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學與詩學:張晶學術文選(第四卷)
- 張晶
- 1010字
- 2025-04-22 16:13:39
三
從六朝來,向盛唐去,初唐歌行的作者們正是站在這個歷史的交叉點上。從齊梁到盛唐,社會審美意識發生了重大變化,詩壇風氣也隨之翕然一變。在這種轉變的過渡之中,初唐歌行是由六朝歌行到盛唐歌行之間的中介。這個中介所起的積極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沒有初唐歌行對齊梁詩風的突破,便不會有盛唐歌行那種深沉渾厚而又壯美多姿的風貌。
初唐歌行的作者們是有意識地、積極地致力于詩風革新?!八慕堋钡热藢R梁詩風深致不滿,他們除了在創作實踐中努力地充實健康而深刻的情感外,在理論上則明確地批判齊梁詩風的余弊。楊炯在《王勃集序》中介紹王勃的革弊之志:“嘗以龍朔初載,文場變體,爭描纖微,競為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又贊及王勃革新詩風之功:“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反諸宏博,君之力焉?!痹~語之間,或許不無溢美,但卻可以明顯看到,“四杰”諸人不滿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的軟媚詩風,力主改以革除,而開創“氣骨翩翩”、剛健宏博的新詩風?!八几锲浔住?,正是初唐歌行詩風轉變的主觀因素。“四杰”的詩歌主張與創作實踐,正是陳子昂詩文革新號角的先聲。只是由于他們自身的創作實踐尚未完全擺脫沉重的歷史因襲,因而,他們的主張就未能產生像陳子昂那樣振聾發聵的影響。然而,無疑地,他們的努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初唐歌行為盛唐歌行開了一個良好的、雄闊的端緒。李白的豪邁俊逸、杜甫的沉郁頓挫、高適的雄渾蒼勁、岑參的瑰麗奇特……組成了盛唐歌行雄壯多姿的交響樂,而初唐歌行則是這部交響樂的洪亮的前奏。
[1] 本文刊于《中州學刊》1987年第6期。
[2] (漢)何休:《春秋公羊傳》,見中華書局編輯部編《漢魏古注十三經》,中華書局1998年版,第118頁。
[3]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卷3,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78頁。
[4] (清)薛雪:《一瓢詩話》,見霍松林、杜維沫校注《原詩·一瓢詩話·說詩晬語》,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141頁。
[5] 王氣中:《藝概箋注》,貴州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5頁。
[6] (宋)劉克莊:《后村詩話·前集》卷1,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6頁。
[7] (明)王世貞:《藝苑卮言》,見胡震亨《唐音癸簽》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頁。
[8] (明)胡應麟:《詩藪》,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49頁。
[9]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4頁。
[10]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