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麼儀式與布洛陀經詩
壯族麼教對布洛陀神話的保存起到了關鍵作用。因麼教經文中奉布洛陀為主神,故其經詩又被學界稱為“布洛陀經詩”。使用“經詩”一詞,突出的是其作為麼教經文的性質。布洛陀經詩經過世代布麼的整理與加工,出現了較為固定的方塊壯字韻文手抄本。布麼在各類麼儀式上吟誦和展示布洛陀經詩抄本,以展示自己的學識和權威。布麼吟誦布洛陀經詩的麼教儀式活動主要可分為以下兩類。
1.大型儀式
壯族民間大型儀式中布麼所吟唱的布洛陀經詩整合了豐富的布洛陀神話內容。這些儀式以區域性的群體發起,如紅水河中上游地區的祭祖、右江流域的掃寨、廣西田陽敢壯山的“春祭布洛陀”、玉鳳鎮祭祀布洛陀巖石畫像以及云南文山村寨祭祀布洛陀樹等儀式活動。
紅水河中、上游的廣西巴馬、大化、東蘭和天峨等縣的布麼,多持有命名如《占殺牛祭祖宗唱》《占殺牛祭祖宗》[29]之類的布洛陀經詩抄本,其內容贊頌始祖布洛陀開創天地、創造萬物、安排秩序及為民排憂解難等功績,追憶族群的歷史和先祖的功勞,說明殺牛祭祖宗儀式的來源,確證布洛陀的神圣和權威。“殺牛祭祖宗”儀式幾十年前還很盛行,祭儀間隔一般為兩到三年,時間一般都在除夕之夜或秋收之后。人口多的家庭可年年獨自舉行,人口少的地方則整個村寨或同姓宗族一起舉辦。儀式往往以請當地最有名望的布麼主持。2015年,本人多次與巴馬縣吉屯的布麼HYD訪談,他說每年秋收之后的“安祖宗”(Raeuj Fangz Ranz)是最隆重的布洛陀儀式,需要準備豬、牛、羊、雞、鴨、魚等大小三牲進行祭祀,一般儀式時間為三至七天。因為所需貢品的花費高,儀式多以家族為單位。而現在,由于舉辦儀式復雜、費用高,加上農村人員流動大,已基本沒人來請布麼舉辦這類大型祭祀儀式。
右江流域的“掃寨”(村祭)活動間隔為三到七年不等。布麼在儀式上也唱誦布洛陀經詩,內容側重講述天地起源、萬物與社會的形成,教人們銘記布洛陀創造發明萬物之恩,謹記布洛陀的教導及維持壯族社會的繁榮。在田陽一帶,掃寨活動一般選在農歷十月初十或春節期間舉行,大祭(cax)歷時七天。小祭一般歷時三至五天。祭祀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慶祝五谷豐登、生活富足,祈禱來年更比今年好;另一種是如果過去一年村里災禍不斷、六畜不興、莊稼收成差,則需要清掃晦氣,迎接新的一年。

巴馬布麼HYD用于“安祖宗”儀式的麼經手抄本
2006年11月28—29日,筆者參加了田陽縣東江村的村祭儀式。適逢今年風調雨順、糧食大豐收,村寨集體出資延請布麼HDJ(男,1941年生)和道公班子一起到村中掃寨,以祈求來年村寨的平安和好收成。整個儀式過程,道公班的人員唱頌道教經文《遣瘟疫科》等,HDJ則負責進入每一戶人家以清水、火焰“掃除晦氣”。HR在道公唱頌道教經文結束后唱誦布洛陀經詩,經詩的內容以布洛陀如何造天地、造萬物為主。本人在2006年1月18日采訪布麼ZTY(男,1946年生)時,他也回憶了以前參與掃寨活動的情形:掃寨時,道公以團隊形式行動,既要誦經,又要在村中各戶驅邪,踩花燈,放河燈和小船引走邪祟;布麼多以個人為主,另設神壇,誦布洛陀經詩來陳述布洛陀的神奇偉大,描繪他如何創造世界的萬物,教人們學會馴養動物,教人們如何邁向文明。
