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9章 巧姐·太子迷蹤

  • 紅樓密碼
  • 洪思
  • 2754字
  • 2025-04-05 08:42:06

金陵十二釵中,最沒存在感的人物非巧姐莫屬。前八十回中,巧姐唯一的情節是她用柚子和板兒交換佛手,以暗示二人未來姻緣,除此之外她的作用更像是一個襁褓中的道具。

其實巧姐的身份極高,她的爺爺賈赦襲了榮府的爵位,她爹賈璉是嫡長子,不出意外的話賈璉將是榮府主人,而巧姐是賈璉的嫡長女。榮府敗落時,巧姐應該還是小孩子,只能任憑命運擺布。

巧姐與賈寶玉是堂親,又在正冊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意味著她影射的人物與皇權有重要瓜葛。

明末有三個下落不明的少年,他們對歷史沒產生什么影響,但若論身世則地位極尊,是帝位無可爭議的繼承人——巧姐就是影射崇禎皇帝的兒子們。

“巧姐”這個名字是劉姥姥取的,源于巧姐的生日正好是七月七日乞巧節。七月七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巧姐圖讖上畫的紡績美人,暗示巧姐就是織女。傳說中織女是天帝的女兒,《月令廣義.七月令》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紅樓夢》以天帝女兒的身份,喻巧姐的皇子身份。

牛郎是農夫,牛郎織女的故事就是一個天帝女兒嫁給普通農夫的故事,巧姐的圖讖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紡績”,暗示巧姐最終成為普通農婦,根據判詞和小說的伏筆,不難推測巧姐的結局是經劉姥姥搭救后嫁給了板兒。這是喻指崇禎皇子的最終結局是隱入民間。

紫禁城淪陷后三個皇子被李自成俘獲,得到李自成善待。李自成征討吳三桂時把他們帶到山海關,想以此為籌碼與吳三桂談判。李自成在山海關潰敗,三個皇子在亂軍中走失,以后便下落不明。

三個皇子最大可能是像千千萬萬宗室一樣,改名換姓、隱藏身份,成為普通人過上普通生活。

實際上除了太子朱慈烺的下落撲朔迷離之外,其他兩個皇子的下落后來都弄清楚了。

皇子朱慈炯,也就是后來經常在各種起義中被人冒名的“朱三太子”,實際是流亡到山東汶上縣,隱姓埋名以教私孰為生,75歲時被清廷發現,以冒充太子的罪名被滅族,但后世學者考證此人就是朱慈炯。

皇子朱慈炤則流亡到貴州遵義,改名鄒啟貴,躬耕荒郊,一直到民國時期才由其后人公布身份。

如果巧姐影射崇禎的皇子,那么最難解的謎題是:

1.判詞中“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這個劉氏是誰?

2.《紅樓夢組曲·留余慶》中,“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這狠舅奸兄是誰?

按照小說情節理解,“劉氏”就是劉姥姥,狠舅就是王熙鳳的胞兄王仁、奸兄則可能是賈蓉、賈薔。

但《紅樓夢》的判詞、判曲,都是一聲二歌。既是概括歷史人物的真實命運,也在預告小說人物的結局,但小說人物命運又屬于獨立的文學創作,并非復刻歷史。

這二十八首詞曲本身是一組紀念明末歷史、概括風云人物命運的組曲,如小說中說:“此或詠嘆一人,或感懷一事,偶成一曲,即可譜入管弦。若非個中人,不知其中之妙”。

作者又是以這些詞曲字面寓意為小說大綱,規劃了小說人物的命運。

例如用“終陷淖泥中”感嘆潞王朱常淓投降清廷、獻媚清廷,但最終還身首異處。又在“氣質美如蘭,才華馥比仙”這個寓意基礎上,將《玉簪記》的陳妙常化身為妙玉,最后根據“終陷淖泥中”的寓意給她安排一個淪落風塵的悲劇命運。

再如用“千里東風一夢遙”概括魯王一生漂泊海上的經歷,又依照這些詞句,給探春規劃了一個遠嫁海外的結局。

二十八首判詞判曲與小說人物命運的關系,就如同《五美吟》一樣是一聲二歌、一筆二牘,所詠嘆的五位美人與南明的五位君王有各自的故事、有各自的命運,但作者以詩歌的字面寓意為橋梁,將兩組人物的命運融合到一組詩歌之中,這正是《紅樓夢》創作手法最驚人之處。

由此推知,“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這兩句都是在感懷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而小說中王仁等人將巧姐賣掉,劉姥姥又將其贖回,是根據這兩句話的字面寓意衍生出來的故事。

