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中考過后,開始賺稿費
- 年代:妹妹饞肉,我只好做學霸
- 貍叔狠高興
- 2276字
- 2025-04-13 19:00:00
八點一刻,考生開始陸陸續續進考場。
顧學文隨著人流緩緩步入溪縣第二中學。
他雖然人進去了,關于他的議論卻悄然展開。
“哎,你看,那小子就是西堡鎮那個顧學文吧?!聽說上次全縣模擬數學考了第一?”
一個穿著的確良襯衫的家長,指著顧學文背影,對身邊的另一位家長說道。
“是他沒錯,這孩子看著挺普通的,跟咱孩子比沒啥不一樣,不過聽說這孩子膽子可大了,市里好幾個重點高中要特招他,他都沒去,縣一中給特招也拒了,非要自己考!”
“真的假的?這孩子咋想的?太冒險了吧!”
“的確良”咂舌道。
“這考試里萬一有個啥閃失,那不虧大了?能有特招的機會多難得啊,這孩子還是太年輕,不成熟?!?
“那可不一定!”
旁邊一個戴眼鏡中年人反駁道,“我倒覺得這孩子有真本事,自己心里有底!不然哪敢這么干?這叫藝高人膽大!說不定人家就是奔著狀元去的,根本不在乎那個特招名額!”
“對!我也覺得是這么回事!沒那金剛鉆不攬那瓷器活!人家孩子肯定有把握!”
兩種不同的觀點在家長群中碰撞,也反映了這時代人的性格,老百姓對于機遇和實力、穩妥和冒險的不同看法。
但無論家長們什么看法,顧學文這個名字,和他拒絕特招、堅持中考的事,已經讓他成為備受矚目的焦點人物。
顧學文那里知道人都進考場了,外面還有自己的“傳說”,他找到座位號,核對信息無誤后,便安靜地坐著等待。
很快,兩個監考老師拿著密封的試卷走進考場,倆人表情十分嚴肅。
其中一位較大的男老師開始宣布考場紀律,考生們正襟危坐,沒有人敢出聲。
考場紀律宣布完,兩位老師看看時間,開始拆封試卷、分發試卷,試卷剛發完,考試的鈴聲恰好響起。
第一門是語文。顧學文沒有著急作答,先是快速瀏覽一遍,題目難度適中,作文題目是《我的理想》,符合時代氣息。
瀏覽完畢,拿起鋼筆,開始沉穩答題。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考場里只剩筆尖劃過紙面的聲音。
兩個半小時后,結束的鈴聲響起時,顧學文已經仔細檢查了三遍,確認沒有疏漏,將試卷倒扣在桌上。
收完試卷,學生們陸陸續續走出考場,外面等候的家長和老師立刻圍了上來。
校長王援朝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表情淡然的顧學文,他快步擠上前,急切問道:“學文!考得咋樣?感覺如何?”
顧學文迎著校長和班主任殷切的目光,臉上露出一絲輕松的微笑,淡淡回答道:“還行?!?
這句“還行”,在王援朝和李老師聽來,卻無異于一顆定心丸。他們太了解顧學文了,從不輕易把話滿話,說“還行”那基本上就是十拿九穩。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欣慰和期許,倆人懸著的心放下了大半。
接下來的兩天考試,顧學文依舊保持著他那種近乎“乏味”的穩定。
無論是考察邏輯思維和計算的物理、化學,還是需要大量記憶理解的政治,亦或是相對投入精力最多的英語,他都應對得從容不迫。
試卷上的題目在他眼中,都分解成熟悉的知識點和解題模型,只需要按部就班將它們組合起來,寫下正確的答案就好。
當最后一門英語考試結束的鈴聲響起,整個考場先是寂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如釋重負的喧囂。
考生們有的興奮地扔掉筆,有的疲憊的趴在桌上,有的三三兩兩地湊在一起,迫不及待開始對答案。
顧學文沒有參與對答案熱潮,他仔細地將所有文具收好,把準考證放進貼身口袋,隨著人流走出了考場。
他能清晰感覺到,經過這三天的考試,自己不僅沒有多少疲憊,反而因為完成了系統任務和對自身實力驗證,精神異常飽滿。
校門口,王援朝和李老師正在組織考生們集合,準備乘坐“交通車”返回鎮里。看到顧學文出來,王援朝又關切問了幾句,得到的還是“還好”、“不難”之類的回答,他捋著胡子笑了。
回到家里,三個妹妹立刻圍了上來,嘰嘰喳喳地問顧學文考得咋樣,累不累。
顧學文笑著安撫幾句,告訴妹妹們考試很順利,然后便投入到假期的新生活中。
中考結束,距離成績公布還有一段時間,至少兩周。這段時間,對于絕大多數考生來說,是徹底放松、等待宣判的日子。
但顧學文卻沒有閑著,他知道中考只是第一步。即將到來的高中生活才是真正的開始,不過那也意味著更多的開銷。
雖然家里現在有了一筆不小數額的存款,可坐吃山空不是長久之計。他需要找到一條既能利用自身優勢,又不耽誤學習的賺錢途徑。
單純依靠父母留下的錢,或許能保證他和妹妹幾年的溫飽,但要想讓她們真正過上好日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還需要更多的錢。
“靠什么賺錢呢?”
晚上,輔導完妹妹們的功課,顧學文坐在臺燈下,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做生意?還太小,再說也沒有本錢,沒經驗,更沒有多時間和精力。
打零工?現在要么是國企,要么是種地,零工根本沒有,就算有報酬也低可憐,而且也會占用大量學習時間。
思來想去,他把目光放在在書桌上那幾本吳建國寄來的數學期刊和教材上。
“知識……我的優勢在于知識,尤其是超越這個時代的知識?!币粋€念頭漸漸清晰起來。
想起了前世的一些模糊記憶,也結合這個年代實際情況。
八十年代,隨著高考恢復,隨著國家對知識、對教育的重視,學習類報紙雜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尤其是面向中小學數理化輔導類刊物,非常受歡迎。這些刊物不僅刊登教學文章、學習方法,也刊登一些難題解析、競賽題講解、甚至有趣的數學知識。
因此,這些報刊雜志是需要大量稿件的,它們會向社會征稿并支付稿費。
“稿費……”
顧學文心跳微微加速。
八十年代稿費標準絕對不低,對比這時候普通人的工資,那是相當可觀。
這時候,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如果被省級、國家級報刊采用,稿費可能達到十幾塊甚至幾十塊。
要知道,現在一個普通工人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塊,技術骨干或者老工人才就能拿到六七十。
如果他能持續寫出質量不錯的稿子,例如難題解析或者科普文章,一旦被那些發行量大的刊物選中,獲得的稿費可是比一個老工人掙得還多!
對,投稿賺稿費,顧學文打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