉水走遍了大半個中國,他們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為自己營造了獨立生存的一方天地,并且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異彩紛呈的民族文化,但遺憾的是由于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民眾生活中的藝術創作只能夠口耳相傳,很多都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消失了。

在宏大豐贍而又熠熠生輝的苗族口承文化中,苗族古歌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代表性、典型性和影響力。2006年苗族古歌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包含大量苗族古歌內容的“苗族理辭”,也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苗族古歌之所以歷經千百年而不衰,在于其獨特的民俗背景和傳承方式。苗族古歌至今仍在民間口頭流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許多民族民間文學工作者曾進行過悉心搜集,發現了不少異文,這引起國內外研究者的注意。1979年由貴州民間文學組整理、田兵編選,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古歌》是有代表性的版本之一。由于傳統意義上界定的13首《苗族古歌》的內容基本上是神話,并且有搜集整理者將苗族古歌譯成史詩的例子,于是當時的民間文學理論界大多把古歌與神話史詩或創世史詩等概念等同起來。比如《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論稿》[7]在提及中國南北少數民族史詩的差異性時,認為北方少數民族以英雄史詩見長,而“在南方各少數民族中,則以創世史詩居多,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創世史詩”。著者不僅列舉了彝族的《梅葛》和《阿細的先基》等作品,也把苗族、布依族的《古歌》歸入其中。[8]段寶林主編的《民間文學教程》把古歌作為歌謠中的一個類別,屬歌謠中的第二大類,有長篇古歌和短篇古歌之分。該書認為長篇古歌即“神話史詩”,其中舉例提及《苗族古歌》,而“短篇古歌在對唱中顯示歷史知識,是古史的一種載體”。[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和县| 黄石市| 通州区| 塘沽区| 于都县| 湖南省| 玉溪市| 绵竹市| 南郑县| 高碑店市| 正阳县| 潜江市| 郴州市| 团风县| 桐柏县| 卓资县| 察哈| 博客| 楚雄市| 五河县| 科技| 竹山县| 卢龙县| 开远市| 霍州市| 什邡市| 柳河县| 伊吾县| 神木县| 商都县| 郴州市| 永胜县| 海兴县| 大庆市| 浦北县| 丰都县| 肥东县| 石门县| 玉溪市| 通海县| 哈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