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明史叢稿
  • 萬明
  • 3990字
  • 2025-04-24 20:03:29

自序一 我的探史歷程

本論文集選錄了我大學畢業后發表的首篇論文(1983年)至今的明史研究成果22篇,是我走過的35年學術心路的寫照。歲月如梭,在從事明史研究的35年中,我在明史的政治、經濟、法律、軍事、文化、社會、中外關系、檔案與文獻等諸多領域,都留下了探索的足跡,這可能與我自20世紀80年代末就主攻明代中外關系史有關,中外關系史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等諸多方面,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學科,乃至我常說“一半是中國史,一半是世界史”。這里因篇幅所限,明代中外關系史、白銀貨幣經濟等相關方面的論文,包括1996年我在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進修時撰寫的首篇國內發表的中葡文史料相互參證的論文《明代中葡兩國的第一次正式交往》(獲院優秀成果獎),在這里也只能割愛,只選收了對明史研究的整體思考、明代歷史發展細部研究、發掘整理明史基本檔案史料的論文,以及對引導我走上明史研究學術道路的前輩恩師的回憶。也放棄了附錄論著目錄的想法,因我仍在繼續研究,留待以后再結集。

在這里,除了這篇自序,我將《關于明代國家與社會關系理論的思考》作為序二,下面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制度·文化”,包括論文11篇;第二部分“檔案·文獻”,包括論文7篇;第三部分“學術·回憶”,包括回憶文章3篇和1篇綜述文章。總共22篇。

時光荏苒,不經意間,發表于1983年的第一篇論文《試談幾部明史中的〈張居正傳〉》,到今年已經整整35年了,這是我明史研究的起步之作。這里選編了白壽彝先生引導我走上明史研究之路的回憶,許大齡師指導的本科畢業論文《萬斯同與明史》(后經修改發表),其指導的研究生畢業論文《明代兩京制度形成及其確立》(《中國史研究》節要發表)……這些論文的編選,使我百感交集,提示我怎樣在前輩恩師的諄諄教誨下起步,一篇篇論文,也就是一步步腳印,是我治學的歷程,也是我學術成長的歷程。

編選論文,是對自己學術經歷的一個檢視。下面對于擇選略加說明。

1966年我小學畢業那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中學沒有學到什么知識,1969年就去了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隨后回北京進醫院做了護士。高考制度的恢復點燃了青春的夢想,1978年醫院給我8天準備時間,我參加了高考,考取北京大學分校歷史系,開始如饑似渴地學習。在大學期間,我得到白壽彝先生和許大齡先生的指引,確定了以明史為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畢業后,到國家圖書館《文獻》雜志編輯部工作,發表了兩篇明史論文。第一篇是《試談幾部明史中的〈張居正傳〉》,此文考察了王世貞《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萬斯同《明史紀傳》(清抄本)、王鴻緒《明史稿》、張廷玉等《明史》中的《張居正傳》的淵源及因襲情況,還加入查繼佐《罪惟錄·張居正傳》等,對幾部史書關于張居正的評價做出比較,指出對張居正貶得最厲害的莫過于王世貞《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張廷玉《明史》比較公允,查繼佐《罪惟錄·張居正傳》評價最高,并結合時代背景探討了各種評價的緣由。這篇論文是在大學畢業論文《萬斯同與明史》 (后改名《萬斯同之史學與史稿》發表,收入此集)寫成后,在國家圖書館善本室繼續勤奮爬梳的結果。令我感慨的是,由此開端,到2015年底出版《明代〈萬歷會計錄〉整理與研究》(401萬字,與徐英凱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可以說我對張居正的研究竟然延續了30多年,并由《萬歷會計錄》引發了明史研究的新議題《〈萬歷會計錄〉的重新認識與明史研究新議題》(2014,收入此集)。另一篇是《北京圖書館藏四種明代科舉錄》(1985年),也是我利用在國圖工作的機會,在善本室爬梳的結果。當時考察了國圖對明代科舉錄的收藏情況,選擇國圖獨家收藏的一種進士登科錄和三種會試錄,全面闡釋了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在國圖工作兩年后,1985年我考回北大讀研究生,繼續隨許大齡師學習明史。此集收入的論文《明代兩京制度的形成及其確立》是我碩士論文的節要發表。此文是首篇關于明代兩京制度研究的長篇論文。當年讀過美國范德教授(Edward L.Farmer)Early Ming Government,the Evolution of Dual Capitals《明初兩京制度》(1976)一書后,我初步認識到他提出了明史上一個重要的制度問題,但主要聚焦于永樂遷都前后,沒有展現這一制度形成過程和與明朝相終始的全貌。于是我立意選擇兩京制度作為碩士論文題目,經許先生同意,指導我完成。以制度史為研究對象,是北大歷史系的優良傳統,我的制度史研究,由明代兩京制度開端。為此我制訂了一個宏大計劃,在北京、南京、天一閣、杭州(浙江省圖書館)等處抄集了兩大盒卡片,可惜后來只寫到形成及其確立,就已有5萬字,只得暫時截止了。沒想到這一“暫時”,一晃就是30年。我的論文將明代兩京制度分為初創期、變化期和確立期,具體考察了明代兩京制度歷六帝、七十五年,幾經反復,終于在正統六年(1441年)得到確立的錯綜復雜過程,提出了關于兩京制度概念的獨到見解:“廣義上的兩京制度,應包括自洪武開國至正統初年對首都的選擇與確立,并使之制度化的過程;也應包括與明代相始終的這一制度在有明一代發展、演變的全部過程。狹義上包括南京和北京(應天府和順天府,以至南、北直隸)政治、經濟、軍事各方面的安排設置,南京和北京的都城職能及其制度化的過程”,揭示了明代兩京與歷代兩京制不同的特殊性,即各設一套中央機構,由此派生出一套相當完整的兩京制度,如以此為據,明朝統治應該是277年,而不是276年;認為明代兩京制度是明代國家重要的政權統治和管理制度,以此為觀察點,可以考察明代統治者怎樣對全國實行有效統治、明朝各項制度的建立及其演變,有助于深入對明代政治制度史及整個明朝歷史的探索和研究。遺憾的是研究生畢業后,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中外關系史研究室工作,兩年后調到明史研究室,后來論文發表,限于篇幅,只是節要,而繼續研究卻一直蹉跎。但我注意到這篇論文至今仍是唯一一篇關于明代兩京制度的專論長文。

