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飛(2)李紋 李綺
- 紅樓密碼
- 洪思
- 2127字
- 2025-03-30 16:00:36
隆武時期,堵胤錫升任僉都御史,巡撫湖廣。
1645年五月,李自成在湖北九宮山戰死,大順軍余部三十萬人流落在兩湖地區,群龍無首,何去何從成為一個難題。
此時身為湖廣巡撫的堵胤錫,以其卓越的政治眼光看到,只有聯合大順軍共同抗清才有中興之望,便只身赴大順軍營談判會盟,對大順軍將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諸將領被堵胤錫的人格魅力感召,聽聞后聲淚痛激,李自成遺孀高桂英對大順軍首領李錦感嘆道:“堵公,天人也,汝不可負”。
在堵胤錫勸說下,大順軍眾將同意歸順南明。
南明官員觀念中,大順軍是逼死崇禎的罪魁,是南明政權的夙敵,恨大順軍更甚于清軍。當堵胤錫上奏為大順軍將領請封爵位時,隆武朝廷立刻炸了鍋。但皇帝朱聿鍵認同堵胤錫聯絡起義軍共同抗清的戰略,力排眾議,將大順軍改編為“忠貞營”,受堵胤錫節制,封李自成遺孀高桂英為貞義一品夫人,封李自成的侄兒李錦為興國侯。
自此南明完成了聯合起義軍抗擊清軍的重大戰略轉變,忠貞營成為隆武時期及永歷前期抗清的中堅力量。
《紅樓夢》中李嬸和李紋、李綺姊妹就是影射忠貞營將領,理由如下:
1 .李紋、李綺的叔伯,也就是李紈的父親叫“李守中”,李自成的父親叫“李守忠”,這個安排絕非巧合,“李守忠”在清初知者甚眾,許多清初的演義、小說都有提及。李紈對應的人物是錢謙益和瞿式耜,與李自成八竿子打不著,將李紈的父親取名“李守中”,應當是作者借此點明李紋、李綺影射人物是李自成的血親。
2.李自成戰死后,李自成的三弟被推舉為大順軍首領,關于他的史料不多,有的文獻中他的名字叫李自敬,但在《清世祖實錄》中記載他的名字叫李孜,李紋應當就是影射此人。草書中“糹”的字形為“孑”,“文”的字形為“攵”,草書的“紋”字與行書的“孜”字一般無二。
大順軍中最具威望的將領、忠貞營的統帥叫李錦,他是李自成同庚的侄兒,查漢語詞典,“錦”的解釋是“有花紋的絲織品”,“綺”的解釋是“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兩個字意思幾乎完全相同,所以李綺就是影射李錦。
3.李紋、李綺、薛寶琴、邢岫煙“四美”在《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同時出場、同時來到賈府,是賈府一大盛事,賈母還說:“怪道昨日晚上燈花曝了又曝,結了又結,原來應到今日”。薛寶琴影射鄭成功,邢岫煙影射黃道周,歷史上黃道周募義軍出征、鄭成功面見隆武皇帝獲賜國姓、大順軍歸順南明,都發生在隆武政權新立之初。四美同時來到賈府,便是隱喻隆武帝所能依賴的幾只抗清力量同時登上歷史舞臺。
4.李紋、李綺同她們的媽媽“李嬸”一起來到賈府,二人也總是與李嬸一同出入賈府。李嬸影射大順軍的皇太后、李自成的遺孀高桂英,她既是大順軍獨擋一面的女將,也是大順軍的旗幟。
大順軍改編為忠貞營后,以堵胤錫為督師,于1645年十二月發動了進攻荊州的戰役,將荊州圍困至次年二月。只可惜配合荊州戰役的明軍各部實在太拉跨,行軍遲緩、一觸即潰,未能扼守長江航道,致使救援荊州的清軍如入無人之境,截斷了忠貞營的補給通道,并對圍困荊州的軍隊發動突然襲擊,致使忠貞營一敗涂地。
戰敗后,李孜率部五千余人走投無路,投降后全部被殺;李錦所率軍隊損失慘重,不得不退入三峽地區修整,在川、鄂交界處的夔東地區駐扎下來;堵胤錫率部退入湖南,途中墜馬折斷手臂。
1648年初,隨著已經投降清軍的金聲桓、李成棟等人在江西、廣東相繼“反正”,也就是重新歸附明朝,被清軍打得奄奄一息的永歷政權迎來了一個短暫的中興,明軍重新與清軍在湖南展開爭奪。堵胤錫看到明軍絕非清軍對手,便親赴夔東邀請忠貞營進軍湖南,七月李錦率軍東下,到十一月便幾乎攻克湖南全境,圍困長沙。
此時江西戰局吃緊,金聲桓在南昌被清軍圍困,眼見湖南大局已定,五省總督何騰蛟便將忠貞營調往江西增援。誰知接替忠貞營圍攻長沙的明軍戰斗力實在太差,加之增援湖南的濟爾哈朗軍戰斗力太強,明軍一觸即潰,湖南全境再次易手,何騰蛟亦困守湘潭。
1649年正月二十日湘譚城破,清軍屠城五日,大屠殺后湘潭一城僅剩百余人,時人汪輝記載其慘狀:“近前則足軟,欲退又不能。魂飛魄散,心膽懼寒矣。時血跡尚鮮,腥臭逼人,立身無地,有食亦不能下咽。但見尸骨縱橫,慘不可言”。
城破后何騰蛟被俘,他拒不投降,絕食七日、被殺殉國。
湖南失守后,轉戰江西的忠貞營腹背受敵,經過艱難跋涉退入永歷朝廷控制的廣西,但永歷官員歧視農民軍的觀念根深蒂固,被視為“犯境之賊”處處遭到排擠,甚至遭到圍剿。護送堵胤錫及忠貞營將領家眷的船只也遭到明軍炮轟,眾多家眷枉死江中。
此時堵胤錫也率千余殘部從湖南退回廣西,永歷朝很多官員認定他是大順軍的內應,處處排擠,并將丟失湖南的責任推到堵胤錫身上。永歷帝想讓他入內閣輔政,又遭到瞿式耜等人的阻撓。
堵胤錫為明其志,欲重整忠貞營及大順軍余部,返回抗清前線。于是永歷帝加升堵胤錫為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賜龍旗十二,征調天下兵馬糧餉。堵胤錫因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常常吐血,率軍至潯州(今廣西桂平)時因病抑郁而終,享年四十七歲。
李錦亦在堵胤錫出征前病亡,李錦的養子李來亨后來率忠貞營離開廣西,突出重圍,重新回到四川、湖北交界的夔東,后又會合前大順軍的郝搖旗、劉體純等部,憑借三峽地區易守難攻的險峻地形,屯耕自給、整軍練兵,聚眾十萬,建立了以茅麓山為中心的抗清基地,史稱夔東十三家,成為南明抗爭到最后的抗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