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團練
- 1848大清燒炭工
- 海鷂
- 3383字
- 2025-03-31 20:00:00
“往好聽了說是團練,往難聽了說便是一群地皮無賴,不足為懼。”
石達開倒是對當地的團練了如指掌。
提到貴縣的團練,石達開一副滿是不屑的表情,絲毫沒有把貴縣團練放在眼里。
他朝石鎮侖使了個眼色,示意石鎮侖開門。
“開門迎客,我倒要看看是哪些不開眼的東西攪了咱們兄弟的酒興。”
“得嘞!”
石鎮侖同樣也沒把本地團練放在眼里,箭步走到緊閉的院門前,抽出門閂。
十幾個團練哐當一聲踹開院門,氣勢洶洶地往院子里闖,一面闖一面耀武揚威地高聲吆喝著:“你們家今年的團丁銀該交了!”
“團丁銀?”彭剛不解地看向彭毅。
印象中近幾年來,他們家每年確實要交一筆團丁銀。
至于團丁銀具體要交多少,彭剛不得而知。
像他這種富農家庭,最怕的不是正稅地丁(即田賦,夏稅秋糧),正稅地丁雖然不低,但稅額比較穩定,只要不是大災之年,有門前好好打理能達到畝產三石出頭的上等水田在,他們家勉強能夠承擔正稅。
道光年間潯州府貴縣實際征收的正稅大概是中田賣谷七斗可勉輸一畝之課稅。同期貴縣中田的畝產約為一石零八斗左右的水平。
上田的田賦比例基本和中田相當,貴縣不比江南兩湖地區的魚米之鄉,畝產稻谷三石,就可稱得上是上田。
實際征收的上田田賦在一石二斗的樣子,稅率基本和中田相當。
他們家怕的是浮收耗羨和攤捐攤派。
團丁銀即屬于攤捐攤派的其中一種。
捐派乃各府縣主官應付本地公共事務,如興修水利、修繕城墻、維持本地治安、縣衙三班六房的工資、以及彌補本地財政虧空,應付上級巡查征攤的費用。
攤派無定額,征多征少全看當地父母官的良心有多黑。
鴉片戰爭期間,因綠營不堪用,于兩廣地區征募了五萬余名鄉勇。
戰后清廷未能妥善安置遣散鄉勇,時值兩廣地區天災頻發,民不聊生,致使大部分被遣散的鄉勇加入天地會或是遁入山中落草為寇。
兩廣地區,尤其是廣西地區的治安環境由此急劇惡化。
潯州府乃匪患重災區,潯州府各縣不得不抽丁練團自救,組建團練防盜匪。
廣西財政早已入不敷出,當地藩臺連本地綠營的軍餉都不能保證足額發放,需外省協餉,更不用說額外撥款征募團練。
按照清廷官方的章程,征募團練所需的費用,著各地練總、團董、練長、協同地保,勸花戶自行捐助。
名為自籌,實際上落到實處則是強行抽捐助響,已為成例。
清朝的團練始自雍、乾兩朝,初興于嘉慶年間的川楚教亂(白蓮教起義)。
團練分為兩種,一種是自捍其鄉的團練,一種是隨軍追逐的團練。
貴縣的團練屬于前者,后來走上幕后前臺,成為滿清中流砥柱的湘軍、淮軍、楚軍屬于后者。
可以淺顯地理解為自捍其鄉的團練性質更類似民兵,隨軍追逐的團練性質更近似于野戰軍。
“我們家沒有給團練出丁,輪到我們家出丁時按例是交錢糧抵。”彭毅湊到彭剛身邊低聲說道。
“往年我們村不是這個時候交團丁銀,是秋收后交。”
自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貴縣辦團練以來,彭家就多了一筆本地團練攤派的支出。
他們家就兩名成年男丁,還要打理三十三畝地,無力出丁,按照富戶的標準每年交六石米抵丁。三石上繳縣里的練局,三石留作本團支用。
團練里曾許他家一個團練小頭目的位置,不過貴縣團練的名聲很不好。
除了不敢剿匪,什么都敢干,平日里凈做一些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打瞎罵啞的缺德事。
團練上到練總團董,下到尋常團丁,無不是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樣樣精通。團練已然成為了當地地痞流氓的聚集地。
他父親彭信擔心彭剛入團練后沾染團練中的惡習,因此寧可吃虧多交點糧也不許彭剛進入團練當小頭目。
想到這里,彭剛也明白了這些團練多半是看他爹剛死,家里又沒有頂事的男人特地上門敲詐勒索的。
就眼前的這些大字不識一升的歪瓜裂棗還征團丁銀呢?怕是連憑據都開不出來吧。
搞不好,這些團練多半還是生孩子沒屁眼的彭先仲那個老登故意引來的。
馮云山讓彭剛寬心:“你莫要擔心,有我和石家兄弟在這,這十幾個團練不足為慮。”
馮云山也沒夸口,他在潯州府除了教書傳教,就是組織領導拜上帝會的教眾參與械斗。
廣西的械斗情況很復雜,不止土客之間械斗。
土家與土家、客家與客家、漢與壯瑤、不同宗族、不同村子、民間與官府,乃至天地會不同堂口,都有械斗的記錄。
只是土客之間的械斗規模和頻率最高,最為人所熟知。
馮云山所組織的械斗,主要是帶領拜上帝教教徒同當地土家劣紳、團練對抗。
畢竟當下入教的教眾大多是抱著尋求拜上帝教庇佑的心理。
中國的老百姓大多是務實的,如果拜上帝教不愿為教眾出頭。不要說繼續發展教眾,想維持住目前的四千余名教眾的現狀都難。
“李八?劉痦子?又是你們兩個不干人事的狗東西!”團練們走近后,石達開認出帶頭的團練頭目是他在奇石墟的老熟人。
“石家兄弟?”
