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上報軍區
- 那年搞軍工,我的無人機賣爆了
- 繪梨衣的貓
- 3210字
- 2025-03-31 21:51:49
七十年代龍陽軍工廠,空氣中總是彌漫著一股工業特有的味道——煤煙、機油和金屬粉塵混合的氣息。
對于龍陽軍工廠的工人們來說,這味道就像鹽溶于水一樣,熟悉得近乎麻木。
但這兩天,這熟悉的空氣里,似乎多了一絲不一樣的“佐料”。
關于大學生姜晨和那把被他“搗鼓”了一番的63式步槍。
從民兵連的靶場飛到機器轟鳴的車間,從熱氣騰騰的食堂,到工人們休息抽煙的角落、下班推著“永久”或“飛鴿”自行車的路上。
以及家屬區的水泥乒乓球臺旁,發酵、蔓延。
“哎,老張,聽說了沒?民兵連那個新來的大學生,叫姜啥來著?”
午休時分,鍛造車間的老工人李師傅一邊用粗糙的大手擦拭著額頭的汗珠,一邊朝旁邊拿著搪瓷缸子喝水的老張努努嘴。
他的藍色工裝上沾滿了油污,袖口磨得發亮。
老張,五十出頭,是廠里的老師傅了,技術過硬,但對“知識分子”總帶著點眼光。
他呷了口濃茶,茶葉梗在渾濁的茶水里沉浮。
“姜晨嘛,咋個不曉得?不就是前陣子分來的那個,白白凈凈,看著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被老劉頭要到民兵連去了嘛。咋個了嘛?他又出啥幺蛾子了?”
“幺蛾子?”
“嘿,這回可不是幺蛾子,是真家伙!”
李師傅壓低了聲音,但興奮勁兒卻藏不住。
“聽說啊,他把咱們廠出的那63式給改了!就咱們自己都覺得不趁手,有時候還卡殼的那玩意兒,他給改好了!”
“啥?他改槍?”
老張手里的搪瓷缸子差點沒拿穩。
“就他?一個毛頭小子,剛出校門幾天?槍栓拉沒拉過幾回?他懂個球?別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或者干脆就是有人在吹牛吧?”
“吹牛?人家可是在老王和好多民兵面前打靶驗證過的!”
旁邊一個年輕點的工人小王也湊了過來,他是鉗工,消息靈通。
“聽說是改了導氣系統和閉鎖結構,反正具體咱也不懂,就是步槍現在打得又準又穩,還不卡殼了!昨天下午靶場那邊圍了一堆人看呢!”
“真的假的?”
老張還是將信將疑,他摸了摸下巴上的硬胡茬。
“那小子平時看著悶聲不響的,除了看書就是寫寫畫畫,生產車間不要他,便讓他去燒鍋爐。我還以為他就是個讀死書的,沒想到還有這兩下子?”
“可不是嘛!”李師傅一拍大腿,“當初被分配到老劉頭那里,多少人背后嘀咕,說老劉頭運氣真背,分到這么個文弱書生,扛槍都嫌費勁,還不如我們這些掄大錘的實在。”
“嘿,現在怎么樣?人家不聲不響,干了件大事!”
“我記得上次開大會,他還因為提了個什么‘優化生產流程’的建議,被老劉給不軟不硬地頂回去了,說他不切實際,脫離工人階級。”
“哼,有些人啊,就是看不得年輕人有本事,尤其是大學生。”正在擦拭零件的女工王嫂插話了,“覺得人家是‘臭老九’,靠不住。我看啊,這姜晨同志,是有真才實學的!這下好了,給咱們龍陽廠爭光了!”
“爭光?那也得看上面認不認。”老張畢竟年長,想得更多,“這槍是部隊的制式裝備,能隨便改?改了是好是壞,可不是咱們說了算。萬一上面怪罪下來……”
“應該不會吧,”李師傅撓了撓頭,“聽說軍區來的陳參謀挺重視,還把圖紙啥的都收走了,估計是要上報呢。”
“這下可熱鬧了。”小王嘿嘿一笑,“以前大伙兒總都嘮廠里的生產標兵、勞動模范,要么就是哪個車間又超額完成了任務。現在倒好,話題全圍著這個姜晨轉了。這小子,一夜之間成咱們廠的風云人物了!”
