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新中國成立和世界歷史研究》:學習 宣傳和普及歷史唯物主義

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揭開了嶄新的一頁,中國的世界史研究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靶码A段”的主要標志,是馬克思主義和唯物史觀成為世界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史學由中國史學原來的一個流派,很快成為中國史學絕對的主流。然而,這一切并不是自發實現的,而是通過包括世界史學科在內的整個中國歷史學的學科建設逐漸完成的。

19世紀末,馬克思主義開始傳入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前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較廣泛傳播。20世紀20年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問世后,唯物史觀在中國日益產生廣泛影響,但從總體上說,廣大知識分子對唯物史觀仍較陌生。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即在知識分子中開始了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運動,史學界也不例外,包括老一輩史學家在內,廣大史學工作者以積極學習、應用唯物史觀為標志,揭開了新中國歷史研究的嶄新一頁。大力宣傳、學習和普及唯物史觀,成為新中國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研究的基礎和前提。

1949年7月1日,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成立,郭沫若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為副主席。研究會宗旨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學習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批判各種舊歷史觀”[1]。同年9月29日,新中國成立前夜通過的具有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中也明確規定:“提倡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和國際事務。”[2]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改造世界觀密切結合在一起。1950年6月23日,在全國政協一屆二次會議的閉幕式上,毛澤東主席在講話中指出,批評和自我批評,“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是推動大家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很好的方法,是人民國家內全體革命人民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拔蚁M珖髅褡濉⒏髅裰麟A級、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和一切愛國民主人士,都采用這種辦法?!盵3]1951年夏,北京大學開始了40余天的學習運動,推動了全國性的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9月底,周恩來在京津地區高等學校教師學習會上,作了題為“關于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的報告,從“立場問題”“態度問題”兩方面,論述了知識分子思想改造的必要性,及具體方法,他希望大家要樹立這樣一個信心:“只要決心改造自己,不論你是怎么樣從舊社會過來的,都可以改造好。在座的同志多數在舊社會生活過較長時間,會帶來很多舊的東西,要求一下子把舊的影響肅清,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不斷的斗爭中,才能求得進步?!盵4]新中國成立初期在知識分子中開展的思想改造運動,對于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有重要意義。“思想改造,首先是各種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化的重要條件之一?!盵5]

1951年7月28日,在中國新史學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史學會。郭沫若指出,自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成立后的兩年間,中國史學界已經出現了從唯心史觀向唯物史觀的轉變。吳玉章在會上作《中國歷史研究工作的方向》的報告,重申歷史研究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理論指導[6]。新中國成立前,馬克思主義史學只是中國史學的一個流派,新中國成立后,馬克思主義史學則成了中國史學的主流,對當代中國史學的發展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些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密切結合歷史研究實踐,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普及歷史唯物主義,堅持歷史研究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1949年11月,呂振羽在東北行政學院(東北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前身)研究班講授《關于治史方法方面的零片意見》時指出,“研究歷史,要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出發”,“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的統一及其斗爭,決定人類社會發展的共同規律,體現出個別國家或部落、部族和民族在相同的歷史階段中、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一般性。但人類歷史是極其具體、生動、豐富、多彩的。個別國家或部落、部族和民族,由于其所處的地理環境、歷史傳統及其他具體條件的不同,便構成其特殊性,而表現為各自獨特的色彩”[7]。此外,呂振羽還從“階級分析方法”“勞動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進程中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的關系”“杰出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歷史進程的基本矛盾,以及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歷史規律性、歷史發展的辯證法,以及歷史的進步趨勢等方面,結合歷史研究實踐,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這種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的啟蒙教育,對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的中國史學界(自然包括世界史學界世界史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1953年8月,中共中央批準成立“中國歷史問題研究委員會”。陳伯達向毛澤東請示委員會的工作方針時,毛澤東講了四個字:“百家爭鳴”[8],自然,這與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指導是不矛盾的。1953年10月,陳伯達在中國科學院召開會議時指出,歷史研究委員會的工作就從增設歷史研究所、辦刊物、出一批資料書做起,并決定編輯出版《歷史研究》雜志,組織一個編委會,由郭沫若作召集人,具體工作指定劉大年和尹達負責。陳伯達說,辦刊物必須“百家爭鳴”,這是一個方針問題??镆者@個方針去辦。陳伯達傳達的“百家爭鳴”的方針實際上就是毛澤東對創辦《歷史研究》雜志的指示[9]。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高潮的出現,必定會出現一個新的文化建設高潮——新中國的歷史研究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高潮、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事業聯系在一起。1954年《歷史研究》創刊時,郭沫若為創刊號撰寫了《開展歷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設高潮》。這篇文章的重要意義,不僅明確指出了新中國歷史研究的具體任務,而且旗幟鮮明地強調廣大史學工作者要“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個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10]。郭沫若說,這是1942年2月1日,毛澤東同志在延安黨校開學典禮大會上講的話,到今天已經整整12年了。然而這就和在今天當面給予我們以指示的一樣。這本來是對于學習革命工作的一般的指示,而在我們歷史研究工作者是感到分外親切的。四年來,我們歷史研究工作者,在雄壯的革命進軍中經過了空前未有的規模宏大的自我改造的思想學習,對于這個親切的指示,我們相信是有了更普遍的接受和更深入的體會了。我們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認識和應用是應該采取不斷學習的態度的。精讀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著作,自然是很好的學習,但如從工作中切實地進行體驗可能是更好的學習。我們就請從我們所從事的歷史研究工作這一門科學方面努力達到實際的成果,來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深入的學習吧。

