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國子監與科舉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036字
- 2025-04-13 10:39:44
巍峨彝倫堂內幾個人正端坐堂內,有人坐立不安,有人拘謹無比,有人泰然自若。
他們神態不一,而且氣質迥然,很難想象這樣一群人會聚在一起。若非有著麥福這個司禮監掌印太監在堂內鎮著,恐怕彝倫堂內要嘈雜一片。
不久后彝倫堂外兩道聲音響起。
“王師,兩年未見,越發清瘦了,如此下去可不好,待會兒讓薛太醫他們給您看看。”
“多謝陛下抬愛,只是老臣年事已高,許多癥結怕是難以挽回。”
隨著聲音靠近,眾人默契地站起身,朝著門外走去。
“參見陛下。”
“諸位愛卿無需多禮,今日諸位才是主角。”
朱厚熜熱情回應,這堂內之人都是大明的瑰寶。而旁邊的王陽明則是好奇地打量著眾人,這里有的人他認識,但也有很多人不認識。
“薛太醫,汪先生,王師便交給你們了,替朕好好照顧他。”
朱厚熜所托付之人,一人身著儒衫,目光沉穩,雖面容寬正,正值壯年,但整體上給人謙和穩重的感覺。
而另一人身著素雅長袍,頭戴逍遙巾,須發皆為純白,但是面色雖黑卻透著紅潤,頗有逍遙真仙,返老還童的架勢。
這兩人便是目前大明醫術最高的兩個人,薛己和汪機!
“在座諸位,想必互相還不認識,接下來由朕親自為諸位介紹。”
朱厚熜鄭重莊嚴的神態,讓入座之人都感覺到一種被無比重視的使命感。
左邊為首之人,乃是定國公徐光祚,勛貴集團和軍人的代表。
左邊第二人,是健壯魁梧的魯缺,朱厚熜的家臣,現任工部右侍郎。
第三人,則是面色古銅,皮膚粗糙的黃省曾,其未有官職,乃是民間學者,著有《稻品》,《蠶經》,《種魚經》,《西洋朝貢典錄》等。
第四人,是一個臉色非常和善的人,淡淡微笑讓人如沐春風,此人便是當初,扶持麥福在御馬監上位的最大依仗,朱厚熜的隱秘皇商,康銘。
右邊為首之人,是剛剛到來的王陽明,現在雖未有官職,但是當初寧王之亂時,陽明先生可是軍政一手抓的人臣之極。
右邊第二人,則是蒼顏枯槁的王瓚,他的身體已經無可挽回,朱厚熜的那枚金丹也只是讓他能像回光返照一樣,在最后的時間不留遺憾,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科舉!
第三人和第四人,就是薛己和汪機,薛己是太醫院的太醫,汪機則是民間學者,代表兩個派別。
在介紹完眾人之后,大家都露出異樣的眼光,士農工商,歷代等級分明,可是如今卻被朱厚熜匯聚一堂,近乎平等而坐。
要不是有朱厚熜這個皇帝在這里壓著,彝倫堂內必然要出問題,現在就看皇帝能給出何種解釋了!
“今日將諸位召集至國子監,不知諸位對現在的國子監有何看法?”
問題被反向拋出,只是堂內之人大多數都很懵圈,他們不知道這和他們有什么關系?
唯有徐光祚,王陽明和王瓚在認真思考。
王瓚第一個回應,慨言道:
“如今的國子監已經名存實亡,這里,現在就是一群有錢或者有勢的人,給子女鍍金的地方。根本當不得國子監之名!”
徐光祚見王瓚表態,也順勢接過話茬道:
“洪武年間,太祖爺擔心科舉士子不通實務,空談誤國,所以國子監內的監生更受重視。
他們直接被傳授如何做官,一旦成業可跳過科舉,直接做官,或者跳過科舉前面繁瑣的步驟,直接進行會試。
一時間國子監門庭若市,繁榮無比。”
接下來的話,徐光祚不便再說,王陽明接續道:
“太宗之后,科舉成為做官的唯一途徑,監生則不再享有特權,他們也必須參加科舉,由此國子監走向衰落。”
王瓚壓著怒氣,以盡量平和的語氣說道:
“當初景帝想以開生源的方式重振國子監,結果卻被下面人改弦易轍,讓國子監成了富豪子弟的京師旅邸!
而后武宗之時,非州縣的學生也只需納銀即可掛名,根本不用入學,如此情況,國子監能不名存實亡嗎?”
聽完三人陳述,朱厚熜再次高聲一問:
“那諸位是認為,是科舉壓垮了國子監的嗎?”
三人張嘴欲言,復又停下,他們知道國子監確實是因為被科舉擠壓,才走向了衰落,可是科舉也是國家必不可少的東西,所以這很難下定論。
朱厚熜見此,再度拋出一個問題。
“既然諸位這么糾結,那朕再換一個更直觀的問題,國子監是否應該存在?”
這個問題,三人不假思索地回應道:
“國子監乃皇學院,是天下所有學院的標桿,象征著萬民教化,這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這個問題眾人毫無疑義,朱厚熜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提出一個問題。
“既然國子監是必不可少的,科舉也是必不可少的,那二者為何會一個興盛一個衰落?似乎水火不容!”
這個問題超出了他們的認知,這便是時代的局限性,即便是王陽明也很難看透。
朱厚熜看向王瓚,向他問道:
“王老,你還記得你對朕的諫言嗎?”
“當然記得!”王瓚激動地說道:
“臣以為科舉之制雖然必要,但是科舉的題目實在是太過空洞,完全沒有必要,臣乞陛下修改科舉,以擢拔務實之臣。”
這便是王瓚的執念,也是他在禮部與毛澄意見相左的原因,王瓚是一個追求務實的臣子,他想要的是真正能做事的人!
而隨著王瓚說出他的諫言,王陽明腦中神思一閃,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轉頭看向今日與會人員。
“士農工商,士農工商,士農……”
王陽明宛如魔怔一般喃喃自語,不斷重復著四個字。薛己和汪機擔憂地站起身,準備檢查一番。然而卻被朱厚熜搖頭制止。
終于!王陽明放聲大笑道: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終于明白了。
國子監與科舉從來不曾有矛盾!這一切都只是有一個無形的枷鎖在束縛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