借著主屋門前素燈和灶火發出的光亮,李八和劉痦子也認出了石家兄弟。
他們沒想到石家兄弟竟然會在這里,他們不是應該在那幫村或者奇石墟么?
上一刻還氣焰囂張的十幾名團練在認出石家兄弟后,就如耗子見了貓一般,氣勢瞬間矮下三分,說話也變得和氣起來。
“你們幾個不在奇石墟好好待著,到慶豐村做什么?”石達開陰沉著臉問道。
石祥禎、石鎮吉、石鎮侖三個堂兄弟早放下杯筷,聚集在石達開身側,怒目圓睜,和十二三名團練對峙。
石家兄弟和馮云山這邊雖然人少,可在氣勢上,卻要勝團練一籌。
“我們哥幾個也是奉周團董之令,下村征今年的團丁銀。”定在原地不敢繼續向前的劉痦子急忙說道。
“劉痦子,這里沒你說話的份。”石達開沒有理會劉痦子,而是徑直向李八發問。
“李八,往年可都是九月征團丁銀,現在才二月,你確定是周團董讓你們幾個下村征繳團丁銀?”
劉痦子雖然更為奸猾,但不是團練頭目,在團練中說話沒什么分量。故而石達開沒有理會劉痦子。
石達開在奇石墟開設有炭行和染坊,平時沒少在奇石墟走動。奇石墟一帶團練的情況,石達開一清二楚。
“這......”李八閃爍其詞,硬著頭皮說道,“是周團董讓我們來的。”
“哦?是嗎?周團董初九要請我們兄弟幾個喝酒,商討籌建那幫村團練事宜。”石達開說道。
“到時候我可得好好問問周團董,這團丁銀到底是二月征,還是九月征。”
李八等人的秉性石達開門清,征繳個屁的團丁銀,八成又是受劉痦子攛掇,下村蒙吃蒙喝,順道勒索些銀錢回奇石墟吃喝狎賭。
平日里他們這伙人就沒少干這種事情。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東西!你害慘我了!”
聽說周團董初九要請石家兄弟喝酒,李八徹底慌了神,狠狠踹了劉痦子幾腳,連連向石達開致歉。
“石相公對不住,是我們哥幾個不識趣,攪了您的興致。”
李八常年混跡于奇石墟,團董周鶴鳴近來有意拉攏那幫村石家進團練的消息他是知悉的。
周鶴鳴對石達開等人頗為看重,石家兄弟入團練后的地位比起他李八只高不低。考慮到這一層,李八不敢發作和石家兄弟鬧。
當然,鬧起來也打不過。
以前不開眼去石記炭行收平安錢的時候就沒少挨石家兄弟的毒打。
“算你小子識相,還不快滾!”石鎮侖習慣性地指著李八的鼻子臭罵道。
只言片語間,十二三個團練竟真的灰溜溜滾出院子,臨走前還不忘禮貌地把門帶上。
彭剛心中五味雜陳,人家的族親多團結啊,要是自己也有這么團結的宗族作為依仗該多好。
“達開兄,你要和周團董喝酒,籌辦那幫村團練一事,是真的嗎?”彭剛問道,“抑或是為了誆那些團練想出的說辭?”
“彭相公,不是我夸口,那十幾個雜碎,只要我和鎮吉出手,就能打得他們哭爹喊娘,還不至于要編排一番說辭誆嚇他們。”石鎮侖不屑道。
石鎮侖和石鎮吉兩兄弟雖然沒有彭剛個頭那么高,但也有168公分左右的大個頭,一身橫肉,一看就是練家子。
彭剛不懷疑這兩親兄弟有打退十二三名團練的本事。
石家兄弟聞名貴縣,靠的不僅是族里人多團結,剽悍能打也是一方面。
“是真的。”石達開點點頭,表示確有其事。
“周團董是土人,咱們都是說客話的來人,他怎么會征募來人入團練?而且你已入了拜上帝會。”彭剛不解道。
貴縣的團練彭剛不甚了了,不過貴縣團練最大的頭目周團董,彭剛還是略有耳聞。
周團董全名周鶴鳴,是貴縣當地最大的土家大財主,有秀才功名。
論財力,周鶴鳴和貴縣當地最大的客家大財主丘古三半斤八兩。
兩廣地區土客矛盾尖銳,在土客糾紛中,除了客家勢力明顯占優的廣東嘉應州(梅州)外,兩廣地區的官府素來偏袒本地的土家勢力,傾向于和土家鄉紳合作,認為來人蠻橫難制,擔心來人坐大后官府難以管控,打破廣西現有的平衡,故而有意打壓客家勢力。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貴縣初辦團練之際,周鶴鳴和丘古三兩人都有意爭奪貴縣團董的位置,可最終本地知縣還是選擇與土家鄉紳周鶴鳴合作。
彭剛不是很理解周鶴鳴為什么會拉攏客家人,而且還是拜上帝會成員的石家兄弟加入貴縣團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