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野仙蹤》副詞研究
- 王素改
- 1537字
- 2025-04-24 17:58:0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綠野仙蹤》及版本介紹
《綠野仙蹤》是清朝著名的長篇白話小說,作者李百川,生平事跡均不詳。大約生于康熙五十九年(1720)前后,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李百川出身名門望族,年輕時家庭富足,生活衣食無憂,經常流連詩酒,后來遭遇變故,生活窘迫,只能以教書為生,因此有時間讀稗官野史。作者在百回本“自序”中談到了創作《綠野仙蹤》的原因和成書過程。他說:“余家居時,最愛談鬼,每于燈清夜永際,必約同諸友,共話新奇,助酒陣詩壇之樂。”后來他代人借四千余金,導致家業破敗,只能攜帶家中所存古董遠貨揚州,中途又誤信煉丹成仙之說,被人欺盡所帶,致使古董散失,一無所有,從此生活無著落,依靠朋友親人接濟救助為生,為維持生計奔波于揚州、陜西、河南等地,同時萌生“著書自娛”之念。乾隆十八年(1753),在揚州創作《綠野仙蹤》30回。之后,“風塵南北,日與朱門做牛馬,勞勞數年”,整個創作經時九年,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在河南寫成100回。
《綠野仙蹤》講述了冷于冰及其弟子得道成仙的故事。明朝嘉靖年間直隸人冷于冰天資聰慧,本為狀元之才,卻開罪奸相嚴嵩,屢遭誣陷,求仕途不得,最終看破紅塵,立志求仙,決意覓長生之道。他從家中訪道百花山,即使為人所騙也在所不辭,最終在杭州得到火龍真人點化,漸入玄門。后借助法力廣行善德,救助連城璧;幫助朱文煒,平賊師尚詔,大破倭寇于杭州,收復失地;彈劾嚴嵩于朝廷,為忠烈之士平反,得到朝野擁護。冷于冰得到天書,并勤加苦練,終成上仙。泰安溫如玉為富家子弟,特具仙骨,但卻浪蕩無忌,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冷于冰曾勸其修道,他哂之不從,后被人陷害,家道中落,銀錢盡無。溫如玉被妓女金鐘兒所迷,變賣典質家產欲與之結百年之好,但金鐘兒被逼死,溫如玉只能求助冷于冰,冷于冰使之做南柯一夢,最終使之幡然醒悟,進入道門。江西首富周通之子周璉本是冷于冰表弟,他風流成性,不顧家有正室,先與齊惠娘私通,后納惠娘為妾,使妻子被冤枉自殺。周璉被魚精攝走,與之成親,冷于冰派徒弟相救才保其性命,周璉改過自新,積善行德。冷于冰師徒經歷各種磨煉,煉取仙丹,先后得道成仙,修得正果。
《綠野仙蹤》在文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鄭振鐸曾對《綠野仙蹤》的藝術價值給予非常高的評價[1],贊其“比《儒林外史》涉及的范圍更廣大,描寫社會的黑暗面,比《外史》也更深刻,而其技巧與筆力也更是潑辣”,“苗禿、蕭麻、金姐,那些市井無賴和娼妓,寫來比《金瓶梅詞話》更為入木三分”。鄭振鐸把它和《紅樓夢》《儒林外史》并列為清中葉三大小說,認為“皆為前無古人之作”。李百川的朋友陶家鶴在《序》中對《綠野仙蹤》給予極高的評價,把此書與《水滸》《金瓶梅詞話》并列,因為小說“行文之妙,真是百法具備”,“立局命意,遣字措詞,無不曲盡情理”,因此嘆賞此書為“說部中之極大山水也”。《綠野仙蹤》對傳統的神魔小說有所突破和創新,融神魔小說、歷史小說、世情小說為一體,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視。
作者擁有超群的語言駕馭能力,語言繪聲繪色,彰顯人物的身份和個性。小說敘事大氣老道,著筆時而玉潤珠圓,時而冷峻尖刻,時而調笑微諷。書中人物對話惟妙惟肖,不落俗套,每人的語言都因身份和情態的不同而各異。
《綠野仙蹤》問世于乾隆中期,抄本和刻本均有傳世,抄本為百回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刻本有道光十年(1830)刻本,道光二十年(1840)武昌聚英堂刻本,以及光緒二十年(1894)、民國十三年(1924)石印本等,各刻本均為八十回。抄本還有作者李百川的自序和署名虞大人的評語。刻本和抄本內容大致相同,但刻本在情節、內容上都有些壓縮和調整,因此刻本減少了二十回。抄本有以下優點:語言完整,文字準確;安排合理,情節豐富;表達生動,描寫細膩。
本書以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的《綠野仙蹤》為語料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