廣西田陽縣在敢壯山上修復了供奉布洛陀神像的祖公祠與供奉姆洛甲神像的姆娘巖,每年在布洛陀生日期間定期舉行祭祀。祭祀儀式從農歷二月十九開始,先把祖公布洛陀和姆娘姆洛甲請來入座,從二月十九燒香供奉直到三月初七。到了農歷三月初七那天,布麼還要主持祭祀儀式,燃香念誦經詩,恭請布洛陀等諸神降臨,并舉行民間開對山歌的儀式。活動到三月初九結束,歷時20天。田陽方圓數十里各村屯的民眾都前來祭祀及參加各類活動。儀式活動中,布麼會引導各地民眾依次獻上供品,普通民眾上祭時誦唱“上祭歌”,民間女巫上祭時唱“十拜歌”等。這些祭詞結合了布洛陀在田陽縣不同地區造物的神話,表達了民眾對布洛陀的感激與愛戴之情。如那貫屯上祭品時,唱詞是這樣的:“從前祖公創建那貫屯/祖公祖婆首先造村/今天來朝拜祖公/今天有豬羊來祭祖公/有心給祖公吃……今天那貫屯供奉祖公/祖公發明戽水上坡田/旱田也可以種水稻/都是祖公祖婆他們發明”;如那務屯上供時是這么唱的:“今天那務屯最早養豬/祖公祖婆來發明/今天來朝拜祖公/我們抬燒豬來祭祖公……”[30]在田陽縣玉鳳鎮亭懷屯,壯族人民恢復了在大年初四至初六祭祀布洛陀、姆洛甲巖石上天然畫像的傳統,并由當地布麼QAY(男,1952年生)念誦他抄寫的布洛陀經詩的全部內容。該經詩除了講述天地起源、萬物形成的過程,還講述漢王與祖王斗爭、王曹故事等。
2012年年初,筆者曾到河池市天峨縣納洞村調查當地的螞節習俗,布麼XBY(男,1941年生)老人家說,他在祭祀神樹“者”[31]的時候會請布洛陀來施神力相助,布麼就是布洛陀的代言人。在每年正月納洞村集體祭祀神樹的時候,他都要念誦布洛陀經詩,請布洛陀保佑全屯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布麼XBY所念誦的布洛陀經詩主要是創世神話的內容。
云南省文山州的馬關、廣南、西疇、富寧等地區壯族民間至今也舉行有不少祭祀布洛陀的集體活動。如馬關縣仁和鎮阿峨新寨東南面有布洛陀山,山頂上有四棵古椎栗樹,其中有一顆樹干胸徑超過一米、樹高約20米的栗樹被稱為“美洛陀”,即布洛陀神樹,當地村民每年都要到山上舉行祭祀神樹的活動。屆時布麼還要看雞卜卦,以確定來年村寨的命運、收成好壞等。[32]文山廣南那灑鎮貴馬村的布麼LZG說,他們在每年農歷三月的屬龍日祭祀當地布洛陀樹,又稱為“龍樹”[33],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祭祀儀式上所唱的布洛陀經詩,分別講述了天地起源、種子的起源、水的出現、坡的出現、箱子中動物和人類的出現、性別的出現。
2.以個體或小家庭為主的小型儀式
一個布麼能呤誦的布洛陀經詩內容往往分為若干章節,這些章節互相關聯,又獨立成篇。在小型儀式上,布麼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選取相關篇章來念誦。這些儀式包括為長者補糧、為幼童招生魂、為逝者贖亡魂、為新房安龍、招谷魂、贖牛魂、祭灶等,篇章內容因儀式而各異。如祈求布洛陀護佑耕牛或牛突然生病時,布麼就會選擇“贖牛魂”的篇章來演述,贖回牛魂內容敘述的多是布洛陀造牛的生動過程。
