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總序

自英國學者威廉·湯姆斯(W.J.Thomas)于19世紀中葉首創(chuàng)“民俗”(folk-lore)一詞以來,國際民俗學形成了逾160年的學術傳統(tǒng)。作為現(xiàn)代學科意義上的中國民俗學肇始于“五四”新文化運動,近百年來的發(fā)展幾起幾落,其中數(shù)度元氣大傷。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一學科方得以逐步恢復。近年來,隨著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學理依據(jù)正是民俗和民俗學)保護工作的重視和倡導,民俗學研究及其學術共同體在民族文化振興和國家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中,都正在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曾經(jīng)是中國民俗學開拓者顧頡剛、容肇祖等人長期工作的機構,近年來又出現(xiàn)了一批較為活躍和有影響力的學者,他們大都處于學術黃金年齡,成果迭出,質量頗高,只是受學科分工和各研究所學術方向的制約,他們的研究成果沒能形成規(guī)模效應。為了部分改變這種局面,經(jīng)跨所民俗學者多次充分討論,大家都迫切希望以“中國民俗學前沿研究”為主題,以系列出版物的方式,集中展示以我院學者為主的民俗學研究隊伍的晚近學術成果。

這樣一組著作,計劃命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系”。

從內容方面說,這套書意在優(yōu)先支持我院民俗學者就民俗學發(fā)展的重要問題進行深入討論的成果,也特別鼓勵田野研究報告、譯著、論文集及珍貴資料輯刊等。經(jīng)過大致摸底,我們計劃近期先推出下面幾類著作:優(yōu)秀的專著和田野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創(chuàng)新性、代表性的民俗學譯著,以及通過以書代刊的形式,每年選擇優(yōu)秀的論文結集出版。

那么,為什么要專門整合這樣一套書呢?首先,從學科建設和發(fā)展的角度考慮,我們覺得,民俗學研究力量一直相對分散,未能充分形成集約效應,未能與平行學科保持有效而良好的互動,學界優(yōu)秀的研究成果,也較少被本學科之外的學術領域所關注、進而引用和借鑒。其次,我國民俗學至今還沒有一種學刊是國家級的或準國家級的核心刊物。全國社會科學刊物幾乎都沒有固定開設民俗學專欄或專題。與其他人文和社會科學的國家級學刊繁榮的情形相比較,學科刊物的缺失,極大地制約了民俗學研究成果的發(fā)表,限定了民俗學成果的宣傳、推廣和影響力的發(fā)揮,嚴重阻礙了民俗學科學術梯隊的順利建設。再者,如何與國際民俗學研究領域接軌,進而實現(xiàn)學術的本土化和研究范式的更新和轉換,也是目前困擾學界的一大難題。因此,通過項目的組織運作,將歐美百年來民俗學研究學術史、經(jīng)典著述、理論和方法乃至教學理念和典型教案引入我國,乃是引領國內相關學科發(fā)展方向的前瞻之舉,必將產生深遠影響。最后,近些年來,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大力推進,也頻頻推動國家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的適時調整,這就需要民俗學提供相應的學理依據(jù)和實踐檢驗,并隨時就我國民俗文化資源應用方面的諸多弊端,給出批評和建議。

從工作思路的角度考慮,“中國社會科學院民俗學研究書系”著眼于國際、國內民俗學界的最新理論成果的整合、介紹、分析、評議和田野檢驗,集中推精品、推優(yōu)品,有效地集合學術梯隊,突破研究所和學科片的藩籬,強化學科發(fā)展的主導意識。

為期三年的第一期目標實現(xiàn)后,我們正著手實施二期規(guī)劃,以利我院的民俗學研究實力和學科影響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確保我院的民俗學傳統(tǒng)在代際學者之間不斷傳承和光大。本套書系的撰稿人,主要來自民族文學研究所、文學研究所、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的民俗學者們。

在此,我代表該書系的編輯委員會,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史哲學部和院科研局對這個項目的支持,感謝“國家社科基金”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工程”。

朝戈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蕉岭县| 梓潼县| 贞丰县| 五河县| 略阳县| 西丰县| 卓尼县| 新晃| 行唐县| 新平| 股票| 平顺县| 深州市| 萍乡市| 长泰县| 营山县| 黑龙江省| 上栗县| 北碚区| 元氏县| 威海市| 新竹县| 宝坻区| 西丰县| 房山区| 商南县| 麻江县| 麻栗坡县| 芒康县| 汪清县| 都昌县| 阜康市| 张家港市| 砀山县| 西峡县| 体育| 塔城市| 新泰市| 应城市| 牟定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