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定不是為了自己看得爽
- 大文豪1980
- 港口飛人
- 1785字
- 2025-04-20 15:54:13
我叫林千鈞。
林是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林”,千是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千”,鈞是一枝長戟六鈞弓的“鈞”。
我在四一五局工作,四一五局坐落于金市市郊附近一棟偏僻的小紅樓,不怎么當街,大院子圍著,沒掛牌子,門口有荷槍實彈、神情嚴肅的士兵站崗,出入要查驗證件。
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機要保密單位。
在這里做事或者來辦事的人,個個都是板著個臉,步履匆匆的,說話都是輕聲細語,仿佛時刻都是隔墻有耳似得,所以整個院落都顯得十分地安靜。
本來我是專門出外勤的,前段時間在閩省出任務的時候,受了傷,好了之后還在休整。
組長說,至少再過一個月,我的身體才能達到出外勤的標準,我在宿舍閑不住,就來局里做點文職的事情——查信。
彼時,東國剛剛調整大方向,和周圍地區(qū)關系還處在試探階段,寄到某些地區(qū)的某些信件,會從郵政系統(tǒng)流轉到我們四一五局,這些信件需要由我們先過目,再決定信件的去留。
一開始,我覺得這工作有些無聊,和真刀真槍的外勤工作肯定比不了。
但做著做著倒也有些樂趣,能讓人安靜下來。
尤其是那臺特制的噴蒸機,擰開閥門,始終有高溫蒸汽噴出,熱量融化封口出的膠水,再用鵝毛刀輕輕一劃,信就完好無損的拆開了。
孰能生巧,我也算個拆信專家了。
大部分的信件都沒什么實質的內容,無非就是家書友信或者工作聯(lián)絡,偶爾看到有趣的,才可以笑幾聲,
這樣的日子直到那封信的到來才結束。
......林千軍這天正和往常一樣,拉上窗簾,將一個信封放在噴蒸-機上來回晃,讓其受熱更加均勻。
只不過,這信封和他之前拆-的信有個明顯的差別,大且重,里面似乎有不少紙。
林千鈞很利落且完美地拆開了這封厚信。
寄信人是張鹽,這名字讓林千鈞很是耳熟,和前不久報紙上那個沸沸揚揚的名字是同名,而且寄信的地址也是金市,難道是同一個人?
而且這封信的收信地址是香江。
林千鈞-的神經稍稍地繃緊了些,小老百姓的信件不會有什么大影響,但是像張鹽這樣“全國知名”的人就不一樣了。
當成為公眾人物之后,他們的一舉一動其實就已經不屬于自己了,很容易被別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有些人很會借題發(fā)揮煽風點火......
對待這樣的信件,首先要提高審核密級,由五級變成三級,也就是說,林千鈞對這樣的信沒有處置權。
他必須在審閱完成之后,提交一封書面判斷報告,包括這封信的寫作意圖,可能存在的風險等等,然后連同信原件一起上報,等待上面的命令。
......好在張鹽寫了說明,林千鈞得以很快的知道,這是一封投稿信,投遞的是一篇小說,叫做《周處除三害》。
《周處除三害》?不是歷史上的一個典故嗎,林千均知道這個故事。
原本的《周處除三害》,講述了一個叫作周處的人,年少時為禍鄉(xiāng)里。他的家鄉(xiāng)也有蛟、虎禍害百姓。百姓就把周處、蛟、虎稱作“三害”。而在三害里面,又屬周處最厲害,就有人勸說周處去殺虎斬蛟,其實是希望三害中只剩下一害。周處殺了白額虎,又下水去和蛟搏斗了三天三夜。地方上的人都認為周處已死,便互相祝賀。但周處最終還是斬了蛟活著出來了,他聽聞鄉(xiāng)里慶賀,才明白自己被當作禍害,有了要悔過的想法,努力改過自新,終于成為一個忠臣......
國內那么多文學雜志,他為什么不投,而是要投到香江呢......而且小說標題起這個名字,他難道在影射什么?周處是誰,那三害又是誰......
林千均帶著這種疑惑,開始閱讀起了這部小說。
這一讀,就忘記了時間,當林千鈞看到最后一句“張鹽,1980年11月25日于金市”時,才意識到,外面的天已經黑了。
......寫的真好啊,真刺激啊,還有沒有了,還想再看......
這是林千鈞看完之后的第一想法。
林千鈞本就是干外勤的,就喜歡刀刀槍槍血血火火。
而張鹽這部《周處除三害》這些要素都高到爆表,非常對他的胃口,林千鈞恨不得也和書中的陳桂林過過招,他自信憑自己的身手,不管是拿槍還是肉搏,三個回合干掉陳桂林不成問題......
尤其是有些地方的文字描寫,一直讀的都是宣傳類的文字的林千鈞哪里見過這種拳拳到肉槍槍見血的寫法,直接看爽了......
他思來想去,也沒看出來,這部小說有在影射什么,以及有什么更深層的含義。
嗯,那就......那就再看一遍吧......
林千鈞決定,這次要狠狠地帶著批判的眼光再次讀一遍《周處除三害》,一定要搞清楚張鹽為什么要寫這部小說!
兩遍不夠就三遍,三遍不夠就四遍,總之,作為四一五局的人,他明白自己這份工作的職責所在,一切都是為了將危險扼殺于微末,而不是為了自己看得爽......
嗯,一定不是為了自己看得爽......
注:本章致敬作者很喜歡的一部小說《永不解密》~,另,《周處除三害》由寄往寶島改為香江,諒解,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