2006年11月14日,筆者采訪了田陽縣坡洪鎮的LWG老人家。他雖然不是布麼,但曾向布麼學習過如何做法事。他敘述了布麼在坡洪鎮天安村里舉行“贖牛魂”儀式的過程:三年前的農歷四月初八(壯族的牛魂節),天安村里有牛的家庭集體出資,延請布麼作法事保佑耕牛平安健康、不生病遭瘟。儀式當日,布麼選一處牛棚,設香案,唱布洛陀經詩中的“贖牛魂”篇章,并不時將牛繩放到香火上繚繞,將牛魂牽回。儀式結束時,布麼用新鮮的柚子葉蘸清水,象征性地為每家的牛棚除穢、給耕牛喂食。儀式之后,還要用白紙剪出與參與儀式戶數相等的小紙人,紙人上寫下各家戶主的名字,放入大的簸箕。布麼再用紅紙剪一只牛,放入簸箕,用攪動內的紙人和紙牛,直到有一個紙人和紙牛粘上紙幡。據老先生解釋,紙牛代表了布洛陀的牛,粘上紙幡的紙人寫著哪戶人家的名字,代表了布洛陀選擇了哪戶人家,將牛送給了他們,這也暗示著今年內這戶人家的耕牛必定最健康、繁殖最好、耕田更多。被選中的人家高興萬分,另外舉行慶祝活動,擺宴席延請布麼、親朋好友到家中聚餐。被選中的這戶人家,他的紙牛、紙人都要放到祖宗牌位旁邊一起供奉。
布洛陀經詩“贖谷魂”篇在與水稻有關的各種儀式之中吟誦。如谷魂失散時,水稻“有穗沒有粒/畬地谷花死/水稻含苞死/稻田里斷穗”,只有按布洛陀、麼淥甲的指示,“你去搭神龕/你去安神龕贖魂/接谷魂就回/接秧魂就成”,才能“畬地谷又生長/水田稻谷又飽滿/王又有余糧/王又剩糧食/吃魚不吃頭/吃米不看米桶”[34],五谷豐登,衣食無憂。《贖稻谷魂麼經》[35]抄本曾提及“神農三倉谷法”,即“糯米在腦,粳米在兩奶,黏米在女陰”的說法,以女體模擬谷魂,將帶有鮮明女性特征的部位視為谷魂之居所,認為“收魂是新夫(婦)相見,神農子是雜糧,神農孫是棉花芝麻也”。“收魂禾合回家入庫法”中,收谷魂時以三碗白米禱祝,想象其為女人生產血落田里,將其收回家中,為“收回田地土稼”。“神(農)三欄糞(身)法”即將盛乳水、鹽碟、酒肉之竹籃,想象為身上之上、中、下丹田,到下丹田處取魂。取魂時,將三根谷穗、兩個竹籃掛在祭亭兩邊,即“為兩奶養田禾”,儀式結束后取下其中一籃和龜符一起掛進倉樓,即“拿收稻魂入庫”。從其過程可以觀察到,布麼“收谷魂”的儀式其根源來自交感巫術,通過意念性的原始類比思維以及神圣的演繹和表述,將谷魂收回,達到豐收增產的目的。
田陽縣琴華鄉的老布麼ZSC先生,為亡者“贖魂”時要唱誦其手抄本經文《麼漢皇》,抄本講述了漢王與祖王兩兄弟相爭之事,最后漢王上天統治天界,掌管人的亡魂,故此要在贖魂時候唱誦此經文,向漢王、布洛陀禱告,請亡靈歸宗。有的地方只有在為意外死亡之人“贖魂”時才唱誦有關漢王與祖王的經詩內容。布麼的助手LWG曾敘述了2006年布麼為車禍逝者“解兇死”做法事的過程。當時逝者的尸體被停放在村口之外,不能抬進村里。逝者親屬為其搭棚守靈,請布麼來禳除導致車禍的冤怪,為逝者送葬。布麼來了之后,焚香請布洛陀護佑法事,唱“麼漢王與祖王”的經詩篇章。