郭沫若還說,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對全世界是一個極大的鼓舞,因而世界人民特別是追求解放的人民對中國的歷史和現實便感到莫大的憧憬,他們想從這里求得解決他們本身問題的鑰匙。然而在世界史中關于中國方面的研究卻差不多還是一片白頁。這責任是落在我們的肩頭上的,我們須得滿足海內外人民的需要,把世界史上的白頁寫滿,我們須得從歷史研究這一角度來推進文化建設,促成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實現[11]。

1954年,《歷史研究》創刊時,郭沫若、胡繩、陳翰笙、劉大年、范文瀾、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等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都參加了編委會的工作。編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推動廣大史學工作者認真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該著,提倡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解釋歷史。新中國成立后不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全集、選集或文選,相繼翻譯出版,《毛澤東選集》也自1952年開始出版,為廣大史學工作者自覺學習唯物史觀,用唯物史觀指導歷史研究,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54年,開展了對胡適學術思想,包括胡適的唯心主義歷史觀和實用主義的史學方法論的批判。這些批判涉及如何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和分析中國歷史;如何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如何認識歷史前進的動力以及如何認識歷史矛盾運動的規律性等。這對于宣傳和學習唯物史觀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廣大史學工作者,包括一些著名的老一輩史學家,如陳垣等,表示“一切從頭學起”,對以唯物史觀為理論指導研究歷史,表現出很高的熱情和積極性。對胡適以實用主義哲學為代表的學術思想的批判,在20世紀50年代初,是當時“重要的戰斗任務”之一,因為“從各方面來揭露和批判胡適的唯心論思想,徹底清除它在文化學術界和在社會上的惡劣影響……也就是進一步清除帝國主義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也就是進一步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思想教育干部和知識分子,并通過他們去教育廣大人民群眾。沒有這一斗爭,馬克思列寧主義就不可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就不可能在許多文化學術部門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在史學界,系統地批判了胡適否認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性的作用;否認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上的決定性作用,以及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等歷史唯心論的觀點。“胡適對人類社會歷史的看法,是和馬克思主義者完全相反的?!焙m的這些做法,“顯然是有他的政治目的的……胡適在貶低中國歷史文化的同時,又拼命地宣傳崇拜帝國主義特別是崇美的思想,提倡‘全盤西化,全盤接受’,他這樣做正是為帝國主義,特別是為美帝國主義的奴役政策開辟道路”[12]。應該指出的是,對胡適學術思想的批判并非只局限在唯心史觀方面,除去實用主義哲學外,在文學、宗教學、政治學等領域也都有針對性地展開了批判。

1955年1月6日,《光明日報》“史學”??l表翦伯贊的文章《批判胡適主觀唯心論的歷史觀與方法論》,較系統地分析了胡適的資產階級史學思想。作者認為,“胡適的歷史觀是腐朽的資產階級唯心論,再加上陳舊的進化論,這是人所共知的”?!盀榱朔磳v史唯物論,胡適首先否定歷史發展的規律性,他認為歷史是可以任意雕刻的大理石,是可以任意擺布的大錢,是可以任意涂抹脂粉的‘百依百順的女孩子’,是可以讓唯心論者任意修改的‘一幅未完的草稿’?!睆奈ㄐ氖酚^出發,“胡適否定客觀條件對人類意識可以起任何決定作用”,“胡適又企圖用陳舊的進化論觀點來反對歷史上有突變的這一馬克思主義原理,他說歷史是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只有量的增加,沒有質的改變,在胡適看來,‘太陽之下,沒有新的東西’”。關于史學方法,“胡適自鳴得意的方法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科學的假設與求證,與胡適的假設與求證毫無共同之處。科學的假設是指待證的真理,而胡適的假設是主觀的成見,科學的求證是真憑實據,而胡適的求證是歪曲、涂改乃至捏造證據。例如他為了反對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于是大膽假設中國沒有封建社會,也沒有帝國主義,然后捏造證據說中國的封建社會早在兩千年前就消滅了,又捏造證據,證明中國的貧弱,不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而是由于五鬼,特別是瘧疾,于是偽造歷史,說希臘羅馬的滅亡都是由于瘧疾”。此外,“胡適還有一種方法,即‘明因求變’,亦即他所謂‘祖孫的方法’……科學并不反對‘明因求變’,但僅僅‘明因求變’并不能解決科學上的任何問題,因為任何一個歷史問題都不能把它的因果孤立起來”[13]。

