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母親河畔的壯麗畫卷——序《黃河人家》
- 黃河人家:馬河靜小說選
- 馬河靜
- 2029字
- 2025-04-08 11:11:42
顧建新
黃河,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吟唱出多少氣壯山河的凱歌,撫育出多少優秀的英雄子女。在外抗強敵的血與火的日子里,它鼓舞著我們不屈不撓地斗爭;在建設美好新生活的今天,它又成為我們奮勇前行的精神力量!
馬河靜的《黃河兒女》,以寬闊的視野,站在時代的高度,書寫著生活在黃河兩岸人們的生活變遷,在我們面前,展現出一幅幅感人肺腑的圖畫,催促我們自省、激勵我們向上!
這本集子是作者這幾年精心創作的結晶。涉及的時間跨度很大——從戰爭年代到當下;題材多樣化,有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顯示作者對各種文體較強的把握能力。這樣的寫作,既是對作者綜合實力的一種鍛煉和提升,也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作家的風采。
關注生活在底層的普通人的命運,一方面寫出他們生活的艱難;另一方面也寫出他們的自強不息,給我們增添前進的動力,是這本集子一個重要的內容。
《人在坡上》是一篇有代表性的小說,讀后令我們沉思不已。小說著力塑造了一個叫“美潔”的中年女子的形象。她的名字美、外貌美、心靈更美。作品從三個方面來刻畫人物的性格。首先是艱難生活中的堅守。她上有年邁的婆婆,下有上學的孩子。丈夫在外打工意外去世。家里全靠她一個人操持,基本沒有什么生活來源,不得不靠到菜市場撿菜葉、半截蘿卜、老豆角過日子。這些描寫,真實地反映了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但小說并沒有用更多的筆墨去展開,只是點到即止,而是用更多的篇幅,寫出她獨特的個性:沉重的生活負擔并沒有壓垮她:她不去委曲求全,不低聲下氣地乞求別人的幫助;她沒有墮落,在李局長對她非禮時,她并不屈從強權,決不通過順從來改變自己的現狀;生活的艱難,也不能掩蓋她勤勞的本色。小說開頭寫在四驢兒家殺魚做飯的一段生動描寫,利索、順暢,不遜能工巧匠。她為人正派,在四驢兒敲詐得手后,她不要一點錢財,表現出了品質的高潔。
其次是真誠待人。84歲的老人齊姨在兒子張平軍不務正業、對她不聞不問的情況下,細心照料。把這個孤寡老人當成了自己的親人,甚至把她接到自己家里照看。老人為她的行動深深感動,立下遺囑,死后把自己的房子給了美潔。房產是多少人垂涎的尤物,又有多少人為爭奪房產而親情破裂,這是當前社會常見的一道景觀。但對這個巨額的財產,美潔毫不心動,而是毅然把房子捐給了學校。
第三敬業精神。她在成立了“美潔公司”后,嚴格紀律、兢兢業業地為客戶服務,以盡心盡責為唯一宗旨。這在當前存在唯利是圖的不正之風情況下,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小說寫道:接近年根,保潔的人家越來越多。美潔回家又招來十幾個年輕人,讓蘇紅紅、劉麗各帶一攤。生意風生水起。加之美潔嚴格要求,凡是打掃不干凈的或有死角的,一律返工。在價錢上更是靈活合理,比如有的家增加了面積,也不多要錢;有地想讓清洗窗簾床單的,她都一律免費;一時拿不出錢的,她就賒賬。美潔又給大家定制了時尚的工作服,說到人家家里,得穿戴干凈整齊,給人好印象,不然,像叫花子一樣,狗娃也不讓進門。服務第一,信譽第一,是勞動人民的本色,不僅僅是人物的個性,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良傳統的熏陶。作品通過“這一個”,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大眾的美德,因此,這篇小說有較深的教育意義。
集子的另一個內容是通過生活中的小事,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我的年代我的村》把我們帶到了過去的歲月,小說寫了四樣有時代標志性的物件,通過生動有趣的故事,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個個回憶的窗口。小說,對老一輩人的意義是,不忘前師;對現在的年輕人,旨在讓他們看到當年的艱苦卓絕,從而對現在的美好生活倍加珍惜。小說層次分明,每一段以一個物件為中心:手表—自行車—縫紉機—收音機——我們俗稱的“四大件”,這些在今天看來微不足道的東西,但在當年得之非常不易。對舊物的描畫,不能僅僅看作是懷舊;也不是意在展示艱難,更不是告誡我們不要忘記過去,而是在激勵我們必須創新,必須改變這種低水準的生活方式,去努力開創高端的現代化的新生活!讓過去永遠成為過去!
在藝術上,小說集不寫叱咤風云的大事件,而是生活的細節,因為都是發生在我們身邊。所以感到真實、親切。人物,就是我們見過的你、我、他,非常普通的百姓。如這段描寫“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是真理,而真的掉下餡餅你看不見就是智力障礙者”。這就是老流著血的傷口。地生萬物,可都不是在你眼皮底下能看得到的,必須得“瞅拾”。所以老劉走路就像貓一樣,瞪著眼,腦袋左右搖擺。故此人們稱他為“瞅的貓”。他跟貓不一樣的是狗逮老鼠,可涉獵廣泛,比如啤酒瓶、半截磚、鐵釘破鞋舊電線,在他眼里都是錢。因此見啥拾啥。據聽說,他練就了火眼金睛,看透了三尺地溝下有寶,硬是揭開撈出了一分錢。文章不是憑異想天開的想象,而是細致地觀察現實的生活,是一條非常正確的寫作道路。馬河靜的小說一直堅持如此,值得稱贊。另外,他退休多年,仍兢兢業業寫作,不辭勞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期待他有更多的好作品問世。
是為序。
——2022年10月27日于北京。
顧建新(世界華文微型小說研究會顧問、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理事、中國礦業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