唱完之后,在逝者家中舉行“割斷冤藤”的小儀式。“割斷冤藤”即表示要切斷導致逝者死亡的冤怪,讓它不要纏上家里的其他人,引發更多慘劇。布麼從家里火塘將藤條鋪至屋外某處,用小刀將藤條砍斷為約一寸長的若干小段,口中念念有詞:“鬼怪斷去!鬼怪斷去!”之后,親屬還要“過火海”。布麼讓人在逝者停尸之處挖好一條淺溝,將燃燒的木炭放入其中,這就是“火海”了。布麼帶領逝者的親屬穿過火海,男性親屬將之前砍斷的藤條都丟進火里。同時,還要準備一條小狗,走過火海后將狗頭一刀砍下。狗頭要拿到離村寨很遠的地方去埋好,蓋上簸箕,插上木劍以示鎮壓、埋葬邪穢之物。之后,才能擇地將逝者埋葬。[36]在壯族民間,遇到此類不吉之事必做此類法事,否則,殤死者的家屬總會心有余悸,惴惴不安。日后遇到其他不順利的事或者殤亡事件,必定會將之歸結到“未作法事”這個原因上來。
有的布麼在每年臘月二十八的夜晚供奉布洛陀和祖師爺,祈求他們保佑自己法事成功,年年順利。而在這一年遇上災難或不順之事的家庭也會請布麼在家中祭祀布洛陀,祈求他消災去難,帶來福氣。
在特定目的的儀式上也有相應內容的麼經可以使用。如修復兄弟關系吟誦講述“漢王和祖王”兄弟相爭的經詩;解決婆媳鬧矛盾就唱“解婆媳冤”;贖救因難產而死的婦女之魂或解婦女難產命運的儀式就選擇吟誦“麼血塘”等。這些儀式多以“禳災祈福”為目的,通過念誦經文解除災禍并迎接新瑞。
紅水河流域的廣西河池市天峨縣納洞村仍有布麼活動的身影。布麼XBY老人說,除了春季祭祀神樹儀式中祈請布洛陀外,平時多是在贖魂儀式上請布洛陀現身幫助。當某些人因故失魂落魄之時,就要請布洛陀來指點布麼找回其魂魄,據老人家說每次都頗為奏效。此外,還有節慶上為牛、馬等六畜以及稻谷贖魂等儀式,也要請來布洛陀,以祈求平安和豐收。[37]
云南壯族儂人支系《摩荷泰》也是超度亡靈的麼經,敘述布洛陀創造萬物、送亡靈等內容。如其中的《殺牲篇》說,為挽救逝者垂危的生命,人們大量殺牲,布麼為逝者叫魂,并祭家鬼、鱷鬼、風鬼、社鬼、廟鬼等。[38]但無奈的是,人還是離開了人世。人死了以后,子女要請布麼來為亡靈超度,送走他的靈魂。如《請麼公》篇章中陳述:“布麼的家在街上/大布麼住在寨子中間/布麼院子里滿是碎鐵/布麼大房里都是炭渣……馬馱咱們布麼的書/船裝著布麼的擔子/帶著布麼的金魂。”[39]筆者曾跟隨麻栗坡的老布麼ZTH,親歷他所主持的贖魂儀式。儀式中最主要的環節就是念誦麼經《麼荷泰》。除了為亡者贖魂,文山州的布麼也在補糧、招生魂等儀式中請布洛陀保佑。據文山州廣南縣貴馬村布麼介紹,原先村民外出打仗、遠行時都要在布洛陀的樹下打卦問吉兇,向布洛陀祈求護佑和勝利。如今,人們外出做生意、求學、走親戚等,也會去向布洛陀祈求順利。布洛陀甚至能“指點”破解盜竊案件。[40]
3.布洛陀經詩與口傳布洛陀神話的異同
