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外力
- 三國:我攜交州扶季漢
- 為買鍵盤寫小說
- 1242字
- 2025-08-06 23:58:58
不怪乎劉琦如此驚惶,諸臣僚制定御曹之法,便是依靠地利優(yōu)勢,將曹軍耗走,待荊州穩(wěn)定,再伺機北伐;
當(dāng)下荊州戰(zhàn)事遍布南北,所需糧草兵甲,全靠江陵、襄陽供給,方能勉力與曹軍抗衡,鬼知道要和曹操耗到幾時。
打仗之時,青壯大部都充作壯丁、兵卒,能調(diào)動用以生產(chǎn)稻糧勞動力十分有限,錢糧兵甲消耗的都是存量,多靠外部補充,
因此,交州糧草可以說就是劉琦能與曹操對耗的底氣。
但現(xiàn)在臨湘丟了,劉琦不驚惶就怪了。
臨湘乃長沙郡城,城池堅固,依山面水極度難攻,
其又不缺糧草,城中有個兩三千郡兵,沒兩三萬人,就別想將之攻下。
加上其乃控扼湘水航道關(guān)鍵節(jié)點,現(xiàn)在被蔡瑁所據(jù),基本就斷了南下交州求糧打算。
正因如此,荊州這些臣僚才會看著劉琦,希望他能解決這個問題,否則荊州就真可能被曹操所有,他們也要為后路作出鋪墊。
作為一方勢力領(lǐng)袖,不就是要能解決下面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嗎?否則憑什么要讓你來當(dāng)這個領(lǐng)袖?
士紹趕忙安慰劉琦道:
“使君莫要心急,紹自知曉臨湘丟失,便在想破局之法,今已有大略,能否成功,尚需與劉豫州商議!”
劉琦聽到士紹話語,頓時轉(zhuǎn)悲為喜,也不管士紹破局之法為何,便急忙派人渡江,前去樊城請劉備入襄。
劉琦忽略之事,旁人自有不可能憑士紹一句話,便輕易相信,于是鄧義首先站了出來,問道:
“子麟所說破局之法,不知具體為何啊?”
士紹笑道:
“自是以攻代守!”
他也不虞堂中之人將計劃傳將出去,因為能在議堂議政之人,皆是劉表信賴之人,也是劉琦可以信賴之人。
鄧義聽了士紹之言,還是不解,當(dāng)下荊州北有曹操,南有蔡瑁,皆是大敵,
今長沙太守又加入叛亂,形勢已然惡化,哪還抽的出兵力進攻?
“子麟與眾同僚細細道來,如何?”
面對鄧義、龐季、劉琦等詢問眼神,士紹走到輿圖之前,指著輿圖道:
“昔日耗曹公糧草,逼其撤退之法,已不適當(dāng)下,若在實行,荊州必破,唯引外力破曹公之勢!”
鄧義搖頭:
“外力何來?只怕有外力,當(dāng)下形勢,曹公恐也不會棄奪荊州之意。”
的確,在堂中眾人看來,當(dāng)下已經(jīng)沒有外力可以借用了,便是有,曹操也不會放棄如此好形勢,不攻打荊州。
沒看見江東都奪取曹操半個廬江郡,曹操都沒動荊州這邊兵力,就近前去救援?
其顯然是看穿江東圍魏救趙計策。
士紹卻搖了搖頭,指著輿圖上廬江郡位置:
“外力就來自這里……”
“灊山之中,雷續(xù)、梅乾等數(shù)萬淮南賊眾,便是助我荊州打破僵局的絕佳外力!”
鄧義聞言,想了片刻,頓時明白士紹計策內(nèi)容:
無非是引與不服曹操的淮南賊,偷襲曹操后方……
但這在鄧義看來,可能性不大。
倒不是淮南賊不敢跟曹操對陣,淮南賊對曹操根本就不服,跟曹操派去的軍隊打了幾次了,雖小有損耗,但根本未傷,是不懼怕曹操的。
關(guān)鍵還是地形問題,淮南賊被曹操攆到灊山之中,想要他們穿過灊山、大別山,跑到江夏或者章陵跟曹操打仗?
鄧義想到這里就不禁搖頭:
“子麟此策恐怕難以實現(xiàn)……
淮南賊眾雖多,且不服曹公,多受曹公打壓,降而復(fù)叛,不容于曹公,
然卻不可能為我荊州所用。”
確實,要淮南賊穿過灊山、大別山跟曹操作戰(zhàn),人家為何不去投奔孫權(quán),那邊更好走,也更近,萬不可能被荊州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