《論傳統政治文化與明初政治》(1995年)這篇論文,是我結合撰寫《明太祖本傳》(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而寫的。80年代在讀研究生期間,許先生主編《明朝十六帝》,讓我撰寫了明太祖一篇,后來就有了書稿之約。此文嘗試從傳統政治文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明太祖朱元璋的成功之路和治國之道。對于明初的國家治理,是我的關注點之一。

1999年,在到葡萄牙里斯本大學進修后完成了《中葡早期關系史》(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版)一書后,我即開始主持《晚明社會變遷研究》(2000年成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工作,開始了“明代白銀貨幣化與中外變革”的專題研究。此課題2002年結項,《晚明社會變遷:問題與研究》(主編,第一作者)于2005年出版,我撰寫了緒論與第四章“明代白銀貨幣化與中外變革”。收入此集的《明代徽州汪公入黔考——兼論貴州屯堡移民社會的建構》,是我帶課題組去貴州安順屯堡社會調查的成果,論文指出文化在國家和社會二者之間架起了溝通之橋,不僅參與了移民社會的建構,而且深刻影響至今。《晚明史研究七十年之回眸與再認識》(2006)也是課題成果之一,提出對晚明史的新認識,指出沿著明代白銀貨幣化——社會經濟貨幣化——近代化——全球化的路徑,以貨幣為引擎,以市場經濟萌發為背景,晚明整個社會形成了連鎖反應——經濟、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等多元因素綜合影響下,傳統向近代的社會轉型,也可以概括為一個過程,即貨幣化;一個趨向,即近代化;雙重使命,即走向近代化、全球化。

明代文獻的整理工作,是明史研究的基礎。收入此集的《天一閣藏明代政書及其學術價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明史室與天一閣合作整理記》、《天一閣藏〈明史稿〉述要》(與解揚合作),是我學術歷程的又一個方面。《萬歷君臣關系:〈明實錄〉所見情感世界的個案分析》一文,是我在全面整理《明神宗實錄》中的情感語詞后,對心理史學的嘗試性探討。我認為明代檔案文書的整理與研究特別重要,而詔令文書的研究,涉及古代國家“以文書御天下”的整體治式,是明代政治之鑰匙。鑒于一直沒有一部《明大詔令集》,我組織了搜集和研究詔令文書的課題組,自己撰寫了系列論文《明代詔令文書的整理與明史研究》(2010年)、《追思與傳承:明清檔案的整理與延伸》(2011年)、《明帝國的特性:以詔令為中心》 (2010年)、《明令新探》(2010—2011年)等。《明初政治新探:以詔令為中心》 (2011年),是在搜集整理明太祖詔令的基礎上,獨辟蹊徑,嘗試以詔令作為明代政治史新的研究視野,考察詔令所見明初政治過程實態和明初政治體制的重構,指出明代中國平民帝業的成功,產生了頗具特色的政治過程,“以文書御天下”,形成了君主專制一元多維政治體制。《明帝國的特性:以詔令為中心》是2010年組織明史室與廈門大學國學院陳支平先生合作主辦“明朝在中國史上的地位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的論文(收入《學術月刊》2010第6期),現與2011年發表的《明令新探》合為一篇收入此集。從詔令看明帝國的特性,是從法制史視角的重新審視。論文指出一直以來明代政治史研究不足,與忽視了詔令文書研究有關;以新發現的正德《大明會典·凡例》中明朝人對令的觀念,論證了詔令與事例及其與《明會典》的關系;提出在廣義的概念上,明代以文書治天下,詔令本身具有法令的意涵,是明令的重要形式,由此形成的事例即法令制度化;并以此為據,認為《明會典》是一部綜合法典,也可以說是一部令典;指出明代是古代律令體系發生重大演變的時期,主要體現在令的變化上,糾正了學界長期以來在大明令后就沒有令了的傳統觀點。

回首走過的一路行跡,這里的22篇論文,是35年來我不懈追求接近明史真相的印跡。需要說明的是,論文除個別體例統一以外,一般不作改動,按照發表原貌收錄,并在文末注明發表刊物與時間;雖難免有史料的重復,還請見諒。其中有一篇是與博士后解揚合作,有一篇是自己兩篇論文的合并。另外《明代財政管理述論》一文,發表時編輯有大量刪節,現采用原稿。編入的論文發表時間綿延長久,其中的諸多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在學術薪火相傳中,我的點滴工作如能成為些許鋪墊,余愿足矣。

萬明

2017年盛夏之夜于海淀萬壽秀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日照市| 南江县| 开江县| 淄博市| 宁武县| 郴州市| 鄂托克前旗| 莆田市| 班玛县| 三都| 胶南市| 惠来县| 正宁县| 汉沽区| 神池县| 新昌县| 武鸣县| 黑水县| 佛学| 高碑店市| 灵山县| 那曲县| 泾阳县| 西吉县| 噶尔县| 卓资县| 革吉县| 南阳市| 怀宁县| 新河县| 吴旗县| 枞阳县| 黔西县| 云和县| 河东区| 池州市| 革吉县| 北宁市| 双峰县| 阿荣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