布洛陀神話傳承有韻文與散文兩種形式,并有書寫與口傳傳承兩類途徑,前者以布洛陀經詩為主,后者以口傳布洛陀散體神話為主。布洛陀經詩又有“布洛陀史詩”“布洛陀神話史詩”(段寶林,2006)之稱。使用“史詩”一詞,突出的是它對以創世內容為主的早期韻文敘事的傳承,這是壯族民間口頭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內容上看,布洛陀經詩以創世為主,兼有早期英雄史詩的篇章,還雜糅了許多與麼教教義相關的內容,故近年來學者傾向于把它定位為“復合型史詩”(朝戈金,2012)。布洛陀經詩以方塊壯字寫就,以五言為主,布洛陀神話內容在經詩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整編,與散體、口傳的布洛陀神話在內容上有一定差異,被植入了更多的宗教色彩。
布洛陀經詩與布洛陀散體(口傳)神話在內容有交錯,也有差異。由于布洛陀經詩與麼教神祇信仰體系密切相關,經詩中不但保存了關于布洛陀的神話內容,還添加了關于多位神祇的敘述,如關于漢王與祖王、王曹、水神圖額、吝(童崗)等神與人的豐富活動,有的在民間口傳敘事中并不常見。
布麼常奉漢王與祖王為麼教中的重要神祇,如前所述,在為逝者贖魂、消除兄弟相爭等災禍時布麼常吟誦“漢王與祖王”的篇章。該篇章說,漢王父親娶來后母,后母帶來祖王,從此,漢王被欺負受虐待。分家時,祖王搶要好塘好田,搶要大水牛;祖王處處搶好處、占好處,排擠漢王。兩兄弟吵架,漢王拗不過祖王,兩兄弟結冤仇。雷王、圖額救漢王上天,讓他跟雷王管天上。漢王讓天大旱三年,四年不下雨,但祖王有泉水灌田;漢王派野豬和熊來掘水車咬禾苗,祖王養獵狗咬死野豬和熊;漢王放老鼠來咬禾根,放尖嘴鳥來叮谷穗,祖王用竹籠鐵套來套鼠鳥;漢王放三百只蚜蟲、七百只螟蟲來啃禾穗,祖王用弓箭來射殺。漢王畫鬼符妖惑祖王的兒子,放三股大水來淹,祖王用三十頭豬、六十只雞做祭祀敬鬼神化解。最后,漢王造七月太陽火辣辣,八月稻谷變灰黑,九月稻谷掉落地,造疾病源源不斷,祖王殺完母豬母雞祭神,妻兒病還是不好,去打野豬來祭、抓熊仔來殺也沒用,這回祖王才知道跟兄弟結怨招致了災禍,于是請烏鴉上天去喊,請鷂鷹上天去求,答應退還給漢王名分,退還塘田祖屋財產。最后,仙王放布洛陀下來化解兄弟冤家。[41]
“吝葬母”“童崗葬母”等經文則多吟誦于母親的葬禮之上,既教育后人要孝順母親,又解釋了喪葬習俗的來源,說明人類如何開始孝敬父母、舉辦喪葬祭祀的種種儀規。“吝葬母”中說到,從前鳥死鳥吃毛,人死人吃肉。吝去山坡放牛,見母牛生仔不出,前滾后翻,吝回家告訴母親。母親說水牛生仔沒什么,母親生吝苦難多,牛仔頭部尖,一下就生出,人仔頭是圓,生三天四夜。吝記在心里,上山找堅樹,攀崖找硬木,砍來做成三副棺,到母親去世那天,吝抱母尸放入棺,葬下地坑。眾人得知吝母去世,就提著酸醋、帶著簸箕涌進吝家想吃人肉。吝禱問布洛陀、麼淥甲,用水牛肉代替母親肉給眾人吃。眾人抹嘴回去了,但有兩個惡鬼還賴著不走。吝請教布洛陀,用大的公銅鼓和火紅的銅鼓來敲打,餓鬼才逃跑。吝在為母守孝期間,頭發亂不得梳,不得敲銅鼓,不得戴手鐲耳環,不得喝酒吃肉,不得下地鋤草,不得下田耕種。直到守孝期滿,請布麼來舉行脫孝儀式,燒掉孝巾、孝物,才恢復正常生活,樣樣才順利。[42]
