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密謀十七年的逃亡(肖央春夏蔣奇明主演電影《陽光照耀青春里》原著)
- 黃裔
- 1408字
- 2025-04-02 17:27:25
2001年春,徐為第一次被送進精神病院。那是一家二級醫院,入院后有診斷,有醫生開藥,每隔幾天醫生都會和病人談談,家屬隨時可以來訪,看起來非常正規。
但就是這樣一家醫院,在徐為入院的第一天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小護士要給徐為打針,他不肯,于是來了另一個人把徐為打了一頓,痛得他睡都睡不著。挨了這頓打,徐為就獲得了住院的第一條攻略:如果不想挨打,自己就得太平一點,不能跟人家搞事情。
徐為逐步意識到精神病院其實是一個等級嚴格的獨立王國。醫生和護士是頂層階級。醫生掌握著開藥的大權,誰不聽話就給誰多吃點藥。與病人接觸最頻繁的是護士,從二十幾歲到四五十歲的都有,像帝王一樣。有一次,一位病友說話稍微大聲了一點,年輕的小護士立刻轉過頭,臉一板,說:“你知道規矩的啊。”聲音不大,但那個病友馬上嚇得一句話都不敢說了。領教了幾次醫生護士的威嚴,徐為就獲得了在這里住院的第二條攻略:醫生護士說什么都必須聽,不聽不行。
位于獨立王國第二階層的是病頭——就像監獄大牢里有牢頭,精神病院里有病頭,病頭就是那些享有特權的病人。那些聽護士的話,讓護士比較看重的人才能成為病頭。徐為入院第一天不肯打針的時候,就是醫生叫病頭把徐為打了一頓。醫生和護士讓病頭做一點上不了臺面的事,而病頭多少能從醫生護士那里得一點好處。
至于底層的病人能不能團結一致反抗呢?基本是不可能的。徐為剛入院不久的時候,一個年輕的病友和病頭吵架,病頭動手打了這個病友。醫生護士沒有懲罰打人的病頭,而是把被打的年輕病友送上電麻椅。
當時,住院經驗還不豐富的徐為仍有勇氣說兩句公道話。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打抱不平地和醫生說:“明明他是被打的,你們放著打人的人不管,讓被打的坐電麻椅,你們講不講道理?”
但只有徐為膽子大,其他病友都不敢作聲。后來住院的經驗值高了,徐為也就認清了在這個獨立王國里并沒有道理二字。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徐為也不作聲了。病友怪他:“你為什么不來幫我?”他說:“我來幫你也起不到作用呀,只是多一個人被打而已。”這是徐為記下的第三條住院攻略:作為一個底層病人,只能昧著良心、事不關己。
那能不能向前來探訪的家屬求助呢?經徐為觀察,十個人里面九個人的家屬是不會給予幫助的——家屬就是想把人關在醫院里,他們不會管人會不會在醫院里被打。
不能靠自己又不能靠家人,這醫院里的人向外求助基本也是不可能的。曾有一位病友投訴護士們自己看報紙,不給病友看。第二天,那幾個被投訴的護士對他呼來喝去了一天,病頭也一整天在他周圍晃悠。徐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投訴這件事還是不要想了,如果讓他們知道你投訴可就慘了。這不是一般的住院攻略,是生存法則。
這家醫院的投訴渠道就像是一個安裝得非常奇異的機關——它是這家正規醫院在明面上的標配,外人很容易看到,但里面的人根本就不敢用。因為它像被接錯了端口,投訴的聲音難以傳到外面,卻很容易被那些被投訴的人知道。面子上,看似穩當的投訴渠道映襯了這家醫院的正規;里子里,病人們都不敢用的投訴渠道鞏固了這獨立王國對外的封閉,也鞏固了其內部嚴格的等級和微妙的人際關系。
徐為看清了這座獨立王國的圖景,太太平平地住了一年,治療得差不多了,醫生對他說:“你可以走了。”沒有人來接徐為,醫院也沒有要求一定要有人來接才能讓他出院。那時是2002年,在精神病院里住了一年的徐為問別人借了一塊錢,獨自出院,坐公交車回家了。
如果那時他有預見未來的能力,一定會感嘆這一次住院的時間之短,更會驚訝這一次出院是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