工人們你一言我一語。
從最初的輕視、懷疑,到現在的驚訝、贊嘆,甚至隱隱的佩服,這種轉變如同車間里淬火的鋼鐵,迅速而劇烈。
與此同時,與車間的喧囂嘈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廠長辦公室的安靜肅穆。
在陳舊的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文件、一個筆筒、一個軍綠色的保溫水壺。
以及那張攤開的、畫滿了精密線條和數據的圖紙。
王連長,龍陽軍工廠的現任廠長,也是一位有著多年軍旅生涯的老兵,此刻正坐在桌后,手里端著一個印有“為人民服務”字樣的搪瓷缸,熱氣氤氳了他飽經風霜的臉龐。
他的目光,卻緊緊鎖在對面那位穿著筆挺軍裝、肩上扛著兩杠一星的中年軍官身上。
陳參謀的注意力完全被桌上的圖紙吸引了。
他時而俯身仔細研究圖紙上的細節,時而拿起桌角一支磨得發亮的紅藍鉛筆,在圖紙旁邊的空白處輕輕劃著,眉頭時而緊鎖,時而舒展。
看了許久,他才緩緩抬起頭。
“老王,即便是現在,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很難相信這圖紙是那個大學生畫出來的。”
王連長放下茶缸,點了點頭,臉上是掩飾不住的自豪:“可這確實發生了!老陳,不瞞你說,剛開始我也不信。”
“這小子剛來沒多久,分到老劉的鍋爐房,我還覺得是不是有點屈才,但也沒太當回事,畢竟很多大學生都去了鄉里種地去。”
“誰知道,他居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把63式這個老大難問題給解決了!”
“解決了……何止是解決了!”
陳參謀拿起一張標注著導氣裝置修改方案的圖紙,手指在上面輕輕敲擊著,“你看這里,他對導氣孔的位置和大小進行了調整,還優化了活塞和調節器的設計……思路非常巧妙!”
“還有這個閉鎖結構,改動不大,卻有效提升了閉鎖的可靠性,減少了火藥燃氣后泄對射手的影響。”
“這幾處改動,都是針對63式在實戰和訓練中暴露出來的主要問題,而且改得非常到位!”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激動:“前兩天我們靶場也試過了,測試的初步數據,精度提升明顯,故障率大幅下降,尤其是卡殼問題,幾乎沒有了!”
“這……這簡直是解決了我們基層部隊,尤其是班一級的一塊心病啊!”
陳參謀放下圖紙,目光炯炯地看著王連長:“老王,這份圖紙,連同測試數據,必須立刻上報!要盡快上報給軍區首長!改良型的63式,如果真能達到圖紙和測試所顯示的效果,那對于提升我們邊防部隊的戰斗力,意義太重大了!我們必須盡快爭取上面批準,投入生產!”
王連長重重地點頭,臉上也泛起了紅光:“我也是這么想的!老陳,你不知道,看到那小子改的槍,能打出那么漂亮的成績時,我這心里……真是又驚又喜!這大學生,真是塊好料子!有想法,有能力,還肯鉆研!”
但他話鋒一轉,帶著些許感慨:“說實話,之前咱們廠里不少人,包括我,對這些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多少有點……嗯,有點看法,覺得他們理論脫離實際,眼高手低。現在看來,是我狹隘了。這姜晨,不僅有理論,動手能力也強,關鍵是腦子活,敢想敢干!”
“是啊,”陳參謀深有同感,“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我們現在搞建設,搞戰備,正需要這樣有知識、有技術、有闖勁的年輕人才!”
王連長像是下定了決心,猛地一拍桌子:“這小子待在老劉手下當個鍋爐工,實在是太屈才了,簡直是埋沒了!我琢磨著,得給他挪個地方,讓他到真正能發揮他才能的崗位上去。”
“哦?你有什么想法?”陳參謀饒有興趣地問道。
王連長眼中閃過一絲決斷:“我考慮過了。咱們廠的武器設計車間,雖然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員,但在理論創新和突破性思維上,確實有些跟不上了。我準備向廠黨委提議,把姜晨直接調到武器設計車間,擔任技術組組長!”
陳參謀聞言,立刻表示贊同:“好!這個安排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嘛!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這本身就是對我們事業負責!我相信軍區首長知道了,也一定會支持你的決定。這個姜晨,要重點培養!”
“那事不宜遲,”陳參謀站起身,“我現在就給軍區首長辦公室打個電話,匯報一下這個情況。這么重大的技術突破,必須第一時間讓首長知道!”
王連長也立刻起身,走到辦公桌旁,拿起那部黑色的、略顯笨重的撥盤電話機。
在那個年代,能直接接通軍區首長辦公室的電話線路,本身就代表著一種分量和級別。
他深吸一口氣,手指熟練地插進撥盤上的小孔,隨著“咔噠、咔噠”的轉動聲和回彈聲,一個連接著龍陽軍工廠與千里之外云南軍區指揮中樞的無形通道,正在被緩緩打開。
窗外的陽光依舊明媚,廠區里機器的轟鳴聲隱約傳來,一切如常。
但辦公室內,王連長和陳參謀都清楚,隨著這個電話的撥出,一些重要的改變,已經悄然開始。
而那個此刻還在車間角落默默燒著鍋爐,正在被工友們當作“風云人物”議論的年輕大學生姜晨,他的命運,乃至改良型63式步槍的命運,甚至更遠處邊境線上士兵們的命運,都因此而走向一個新的方向。
電話聽筒里傳來“嘟…嘟…”的接通聲,在安靜的辦公室內顯得格外清晰,仿佛敲擊在兩人心頭,充滿了力量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