王曹則被認為是水神圖額的孩子。廣西百色市百蘭鄉那伏村的麼經抄本中記錄了圖額與世間女子的戀愛故事,并說明了要祭祀王曹的原因。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當地有一對夫婦生有九女,先后“賣”(即嫁)出八女獲重金。小女心靈手巧,父親要強嫁她“吃銀子”。小女不從,獨自逃到野外哀嘆怨命。她看見溝里的鯖魚自由嬉戲而十分羨慕,很想要魚兒做丈夫。那鯖魚于是變成一個小伙子上岸,向小女要了定情物“七梳巾”,小女約他每天晚上爬上欄房來相會,后被父母發現。小伙子為此告辭:我是溝里的圖額,海里的龍,我要回去了。小女說,我身上已懷有“額仔”,你要回海里也得囑咐一些話。小伙子說,若生個男孩,就讓他來做“大王曹”。我的弓箭留在烘籃碗柜上,就讓兒子來承接吧。
王曹出生后逐漸長大,因沒有父親,受外家歧視,遭人們欺凌。他與郎章去打獵,王曹先射死野獸,郎章卻不分給他獸肉,罵他是無父的野仔,死了也無人來認。王曹把這事告訴母親。母親氣憤地說:哪樣的野獸沒有皮?哪個孩子沒有父親?告訴他,你父親就在泉邊,你就拿父親留下的弓箭到泉口去射便會相認。王曹遵囑行事,射中父王的案臺。父王認出是自己留給兒子的箭,便用手杖擊水為他開路。父子終于相會。王曹向父親訴說不幸遭遇,要父親為之報仇。于是父王放出上萬兵馬,把象皮戰旗授給王曹。開戰不幾天,王曹便掠得數十頭牛馬,連破州城殺死郎章。他還要殺外公外婆,人們勸告不能忘恩虧待外家,王曹才收兵往后撤退。
官府傳聞王曹殺伐勇猛,便下令調遣他去攻打外地官府。臨行前,王曹照例殺雞占雞骨卜,占得個兇兆卦象,但王曹硬是要出征。母親急忙勸告,卜得兇卦要多加小心,“下河別下到深處,打仗別往前面沖”。王曹說:“下河不下到深處,怎樣抓得魚來送酒?打仗不沖到前面,怎樣割得人頭來送官府?”接著在征途中,又出現了各種不祥之兆,王曹仍繼續一路攻打州城。后來在與蠻人的惡戰中,王曹突然拔不出刀,被蠻人砍殺在城墻腳下。王曹死后成了鬼府中的守水獄之王。那些遭刀槍殺害的亡魂都歸他統管,他們又返來妖惑別的人,致使主家屢遭殃禍。經禱誦祈問,祖神布洛陀和麼淥甲才道明了個中的緣由。[43]
經詩中布洛陀主要以麼教祖神的身份出現,他創造天地萬物和人類的功績也用于強化他在麼教中的地位。這是麼教改造布洛陀神話的必然結果。在開天辟地部分,布洛陀經詩不少版本都對神話進行了刪減,有的僅在詩句中留下零碎的片斷。文本開頭往往以“三界三王置,四界四王造”高度凝練創世過程。以詩歌形式敘述創世過程,具體情節也只能多是跳躍和零散的,跨度比較大,缺乏連貫性,不像散體口傳神話那樣具有敘事的表面邏輯。如《麼請布洛陀》經文中是如此描述天地形成的:“造兩只大蜾蜂,造兩只蜣螂,蜾蜂會啃樹干,蜣螂會啃枝莖,”“咬三個月嘰喳,咬七個月嘰嘰,石頭才裂咔啦,像貝蓋虛開,”“破石頭為兩邊,劈石頭為兩塊,一塊往上升,造成天裝雷王,造成云相連,造成天和地,造成星星緊密,造成雷公怪樣,一片往下落,造成下界裝圖額,圖額造碼頭、造河溝,九頭龍造泉水,感路王造道路。”[44]這樣的語句,保存了神話的主要內容,有時候省略了主語,有時候被迫忽略人物的個性特征。有時候為了遣詞造句的需要,經文將天地開辟與造物等情節交錯敘述,影響了神話情節的表達。
