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史湘云·湘江水逝楚云飛(1)枕霞舊友
- 紅樓密碼
- 洪思
- 2417字
- 2025-03-30 15:59:34
史湘云豁達樂觀、風流倜儻,是《紅樓夢》中最完美的人物。
筆者索隱時頗費了一番周折,回頭來看,一方面因為史湘云也像賈探春那樣,同時影射了兩個人物;另一方面,其中一個人物在南明歷史中的地位并不突出,放在金陵十二釵正冊的位置似乎并不合適,后來才明白,其實這是對南明歷史的誤讀。
找到正確答案之前,筆者曾依照《紅樓夢》設謎的習慣,列出史湘云影射人物應該具備的四個特征:
1.籍貫淮安
史湘云自號“枕霞舊友”,“枕霞”的來歷是賈母說:
我先小時,家里也有這么一個亭子,叫做什么‘枕霞閣’。我那時也只象他們這么大年紀,同姊妹們天天頑去。那日誰知我失了腳掉下去,幾乎沒淹死。
賈母高貴的身份,自然對應朱明歷史上的皇帝。賈母這段經歷,顯然在隱喻皇帝掉到水中的事情。明朝有兩個皇帝曾經掉到水里差點淹死:正德皇帝朱厚照南征寧王,凱旋途中在清江浦游船時落水;天啟皇帝朱由校在西苑(今中南海)游船時落水。
賈母是史湘云的姑婆,賈母“小時”的家也就是史湘云家。《紅樓夢》慣用的設謎方式,先說“枕霞閣”,緊接著講一個落水的故事,一定是用皇帝落水事件指明“枕霞閣”的地點,進而引出“史家”的位置,也就是史湘云影射人物的籍貫。
朱由校與崇禎是兄弟,《紅樓夢》的影射體系中,朱由校影射人物應該屬于賈母的晚輩,加之朱由校落水的地方就在自家花園,沒有地理指示作用,可以把朱由校落水事件排除。
于是“枕霞閣”就應該在朱厚照落水的“清江浦”。清江浦位于江蘇淮安,“枕霞舊友”應該是淮安人。
2.父母早亡
史湘云判詞有“襁褓之間父母違”,判曲《樂中悲》亦說“襁褓中,父母嘆雙亡”,都明示史湘云父母早亡。
需要說明,“襁褓”應該是詩化表達,泛指幼年父母雙亡。細想來,小孩懂事之后父母亡逝,比“襁褓”(兩歲)更可嘆傷,因為像香菱那樣自幼被拐子拐走,別人看她可憐,她自己卻把以前的事情都忘掉了,反倒沒有多大感覺。像黛玉那樣能夠清晰記得父母關愛的滋味,能感受到失去父母的巨大反差,才會時常感傷——看來小說中史湘云也應在記事后才失去父母,也非字面意義上的“襁褓之間”。
3.與湖南、湖北有重要關聯
史湘云判詞有“湘江水逝楚云飛”一語,判曲《樂中悲》又說“云散高唐,水涸湘江”,“高唐”一詞出自《楚辭》宋玉的《高唐賦》,是戰國時楚國一臺觀,位于云夢澤中。“云散高唐,水涸湘江”,必與湖南湖北兩地有莫大關聯。
4.文武兼備
史湘云是詩瘋子,史湘云對應的人物應該善于作詩。史湘云又一派英豪之氣,喜男兒裝扮、趁興時大塊吃肉,她還有一個標志性的配飾——麒麟,麒麟是一品武官的補子圖案。所以史湘云影射的人物,應是科舉出身而以戰功聞名。
筆者在學習南明歷史過程中,用這四把尺子裁量,還真就找到那么一位人物,讓人猶豫的是:他的知名度、影響力,似乎比不上史可法、黃道周、張煌言、李定國這些名臣名將,甚至現代明史研究對他也涉及甚少,筆者在期刊文獻中用他的名字為主題詞檢索時,僅發現三篇相關論文。
這樣一個影響力不算大的人,為什么《紅樓夢》作者把他安排到金陵十二釵正冊中呢?