《歷史研究》1955年第2期發表了周一良的《西洋“漢學”與胡適》;1955年第3期有范文瀾的《看看胡適的“歷史的態度”和“科學的方法”》,同期還有梁從誡的《胡適不是研究歷史,而是歪曲和捏造歷史》;1955年第4期有嵇文甫的《批判胡適的多元歷史觀》;1956年第6期發表了齊思和的《批判胡適派對于世界史的反動唯心觀點》。范文瀾指出:“資產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無情批判下,它的反動本質暴露無遺,實在是站不住腳了。它要做垂死的掙扎,不得不采取各種花樣的卑劣手法來反對馬克思主義。披馬克思主義外衣的是一種,打自然科學旗幟的又是一種。被胡適改稱為實驗主義的那個實用主義,就是屬于后一種的反動哲學?!盵14]在胡適看來,實用主義既是“歷史的態度”,又是“科學的方法”,是“近代科學發達的結果”。范文瀾認為,事實已經證明了這些謬論的破產,同時從胡適歪曲中國歷史、否定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否定愛國主義、否定階級斗爭學說、宣揚改良主義、倡導“純學術”等方面,揭露了他對中國歷史科學的破壞。范文瀾明確指出,“我們史學工作者,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事業中,應該而且必須擔負起自己應有的一部分責任。而這首先要徹底批判胡適實用主義思想和一切其他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思想,同時建立起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才有可能”[15]。在20世紀50年代,范文瀾的有關論述,對于幫助廣大史學工作者自覺掌握馬克思主義學說,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嵇文甫撰文《批判胡適的多元歷史觀》,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作者認為,“多元歷史觀”并不是什么新鮮東西。它實質上正是早被普列漢諾夫在《論一元論歷史觀之發展》里面批判過的那一種“互相作用”論:照這種看法,好像他們很全面,能照顧到社會生活的復雜多樣性,而唯物史觀正和唯心史觀一樣,卻顯然陷入片面性的一偏之見,如果滿足于表面看問題,很容易走上他們這一路。這是他們庸俗的地方,卻也正是他們狡猾的地方。嵇文甫認為,這種“多元歷史觀”,或“互相作用”論,實際上還是一種唯心史觀,而只是采取一種更狡猾、更隱蔽的形式。因為社會現象雖多種多樣,但總括起來,不是屬于物質生活方面的,便是屬于精神生活方面的,而物質是基本的,精神是從生的。精神生活是物質生活的反映,它根本不能離開物質生活條件而獨立存在。如果承認離開物質條件而可以有獨立存在的精神現象,這已經陷入唯心論的泥坑里去了。嵇文甫強調,胡適的多元歷史觀完全是欺騙人民,為帝國主義和反動統治者服務的一種思想工具。說是歷史多元論,實際上乃是徹頭徹尾的一種歷史唯心論。他處處回避根本問題,不承認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好像貓頭鷹怕見太陽一樣,他最怕提出根本問題,最怕提出歷史發展規律。這是不難理解的。因為注定要沒落的、垂死的反動統治階級,面對著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只有發抖。他們想,但愿不是如此吧,最好是個夢吧!然而歷史終究不是“百依百順的女孩子”,而胡適倒被歷史巨人一腳踢得遠遠的了[16]。對胡適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批判,是和學習唯物史觀,堅持歷史研究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聯系在一起的。鑒于胡適在中國史學界的影響,通過對他這個“反面教員”的批判,有助于更具體地掌握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

