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隱匿于世俗文本中的黑色精靈——黑人英語

在美國的社會結構中,與占統治地位的、主流的白人文化相比,黑人文化是附屬的、受支配的和邊緣性的。非裔美國黑人的先輩大多是來自非洲的奴隸,他們無法棄絕融入血液的非洲文化,又不得不在異文化的環境中求生存。在這樣的生存境遇下,異文化的壓力和傳統文化的縈繞使他們必須面臨生命延續、身份認同、持續抗爭及文化傳承等多重困境。這種獨特的生存方式也決定了非裔美國黑人對世界的領悟、對個人體驗的表述與主流社會存在一定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正是非裔美國黑人文學的特殊性。

由此,非裔黑人作家與批評家必須面對兩種傳統,即自己的非洲文化傳統和西方文化傳統。前者是其文化的源頭,而后者是他們生存的現實。此時,他們就必須借助社會主流的語言形式,即英語,進行文學創作和批評實踐。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凸顯自身有明顯差異的文化傳統和民俗風格,在英語的標準表述中突出自己的異質特點,從而以自身對世界的領悟和體驗對其生存境況加以美學意義上的編碼,在此基礎上,探索并追問人類生存的意義。顯然,這種差異性成為文化與文學豐富性的表征,同時也成為美國黑人文學、文論及小說理論最具影響力的方面。[1]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非裔美國黑人的先民是被迫來到新大陸的,他們對賦予其奴隸地位的語言符號系統存在根本的懷疑和抵觸,但是,為了生存的需要,他們又不得不學習并以這一語言進行基本的言說。于是,他們在學習并運用這一語言的同時又對其進行改造,以抵制傳統文化的喪失和自我身份的解構。隨著黑人數量的增加、生活條件和經濟條件的改善、社會地位和政治地位的逐漸提高,真正屬于黑人的英語逐漸形成。這種借助白人標準英語發展起來的,又與標準英語大相徑庭的“黑人土語”對非裔文化的延續和非裔美國黑人文學的生成有著特殊的重要意義。

“黑人性”(Blackness)是非裔美國黑人文學區別于其他族裔文學的重要標志,而體現“黑人性”最為直接的標志則為“黑人英語”。語言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人們可以通過語言這個中介去影響、左右、控制其意識、思維、價值觀和世界觀。每種文化都會形成自己的語言場,而每一個語言場都會形成一套獨特的習俗、動機、價值觀、倫理觀和審美觀”[2]。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認為,語言可以反映一個民族的價值體系,語言結構決定“使用這一語言的人們觀察世界的態度和方式”[3]。福柯、巴赫金、伊格爾頓等人都對語言和權力、語言和知識之間的關系進行過思考和研究。社會語言學家格內瓦·斯密斯曼指出:“語言在觀念、意識形態以及階級關系的形成過程中起著控制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意識形態和觀念是對現實進行社會語言構建的產品。”[4]

作為界定民族屬性的標志,語言和文學之間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文學是以語言為媒介的藝術,而語言又是民族文化最具本質意義的要素和載體,是用于傳遞文化信息的符號系統。斯蒂芬·亨德森認為:“文學是把經歷用語言組織成優美的形式。”[5]在少數族裔文學領域內,為了凸顯民族特點,傳承和保存民族文化,不同種族的作家都在其創作中使用富有本民族特點的語言,非裔美國黑人作家也不例外。大多數的非裔美國黑人作家在創作中大量使用源自黑人民間的方言,即“黑人方言土語”(Black Vernacular),也被稱作“黑人英語”(Black English)。近年來,學術界對非裔美國黑人文學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對黑人英語的研究也成為非裔美國黑人文學和非裔美國黑人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安县| 佳木斯市| 东方市| 星子县| 西林县| 十堰市| 封丘县| 光泽县| 娄烦县| 沙田区| 乌兰县| 吕梁市| 酒泉市| 桂阳县| 工布江达县| 阿拉善左旗| 西丰县| 甘德县| 益阳市| 山西省| 宁陕县| 九江县| 陆河县| 昭苏县| 襄垣县| 石棉县| 沽源县| 洪江市| 四会市| 湘潭市| 白银市| 南陵县| 渝中区| 哈密市| 盘山县| 安图县| 泸西县| 屏边| 靖江市| 南昌县| 垦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