從手抄本總體上來看,布洛陀經詩將布洛陀神話中造萬物的內容進行了較有條理、有層次的編排,從造人、造火、尋水、造皇帝土司、造文字歷書到尋稻谷、造牛、造豬、造雞鴨鵝、造魚等,雖然各個版本所造之物不盡相同,具體內容也存在差異,但經詩往往設立單獨的章節來敘述這些內容,脈絡較為分明。這些篇章表達了對生活生產各類物質靈魂的崇敬,通過敘述這些物質產生的經過,強調只有通過贖魂儀式才能使物質靈魂回歸、重新興盛。這樣,麼教贖魂經文融會了布洛陀造萬物的神話內容,以此來配合贖魂儀式的操作。如尋稻谷的神話內容在經詩中常常被命名為《贖谷魂》,布麼吟唱以尋稻谷神話內容為主的經文,收回失散的谷魂,從此主家五谷豐登。這種模式在造萬物章節里十分普遍,是麼教利用和改造布洛陀神話的慣用之法。布洛陀造麼和禳解法規則的內容使麼教神職人員進一步提高本教及經書地位,使人心存敬畏。
布洛陀散體神話和布洛陀韻體經詩差別比較大的是關于布洛陀制定各種秩序等具體內容。如布洛陀散體口傳神話偏向于敘述布洛陀對自然關系的安排,如為世間的動植物制定規則,以此解釋各種自然現象。布洛陀規定了天地間花草樹木、鳥獸魚蟲的行蹤,給它們安名定姓,運用各種法則讓世間萬物和平共處、秩序井然。他規定,草木不能亂走動,禾苗的葉子不能長得太茂盛,不能光長葉不抽穗,葉子之間不許竊竊私語;豬不能生獨仔;狗不能生六七個仔;女人不能在娘家生孩子;蛇不能橫躺大路,也不能爬到人住的地方去;雞鴨不能一次屙兩個蛋;母雞不能啼夜,也不能到別的雞窩里孵蛋;鵝不能長貓毛;龍不能滾豬槽;老虎一胎只能生一個崽,不能到田里糟蹋禾苗;牛不能拱主人;狗不能坐板凳;雞不能和鴨相配;黃牛不能和馬相猥,也不能和水牛交歡;母牛一年只許發一次情;兔子可以四十天生一窩。由于布洛陀的一時疏忽,人類的交歡就沒有時間的規定。布洛陀的這些規定,誰要是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神話里還有很多對這些規定的具體解釋,比如老虎問一窩能生幾個崽?布洛陀答:“十個”。老虎回去,一路走一路數:“一窩十個、十窩一百個……”黃猄從山崖上跳下來,老虎嚇一跳,忘了數目,再去問布洛陀。布洛陀生氣地回答:“一窩一個。”從此老虎一窩生一個崽。它怨恨黃猄,見了就撲。[45]
布洛陀經詩主要表現了對家庭成員關系的調理、對社會倫理關系的維護。其敘述的主要模式是家庭關系不和而引來殃怪、招致禍害,唯有布麼進行禳解儀式,梳理關系、調解爭斗,才能驅妖除怪,恢復良好家庭關系,以達家庭興旺。此外,也有對人與神、人與自然界等關系的梳理。這些梳理的程序與前面的贖魂儀式一樣,都和麼教緊密關聯,配合布麼的活動儀式而進行。經詩中制定秩序的神話內容相對少一些,而是主要通過詩句來歌頌布洛陀身為麼教主神扶困濟難、好善樂施,缺乏完整的情節。如經詩中唱道:“哪個人家缺兒缺孫,請祖公(布洛陀)來到就有,哪個人家缺銀缺錢,請祖公來便有余,哪個人家有病有疾,請祖公到來就好,哪個人家出事出災,請祖公到來便散。”[46]然而散體神話中的布洛陀就像住在隔壁慈祥和藹的老爺爺,只要有不懂之處,人們就會跑去向他請教,請他幫助解決。布洛陀常常運用他的智慧幫助壯族先民,教給他們各種技能,而不是通過麼教的法力來取勝。
