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孔子家語》考述
  • 王秀江
  • 952字
  • 2025-04-24 20:25:47

第一節(jié) 《孔子家語》的形成

對于《孔子家語》形成的基本情況,《舊題漢孔安國序》中已經(jīng)有較為詳細(xì)的說明,其曰:

《孔子家語》者,皆當(dāng)時(shí)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訪、交相對問言語也。既而諸弟子各記其所問焉,與《論語》《孝經(jīng)》并時(shí),弟子取其正實(shí)而切實(shí)者別出為《論語》,其余則都集錄,名之曰“孔子家語”。

有一些學(xué)者懷疑此序文是王肅一手偽造的,現(xiàn)在看來可能并非如此,至少這種疑古觀點(diǎn)尚有商榷的余地。由這篇序文,我們可以簡單了解《孔子家語》一書的形成和初期的流傳情況。清人張釴在此基礎(chǔ)上又曰:

迨孔子既沒,圣人之道衰,楊墨之言盈天下,諸弟子懼夫去圣愈遠(yuǎn),源流益別,歷久而愈失其傳也,于是追述圣人平日之嘉言懿行,與夫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術(shù),無不謹(jǐn)書而備錄之,名之曰“孔子家語”。[2]

《曲阜志·著述·經(jīng)類》則在綜合歷代史料的基礎(chǔ)上,更加詳細(xì)地說明了《孔子家語》的形成過程,其曰:

孔子弟子既編《論語》,又集錄公卿大夫及弟子之所咨訪與其言語,為四十四篇,名曰“孔子家語”。秦始皇焚書時(shí),《家語》與諸子并列,故不見滅,多古文字。孔安國既為《尚書》《孝經(jīng)》《論語》改今文,讀而訓(xùn)傳其義,又撰次《孔子家語》。會巫蠱事起,遂各廢,不行于時(shí)。戴圣常雜取其書,以足《禮記》。漢成帝時(shí),劉向考校經(jīng)籍,見其已在《禮記》者,則便除《家語》之本篇,止錄二十七篇。后博士孔衍以為是滅其原而存其末也,言之成帝,會帝崩,不行其說。后王肅得《家語》四十四篇古本于孔猛家,注之,乃行于世。今所存《家語》二卷,亦四十四篇,然非王肅所得古本矣。圣公府有校刊《家語》。[3]

就目前我們所掌握的相關(guān)資料來看,應(yīng)該說,《曲阜志·著述·經(jīng)類》的這些說法基本上是可靠的。

日本學(xué)者太宰純則側(cè)重就《論語》與《孔子家語》的內(nèi)在關(guān)系指出:

昔者左丘明取魯國簡牘記以為《春秋傳》,又錄其異聞兼摭諸國遺事以為外傳,命之曰《國語》。仲尼門人錄仲尼言語行事及門人問對論議之語,命之曰《家語》;琴張?jiān)嫉热 都艺Z》中純粹正實(shí)者而修其文,以為《論語》。是《論語》之與《家語》,猶《春秋》內(nèi)、外傳也。[4]

《漢書·藝文志》明確載錄:“《孔子家語》二十七卷。”據(jù)此,我們可以推定,劉向劉歆父子曾經(jīng)親眼看到此書并加以校勘整理,或者班固至少也是有確鑿依據(jù)而肯定此書的存在及其具體情形,從而把它錄入《漢書·藝文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溪县| 那坡县| 屯昌县| 石门县| 汉寿县| 静海县| 平凉市| 翁源县| 闸北区| 舟曲县| 马龙县| 乐陵市| 阳高县| 青州市| 兴海县| 武陟县| 曲水县| 德令哈市| 阳朔县| 靖江市| 和田县| 喀喇沁旗| 上蔡县| 五大连池市| 邯郸县| 肥西县| 岳池县| 喀喇| 宝山区| 金坛市| 池州市| 德化县| 泰宁县| 寿光市| 临海市| 精河县| 汉川市| 通城县| 攀枝花市| 五原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