對胡適的唯心主義歷史觀的批判,并不僅僅局限在歷史學范疇,或僅僅局限在具體的學術觀點上。這是由歷史和現實的諸多因素決定的,首先是和如何對胡適有一基本的認識聯系在一起,即揭穿他的某種欺騙性。例如,1954年12月,翦伯贊在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座談會發言時說,解放以后,胡適的“影響還沒有消滅。因此我以為我們固然不要把他估計太高也不要把他估計太低,估計太低就是輕敵,就會貶低我們反對胡適資產階級唯心論這一思想斗爭的嚴重意義”?!拔蚁胝f到胡適的立場,這是他的歷史觀的出發點。過去有人以為胡適是‘超階級’的書生,他沒有什么立場,就是想做大官、出大名。實際上,胡適的立場是很鮮明的,他是公開地代表買辦資產階級發言。正因為它所代表的資產階級是帶有買辦的性質,所以他就不僅是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最兇惡的敵人,也是和帝國主義一個鼻孔出氣的出賣祖國的最無恥的賣國賊?!盵17]1955年2月,黎澍在《胡適派所謂民主政治的反動實質》中寫道:“胡適派自稱是民主主義者,因為他們曾經參加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曾經向國民黨爭取過人權,在1933年以后又發表過一些文章,主張民主政治,并在蔣介石還沒有最后形成他的獨裁權力的時候,幫助他對著激昂的反對獨裁的輿論否認過在中國實行法西斯獨裁的必要和可能。雖然胡適在后來已經用言論和行動表白了他的所謂民主政治的虛偽性,但是仍舊有許多人把他當作民主主義者,認為他的政治思想是前后不一致的,矛盾的,因此,他的公開暴露美帝國主義雇傭和蔣介石走卒的面貌并且不能不流竄到美國去,就仿佛成了難于理解的事情。”[18]揭穿胡適作為“民主主義者”代表的欺騙性,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批判他唯心主義歷史觀等資產階級學術思想。

1958年10月,人民出版社編輯部從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大字報中選出110篇,編輯出版《歷史科學中兩條道路的斗爭》。編者認為,這些大字報“充分反映了我國目前的歷史科學中普遍地存在著資產階級的傾向。例如:厚古薄今,只專不紅;史料重于泰山,理論輕于鴻毛;把帝王將相描繪為歷史主人,對勞動人民創造歷史的功績輕輕抹殺;對煩瑣考據津津樂道,把馬列主義放在一邊”。

在世界歷史方面,北京大學的一些大字報提出世界上古史的教學“有修正主義的傾向”;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教學中,馬克思主義僅僅是“花邊”,而實質則是法國資產階級史學家馬迪厄的觀點;在印度史史料的選擇中,多是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學者的作品,為什么不選進步學者的著作,如印共領袖丹吉關于印度古代史的著作呢?北京師范大學的一些大字報,對“奴隸制衰落的原因”“德國宗教改革和農民戰爭”“文藝復興”等內容的教學進行批判,認為在思想內容上、方法上,都是資產階級的觀點;教學的方向是非馬克思主義的;存在著嚴重的資產階級客觀主義立場和為歷史而歷史的煩瑣主義傾向。南開大學對世界歷史教學中的資產階級方向也進行了批判,如宣揚“個人主義動力論”,以及在同學們心目中提高雷海宗的威信,“為他的反黨增加資本”等。編者認為這些問題都是政治問題,并希望大家以“力爭上游”的精神再接再厲,“和它們作不調和的斗爭”[19]。這種認識是當時在思想文化領域推行“興無滅資”,“拔白旗、插紅旗”,“批判修正主義”的產物。將一般的不同認識問題,或不同的學術觀點問題上升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斗爭”,用政治批判代替學術探討,這不僅無助于我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建設,而且帶來了消極的負面影響。

注釋

[1]《中國新史學研究會暫行簡章》,《人民日報》1949年7月2日。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中央文史出版社1992年版,第11頁。

[3]《毛澤東選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1—82頁。

[4]《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1頁。

[5]《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4頁。

[6]吳玉章:《中國歷史研究工作的方向》,《進步日報》1951年9月29日。

[7]呂振羽:《史學研究論文集》,華東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1、3頁。

[8]《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486頁。

[9]劉大年:《〈歷史研究〉的創刊與“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歷史研究》1986年第4期。

[10]《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15頁。

[11]參見郭沫若《開展歷史研究,迎接文化建設高潮——為〈歷史研究〉發刊而作》,《歷史研究》1954年第1期。

[12]張如心:《批判胡適的實用主義哲學》,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80—81、57、66頁。

[13]翦伯贊:《歷史問題論叢》(合編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409—410頁。

[14]《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29頁。

[15]《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63頁。

[16]參見嵇文甫《批判胡適的多元歷史觀》,《歷史研究》1955年第4期。

[17]翦伯贊:《歷史問題論叢》(合編本),中華書局2008年版,第408頁。

[18]黎澍:《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第121頁。

[19]人民出版社編輯部:《歷史科學中兩條道路的斗爭·出版說明》,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易门县| 海晏县| 永宁县| 明光市| 万载县| 休宁县| 唐山市| 卢氏县| 苏尼特右旗| 明水县| 土默特左旗| 德惠市| 庆安县| 宜州市| 通河县| 顺昌县| 亚东县| 景洪市| 崇礼县| 泽州县| 滦平县| 白河县| 集贤县| 金秀| 嵊州市| 米泉市| 保康县| 青岛市| 无极县| 常州市| 玛沁县| 甘孜| 彰化市| 甘洛县| 和田县| 祥云县| 探索| 玉屏| 贡觉县| 阿鲁科尔沁旗| 胶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