經詩中還有麼誦長壽等各類祝愿詞,表達主家做麼的心愿和目的。如祈愿主家人長壽時,“三界內主人長壽,四界內主家長壽,長壽像長烏樺樹的地方,長壽像長松樹的山坡……長壽像梨樹那樣安穩,長壽像泉口的泥沙,長壽像水田邊的常青樹,長壽像山坳巖洞下的水潭……”[47]這些都是期望借麼教法力造福自身的儀式性祝愿詞,在布洛陀口述散體神話中就沒有出現。
作為麼教經典,經詩中還記錄了大量描繪麼事儀式具體過程的唱詞。如《九狼叭》這一部經詩中,就有《祝愿詞》《敬三杯酒》《麼砍冤怪篇章》《用雞送殃怪出門》《送衣筐入內房》等篇章,配合布麼為布洛陀敬獻酒、主家子孫為祖先和長輩敬酒、布麼用刀砍斷冤怪、獻雞、送衣筐到內房等程序,是麼教活動的內容,與布洛陀口述散體神話差別較大。
綜上所述,布洛陀經詩既大幅度地保留、整合了布洛陀口述散體神話,以韻體的形式出現,又附著了大量麼教活動的內容,呈現出濃厚的麼教色彩,成為布洛陀神話傳播的新形式。祭師和巫師在演唱和記錄布洛陀經詩等過程中為其整理加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布洛陀經詩從古樸、簡短的短歌發展成為今日的鴻篇巨制,融進了他們祖祖輩輩的努力。可以想見,在經詩的產生和初級階段,他們把片斷的和零散的祭詞、咒語、遠古歌謠和神話等進行連接、合并,逐漸形成篇幅越來越長、越來越完整、越來越系統的經詩。今天我們看到的眾多布洛陀經詩抄本,就是歷代壯族祭師和巫師記錄、整理和傳承的結晶。他們的工作使經詩的語言更加純熟,內容更系統、完整,包涵的社會內容更加廣泛。關于神話與史詩孰先孰后的爭論至今懸而未決,但無論如何,通過各種儀式上吟誦經詩,布洛陀作為麼教主神的地位得到了進一步確立。作為散體神話中一位“智慧出眾的人”,他在經詩中的地位儼然更神圣,更為宗教化。在古代社會,布洛陀經詩既是壯族人民的百科全書,也是增強麼教在社會中權威的有效途徑。人們往往在聆聽布麼演唱經詩時獲得了各種生產生活知識,以經詩敘述的儀規約束自己的行為。
布洛陀經詩使用方塊壯字書寫,使口耳相傳的壯族先民智慧與思想穿越時空變得觸手可及。方塊壯字的出現,是高度熟悉壯族傳統文化并掌握漢字的民族文化精英人物的特殊貢獻,但由于方塊壯字字形的多樣與含義的晦澀,影響了壯族史詩的跨區域傳播與交流。根據筆者的考察,仍以口耳相傳方式活躍在民間的布洛陀經詩,其與手抄本一樣,多在贖魂、解冤、喪葬等儀式場景下被吟誦,儀式有一、三、五、七天等長短不同,所吟誦的經詩長度卻不會超過數千行。《壯族麼經布洛陀影印譯注(第一至八卷)》(2003)中所收錄的29個手抄本,雖然主題鮮明內容豐富,但詩行并沒有形成突破性的大規模,如卷一中收錄的三個抄本,分別有616詩行1232句、1040詩行2080句、756詩行1512句,沒有發展為鴻篇巨制。在這種情形下,小范圍內的經詩手抄本相同詞句較多,而大區域內相同詞句則較少,各地經詩內容有重合卻難以進一步融會。在某處的大型儀式上,一部經詩要“三順三逆”,即從頭到尾念三遍,又從尾到頭念三遍。[48]這雖然體現了麼信仰中對經文的重視,但也可看出經詩已高度書面化,由于多種原因而難以突破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