巧姐影射崇禎的皇子,那么“狠舅”就是周皇后的兄弟,“奸兄”是指皇子們周家的表兄。之所以不會是堂兄,因為朱家“慈”字輩的堂兄弟在明末歷史上實在沒什么值得一提的野史逸聞,但皇子們的舅舅、表兄一家子,也就是皇子的外公周奎一家,在北京淪陷前后有兩段極不光彩的表現。

第一件事情是李自成兵臨城下,北京急缺軍餉,崇禎請老丈人帶頭捐餉,周奎摳摳搜搜捐了五千兩銀子。李自成進城后實行“追贓助餉”,對明朝高官進行敲詐勒索,通過嚴刑拷打,從周家榨出五十萬兩銀子。

第二件事情就是出賣太子。

清軍入關后,周奎一家受到清廷善待,與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相依為命。1644年冬,一個自稱太子朱慈烺的人在夜晚投奔周奎,周奎稱無法辨別,便把長平公主接來辨認,長平公主見到此人便相擁而泣。確認了太子身份后,周奎本欲讓太子隱瞞身份留下來,但在家仆勸說下還是上報了清廷。清廷遂召集袁貴妃及明宮太監、大臣來對質,結果認定這是偽太子,稱這是一個劉姓的人冒充太子,將其處死。這就是“北太子案”。

“捐餉”“北太子”這兩件事情,正好分別對應了《留余慶》“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的“愛銀錢”“忘骨肉”。

那么這個“北太子”究竟是真太子還是假太子呢?后世歷史學家多認為北太子就是真太子。

但筆者猜測,《紅樓夢》作者在真、假兩個可能性之間,給出了更為戲劇化的解讀,這可能是《紅樓夢》作者作為明朝遺民的一種美好幻想,也可能是當時流行于民間的一種傳說,甚或就是史實。

“北太子案”中,周家本想讓太子以劉姓親戚的身份隱藏在家中,后來清廷審查時,給出的結論也是偽太子姓劉。巧姐的判詞“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中提到的“劉氏”應該是一個真實歷史人物,而北太子案牽涉之人也恰好姓劉,是巧合嗎?

作者有沒有可能在暗示,這個“劉”姓男子其實是一個和太子長得像,因為受過崇禎恩惠而與太子替換了身份,甘愿替太子受刑的人呢?

這個猜想看似腦洞大開、漫無邊際,卻可以在《紅樓夢》中找到依據。

在元宵夜宴那一回,賈府上演了一個劇目:《八義·觀燈》,《紅樓夢》出現的每個劇目,必有其寓意,而且《八義》在這一回中提了三次,作者是在提醒這個戲隱喻的內容很重要。

《八義記》是“趙氏孤兒”故事諸多演繹中的一個版本,《觀燈》這一折講的是上元燈節,趙朔和公主在望春樓設宴歡慶,趙朔看到長相酷似自己的周堅,因付不出酒資而被酒家糾纏,就慷慨解囊并收留了他。

在《八義記》后面的故事中,趙氏全家遭禍,周堅因貌似趙朔,就裝成趙朔自殺而死,趙朔得以逃脫。趙朔、周堅的故事,不就是“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偶因濟‘周’氏,巧得遇恩人”么?

作者不就是在用趙朔、周堅的故事,暗喻北太子案的太子是真太子,但是清廷抓捕時,有一位劉姓義士和他替換了身份,替他受戮嗎?

賈元春省親時點過一出《豪宴》,此處有脂批:《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

《一捧雪》講的是莫懷古有一枚祖傳玉杯,被嚴世藩看中,嚴世藩強索不得,便下令捉拿。莫懷古被抓到后,他的仆人莫誠挺身而出,自己冒稱莫懷古代為受戮,使莫懷古得以逃匿。

這不又是一個家仆感恩,代主赴死的故事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句容市| 天台县| 昔阳县| 西峡县| 渭源县| 巍山| 芷江| 峨边| 沧源| 南川市| 铁岭县| 龙南县| 瑞昌市| 丰台区| 周至县| 马山县| 长丰县| 大名县| 彭山县| 洛川县| 中卫市| 海伦市| 余姚市| 政和县| 博湖县| 安仁县| 西丰县| 九龙县| 青冈县| 临澧县| 黄骅市| 铅山县| 方正县| 黔江区| 繁峙县| 余姚市| 虞城县| 汉阴县| 河间市| 伊金霍洛旗|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