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戛納吹來春風
- 系統離開后,一切從華娛開始
- 隱知秋
- 2207字
- 2025-04-13 17:48:37
“從明天起,我會通過公司對接工作。”
他望向鐵門,頂燈在遠處閃爍。
“但私下見面,等她18歲吧。”
“我不是這個意思,沒有說不讓你們私下見面。”
怕自己的意思被誤解,她忙解釋了一句。
劉曉麗盯著他的眼睛,忽然輕輕點頭。
“我相信你,如果我不讓你們私下見面,藝菲會怪我的。”
眼底有著屬于她的寵溺。
她轉身將錦盒塞回玄關柜,卻在關門時又掏出個小紙袋。
“這是藝菲親手縫的護腕,她說你總在監視器前揉手腕。”
紙袋里躺著個藏青色護腕,邊緣繡著小小的玉蘭花,針腳歪歪扭扭,卻在此刻比任何奢侈品都要珍貴。
鐵門在身后“咔嗒”關上,出租車的暖氣裹住他凍涼的皮膚。
后視鏡里,別墅二樓的燈滅了,只剩下玄關的壁燈,像顆溫暖的星。
他摸出薄荷糖盒,卻發現里面不知何時躺著張字條,是劉藝菲的字跡:“寧言哥,初雪時我許了個愿,希望你的鏡頭永遠有光,而我能成為你的光。”
雪粒子再次打在車窗上,寧言望著漸漸遠去的別墅區。
手機震動,收到劉曉麗的短信:“寧導,藝菲的成年禮是2005年8月25日。在此之前,希望你記住,母親的擔憂不是枷鎖,而是保護雛鳥的羽翼。”
他望向窗外,初雪覆蓋的街道上,便利店的燈光依然溫暖。
但有些事,終究需要等待,比如讓那個在雪地里畫笑臉的女孩,在鏡頭前綻放光芒。
或許連寧言自己都不知道,今天發生的這一切,真正讀懂他眼中藏了兩世的溫柔。
出租車在中關村北大街拐了個彎,計價器的紅光映出他腕骨處的淤青。
2002年的冬夜,比記憶中更冷,但掌心的銀鈴鐺與護腕,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溫暖。
屬于他們的故事,才剛剛開始,而等待寧言明悟后要做的,是讓這段故事,在時光的打磨下,成為比電影更動人的現實。
……
凌晨三點,服務器機房的空調發出輕微的嗡鳴。
技術總監王磊盯著電腦屏幕,手指在鍵盤上飛速敲擊,屏幕上滾動的英文郵件讓他的瞳孔收縮。
戛納電影節官網更新了“主競賽”單元入圍名單,《風吹麥浪》的片名在凌晨兩點零七分躍上頁面。
位列“金棕櫚獎”候選名單第七位。
“老板!”
他抓起對講機,聲音在空曠的辦公室回蕩。
“戛納入圍了!我們真的進去了!”
“主競賽!我們進主競賽了!”
寧言正在熬夜剪《孤獨的女人》,從剪輯室沖出來時,衛衣袖口還沾著蹭到的煙灰。
他盯著屏幕上的名單,王佳衛的名字作為評審團主席列在首位,他想起前世在手機上刷的《繁花》短視頻。
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居然會拍電影,他的電影會被這位墨鏡導演審閱。
“封鎖消息。”
他說出的話讓人不解:“通知所有核心成員,天亮前不準外泄。”
王磊愣住:“但這是好事啊!上影要是知道……”
“正因為會知道,才要等我們先出牌。”
寧言調出郵件里的場刊評語。
“把王家衛的那句‘手術刀般的鏡頭’發給韓三屏,抄送中影宣傳部。”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給藝菲的經紀人發消息,讓她準備月白旗袍,盤扣換成銀鈴鐺——就說,楚曉柔要去戛納了。”
上海電影時報編輯部。
頭版編輯盯著郵箱里的匿名爆料,附件里的戛納入圍截圖讓他手心出汗。
電話鈴聲響起,是上影集團的宣傳干事:“聽說《麥浪》入圍戛納了?顧董希望你們客觀報道,顧董希望強調上影的國際視野。”
“明白,會強調上影的投資貢獻,頭條標題就叫【華語片沖金棕櫚!寧言攜《麥浪》入主競賽】。”
編輯掛斷電話,盯著屏幕上的“主競賽單元唯一亞洲片”標題,忽然想起《出租車》首映時,寧言在紅毯上說“電影是現實的鏡子”。
那時的他還是個籍籍無名的新人,如今卻要沖擊戛納最高獎。
凌晨五點,推文發送:【炸裂!寧言導演新作《風吹麥浪》入圍戛納主競賽,王佳衛盛贊“歷史有了心跳”】。
配圖是劉藝菲飾演的楚曉柔在沉船戲中緊握銀鈴鐺的特寫,硝煙中的眼神讓外媒驚呼“東方版《亂世佳人》”。
清晨,顧懷山盯著手機屏幕,早餐的豆漿漸漸涼透。
頭條推送的主競賽入圍消息像根鋼針扎在他昨夜與投資人聚餐的宿醉里。
“主競賽?”
他捏緊手機,指節發白。
“這小子居然繞過三大電影節選片人,直接打動了評委席?”
秘書敲門進來:“顧董,中影的韓三屏今早給各大院線發了郵件,說《麥浪》將作為中影‘金棕櫚沖刺片’,搭配《英雄》做全球同步首映。”
“同步首映?”
顧懷山冷笑,想起《出租車》上映時,中影曾拒絕給文藝片排黃金場次。
“通知法務部,查聯合投資合同里的海外分賬條款。”
他頓了頓,交代秘書。
“另外,聯系《好萊塢報道者》,放風‘中國歷史片過度政治化’——金棕櫚不該被意識形態綁架。”
劉藝菲家別墅。
“媽,寧言哥真的發信息來,說我要去戛納嗎!!!!!”
一向愛睡懶覺有起床氣的她,此刻興奮的在沙發上蹦蹦跳跳。
劉曉莉寵溺的手臂半攔著,擔心劉藝菲蹦跳過頭掉下去,一如小時候一般保護著她。
看著女兒手機里的戛納新聞,玉蘭花刺繡的袖口拂過屏幕。
“主競賽紅毯要走十分鐘,”她望著劉藝菲對著鏡子調整純銀鈴鐺盤扣,“這件旗袍的開衩太高,要不要讓裁縫再改改?”
“媽,楚曉柔在沉船時連命都不顧,還會怕開衩?”
劉藝菲轉身,銀鈴鐺在晨光里發出清響。
“寧導說,這個鏡頭要讓全世界看見中國女性的堅韌——就像銀鈴鐺,越是危險,越要發出聲音。”
她緊緊握住母親的手,臉上有著藏不住的高興。
“你還記得嗎?在南京拍威亞戲,寧導把自己的護腕給我,說‘演員的手要拿得住劇本,護得住夢想’。現在,我的夢想就在戛納的紅毯上。”
劉曉麗望著女兒眼中的光,想起去年寧言抱著金熊獎接受采訪,背景是《出租車》的海報。
那時的他,眼里也有同樣的光。
“藝菲,”她輕聲說,“金棕櫚是電影人的圣杯,但媽媽更希望你記住,鏡頭里的楚曉柔,和鏡頭外的你一樣,都是勇敢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