直到看到他的謚號才明白,原來三百多年的云煙籠罩,我們能看到的歷史已經模糊、扭曲,有些被我們忽視的事情,三百年前可能才是當時的大事件。一個人物的謚號,卻像一塊鐫刻功業的石碑,可以穿透歷史迷霧,讓我們看到三百年前人們如何評價此人的得失。
古代謚號中,第一等是“文正(貞)”,略次一等是“文忠”。
需要說明的是,關于南明的史料極為駁雜,各種文獻對歷史人物謚號的記載差異很大,這里只以《明史》記載為準。
《明史》中南明無人得到過“文正(貞)”。于是南明官員獲得過的最高謚號就是“文忠”,有三人獲此殊榮:堵胤錫,陳子壯,吳貞毓。相較之下,今日耳熟能詳的幾個南明名臣:史可法、黃道周、何騰蛟、黃得功、左懋第,得到的謚號分別是忠靖、忠烈、文烈、忠桓、忠貞——雖然也都是很高的評價,但卻還是略遜于“文忠”。
三個獲得“文忠”謚號的人物中,又以堵胤錫影響最為深遠,南明史專家顧誠對他的評價是:
堵胤錫,是南明官員中最具戰略眼光的政治家,他深知明朝官軍雖多,將領和士卒都已腐敗至極,要支撐抗清大業,惟一辦法就是倚靠農民軍,使之納入己范。他著眼于民族大義,始終不渝地奉行聯絡農民軍共同抗清的政策。
如此看來,《紅樓夢》要選一個武官的代表人物納入金陵十二釵正冊的話,堵胤錫完全有資格入選。堵胤錫,又在很多史料中寫作堵允錫,這在后文索隱中很重要,請先記住。
與筆者猜測略有不同的是,堵胤錫并非淮安籍貫,而是無錫。但“堵”這個罕見的姓氏,很明確是發源于淮陰。
無錫地方志這樣記載“堵”姓來源:“元至正年間由淮陰遷宜興,明天啟年間堵胤錫在錫占籍,始有堵氏”。介紹堵胤錫的文獻中,“元至正年間由淮陰遷宜興”一事多有提及,大概就因為“堵”姓實在罕見,給堵胤錫作傳的人都要追溯一番家世起源,《紅樓夢》也就借此設了個“枕霞舊友”的梗。
朱厚照落水的地方是清江浦,清江浦是一條經淮陰北連淮河的運河,淮陰就是的清江浦的別稱,今天的淮安清江浦區就是古淮陰縣,“枕霞舊友”隱喻“堵”姓,確鑿無疑了。
《明季南略·堵胤錫始末》載堵胤錫六歲時喪母,十一歲時喪父,雖然用“襁褓之間父母違”來形容顯得夸張,但若非要用“垂髫”“幼學”之類準確的詞匯去代替“襁褓”,也就失去了詩的韻味。
《堵文忠公年譜》對堵胤錫喪父后的描述是“煢煢孑立,流離碚頓不可名狀,而負氣跌宕、落魄無賴、人目為癡”——這就是《樂中悲》說的“幼年時坎坷形狀”。
小說中,史湘云父母過世后由叔叔嬸嬸撫養長大,家里經濟條件并不好,差不多的針線活兒都要自己做。堵胤錫父母過世后便投靠岳父陳大懋,陳大懋“貧而好義”,雖然家境較為艱難,但還是聘請塾師教他詩文。
堵胤錫32歲時中進士,40歲時赴長沙任知府,后又升任武漢、黃州兵備道,又任長沙監軍,弘光朝巡試湖南、督師長沙,此后一生都轉戰于湖南、湖北之間,與湘楚兩地結下不解之緣。
祖籍淮陰、幼年父母雙亡、督師兩湖、儒將,史湘云影射人物的四個條件都完美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