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代民族關系問題探究
- 孫祚民
- 1210字
- 2025-04-22 16:24:15
一
首先,這種以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的范圍來處理歷史上歷代王朝疆域和少數民族的論點,模糊了今天和過去歷史在時間上的發展連續性,否認了歷史上每一個王朝在不同歷史時期疆域的變化,而是簡單地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范圍的“框子”,去括套過去整個古代歷史時期不同王朝和國家的疆域。這種方法,顯然是不科學的。
如所周知,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從一開始出現就成為一個永遠不變的“定型”。以我國的疆域來說,在春秋戰國之前,還局處于黃河中下游和江、淮流域的部分地區。后來經過秦、漢、唐、明、清各大統一王朝屢次開拓,才形成今天這樣遼闊廣大的疆域。今天我們偉大祖國疆域的這樣遼闊廣大,是在長時期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再以我國的民族來說,歷史上各個少數民族,并不是一開始就像今天一樣團聚在民族大家庭中,而是大部遠處在漢王朝的國境以外,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中,有的和漢族相融合,有的被統一于漢族王朝的疆域范圍以內,中間經過秦、漢、唐、明、清等王朝,才逐漸形成為今天這樣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2]。這就是說,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是有其不容抹殺的歷史發展過程的。
由此可見,從今天的角度,說“中國史應該是以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為范圍,凡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以內的各族人民以及這個疆域內歷史上各族人民的歷史,都屬于中國史的范圍,都是中國史應該講述的對象”,當然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現在是處在我國早已完成了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歷史過程的今天,中國境內的各少數民族,不僅已經成為中國疆域內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而且在黨的正確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完全改變了以往各民族間相互壓迫和歧視的關系,成為新的平等、互助、和睦、團結的民族大家庭。由于各少數民族過去對祖國的生產和文化都有很大的貢獻,由于今天他們的地位有了改變,成了新中國的主人,并在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就必須為他們編撰新的歷史,并作為祖國歷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但是,當我國作為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還沒有形成以前,也就是這些少數民族還作為獨立的民族國家而存在的時候,那么,與我國歷史上某些中原王朝接壤的民族國家,如漢王朝時的匈奴,唐王朝時的突厥,宋王朝時的契丹、女真和明王朝時的蒙古等,卻不能僅僅因為它們是居住在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境以內,便把它們籠統地劃成漢、唐、宋、明當時各該王朝的一部分。相反,這些民族國家對當時中國的漢、唐、宋、明等王朝來說,還是外族和外國。因為,如上所說,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各族人民的歷史,都屬于中國史的范圍,都是中國史應該講述的對象”,乃是我們從今天的角度上講的,而在過去各該歷史的當時,這些少數民族,還是獨立的民族國家,還未成為中國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從而,它也就只能是一個外族的國家。模糊了歷史發展的時間觀念,混淆了歷史上的“當時”和現在的“今天”,就必然把問題導向錯誤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