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解構他者和生命寓言
解構就是對傳統或者經典文本、話語、敘事、觀念、世界進行翻轉、倒立或者重寫,來建立自己的新文本、新話語、新敘事、新觀念、新世界。歷史、媒體、權威告訴我們一種經驗、認識,而我們生命個體的體驗、感知、想象的書寫卻是另一種樣子。解構就是書寫出我體驗的實在真相。正如布魯姆說的:“人類寫作,人類思考,從來就是或追隨他人,或反駁他人。”[1]而喬納森·卡勒認為:“解構一個二元對立命題,不是摧毀它,廢棄它,而是將它重新刻寫一遍。”[2]“解構不是由一個概念跳向另一個概念,而是顛倒和置換某種概念、秩序及它所組構的非概念秩序。”[3]由此看來,作家的創作不僅是對自己親身體驗的實在的刻寫,也是對他者經典、歷史美學觀點、文學資源等背景語言建構的翻新。正因為如此,好的文學作品在文學史的長河里才獲得和經典一樣的藝術地位和藝術魅力。文學才作為一種存在被讀者經驗、參與、共享、建構等。殖民地經歷和反殖民地文學經驗、生命美學的高揚、自我文化身份的重建、民族責任和文化資源、布魯姆樣式的文學思潮流變史、反思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和地緣文學的崛起等內容,共同支撐著莫言和馬爾克斯文學作品解構他者和生命寓言的比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