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權謀不足謀一世
- 大明:萬壽帝君名符其實
- 顥天孤穹
- 2069字
- 2025-04-09 16:14:20
乾清宮中,朱厚熜久違的沒有打坐修煉,而是與有所好轉的王瓊下起了圍棋。
二人你來我往,棋子近乎遍布棋盤。王瓊攻勢猛烈,擅以勢壓人,緊抓機會,調動各方。而朱厚熜步步為營,后勁綿延。
這場對決,本該早就結束,可是硬是被朱厚熜的拖沓布局延長至今,直至王瓊之大軍被鐵桶般的防御圍堵,再無寸進!
王瓊棄子認輸,不由感嘆道:
“陛下之棋力令臣心服,只是臣有一事不解。”
朱厚熜明白他想問什么,手中一子落下,王瓊棋子徹底斷絕生機!
“你是想問為什么我要這么拖沓?明明好幾次我都能結束這盤棋。”
“沒錯,臣確實不解。”
沒有直接回應,朱厚熜起身走到了大明輿圖之前,透過這張輿圖朱厚熜似乎看到了大明的萬里山河。此時夕陽的余暉自窗外照入,昏暗的宮殿內唯有最后一絲光輝。朱厚熜聲音沉穩有力地說道: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你們每個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為自己的立場搏殺,而朕要做的是背負起整個大明!”
殘留的余暉之中,朱厚熜身披霞衣將面前的大明輿圖照亮,照亮至更多地方。
“千年暗室一燈即明。”
這是王瓊此刻最真觀的感受,他不禁俯身高呼:
“臣愿為陛下披荊斬棘,馬革裹尸!”
朱厚熜聽罷親自為王瓊斟酒。
“共勉!”
“共勉!”
就在兩人對飲之時,黃錦來報:
“陛下,內閣四位閣老求見。”
澄澈的酒水也終歸是酒,朱厚熜望著杯中之物,悵然道:
“終究還是來了嗎?請他們進來吧。”
“陛下,臣回避?”
王瓊小聲試探,屁股卻是一點都沒動,朱厚熜笑罵道:
“想看就看,裝什么鳥樣!”
當楊廷和四人匆匆踏入乾清宮時,就看見了王瓊一副得意忘形的小人嘴臉,把四人驚了一跳,連行禮都忘了。毛紀直接忍不住問道:
“王瓊?你沒死啊?”
“呸呸呸,你才死了,老夫有陛下護佑還能再活五十年呢!”
經這么一打岔,眾人也回過神來,楊廷和不由分說,直接帶頭跪地叩頭,言辭殷切,盡顯一片拳拳之心。
“請陛下饒過壽寧侯,建昌侯的性命!”
蔣冕三人也同時跪地祈求,頗有當初入門之時毛澄的架勢。朱厚熜冷哼一聲,嘲問道:
“幾位閣老是不是辦公累著了?壽寧侯,建昌侯犯的可是謀反大罪,而且還有其他數樁重罪,朕不殺他們怎么給天下人交代?”
楊廷和當即辯言道:
“謀反之罪,匪首葉廣并未指認,應當是栽贓嫁禍,至于其他罪名……”
蔣冕接過話茬,順勢助力道:
“兩位侯爺畢竟是皇親國戚,地位尊崇,失察之罪難辭,但應該罪不致死,還請陛下高抬貴手,為我大明之穩定暫息雷霆之怒。”
楊廷和苦口婆心地勸誡:
“陛下眼下推行國策才是重中之重,萬萬不可節外生枝啊!陛下!”
“節外生枝?何謂節外生枝?”
朱厚熜一聲震喝打斷了四個老臣的進言,而后意味深長地說道:
“你們覺得這是不必要的麻煩,可是在朕看來,這和國策推行并無沖突,只要諸位擺好位置。”
此言一出,四個大學士面面相覷,眼神交流間心思百轉千回,楊廷和忽然想到了什么,他突然反應過來,也許即便沒有這次的刺殺事件,皇帝也會出手!
裁汰冗員,挑撥士子,抵抗太后,一樁樁一件件都在做別人不敢做的事,都是在挑戰舊階層,舊階層?
自朱厚熜入京以來的一件件事浮現在楊廷和腦海,他終于看清了這個少年天子的意氣風發,可是!憑什么?憑什么他能這么自信?
“陛下,臣知陛下心中有萬丈雄心,可是步子要一步步邁,我們沒有必要冒這種風險。只要陛下饒恕兩位侯爺性命,太后那里我們去說。”
楊廷和不知朱厚熜的底氣在哪,他只想維持穩定,只要朱厚熜讓步,他愿意幫朱厚熜穩定張太后,然而!
“你去說?你拿什么去說?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這…也是你能勸得的?”
一連串的質問讓楊廷和緘默不言,朱厚熜幽幽說道:
“我朝痹政繁多,非大治不可為,你們肯下定決心裁汰冗員,朕很欣慰,但是僅僅是裁汰冗員是完全不夠的,歷來改革者非下大決心者不可為,因為這條道路不僅僅是艱難,更是要有沾滿血腥的覺悟!
你們說歷史上哪位改革者最值得尊崇?”
四位閣老互相對視,思索朱厚熜話中深意,朱厚熜沒有賣關子自問自答道:
“是商鞅!只有他的變法是真正的變法,是改變了千年歷史的變法!是深入骨髓的變法!
而達成這種變法的代價是什么?為了禁止私斗,商鞅曾一次性斬殺七百余人,為立法之權威,商鞅將贏室子虔處以劓刑,這樣的覺悟你們有嗎?
商鞅有秦孝公,你們也有朕,公如青山,我如松柏,朕有這個覺悟,你們有嗎?”
朱厚熜說完一番話便直接拂袖而去,四位被震撼的內閣大學士久久不語,唯有王瓊在朱厚熜快消失時,高聲喊道:
“臣雖不及商鞅,但也愿盡綿薄之力!”
停頓片刻的身影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確實,楊廷和的做法可能更好,朱厚熜一開始也只是以防萬一并沒有想直接開啟這場爭端。
但是!既然葉廣把張鶴齡他們擺了出來,那朱厚熜又豈能畏懼!畢竟那一樁樁罄竹難書的罪行從來不是虛言!
權謀權謀,權謀可以謀一時,但不足謀一世。楊廷和他們以為占據優勢的是后宮那位,可是他們忽略了朱厚熜身后站著的是千千萬萬的百姓!這才是大勢!
……
大明邊陲之地,一位清瘦挺拔的老者,須發斑白,目光銳利,雖身著厚重棉衣但是舉止間既有文人的儒雅,又有邊帥的肅殺之氣,此人便是大明現任的另一位柱國,楊一清!
此刻他正帶領著一個衛所的士兵,抬著幾十口大箱子前往大明九邊之一的大同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