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街!尋找超藝術托馬森
- (日)赤瀨川原平
- 1057字
- 2025-03-26 15:42:55
序言
東京有幽靈出沒。那是一種名叫“托馬森”的幽靈。不僅在東京,大阪、神戶、橫濱、名古屋……不對,不只這些有名的都市,只要人們在日本列島的某處建起城鎮,搭起成排的房屋,重復熱鬧的生活,名為托馬森的幽靈就會在生活的陰影中悄然出現。
人們并未察覺到這種幽靈的存在。不,準確地說,是過去不曾察覺。就算幽靈堂而皇之地攀附在大街小巷的圍墻上,人們也會視若無睹,漠然經過。偶爾與之碰撞,或是被鉤住毛衣的一角,人們依舊無動于衷,只是解開被鉤住的毛線,然后匆匆離去。
但是,例外是存在的。
有一小部分人,注意到了那個幽靈。他們一邊解開被鉤住的毛線,一邊盯著它看——
“哇?!這是什么?!”
就這樣,名為托馬森的幽靈逐漸顯露出它的身影。本書將判明,它究竟為何物。
提出托馬森的存在,一開始無人相信。人們認為這只是個玩笑。盡管這確實是個玩笑,但在玩笑的背面,的的確確有幽靈附著。
幸運的是,最近社會進步很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什么是托馬森,有關托馬森的背景知識也得到了普及。托馬森1曾是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的球員,后被日本巨人隊高薪聘用。可是,他雖然會揮棒,卻擊不中球,總是打空,派不上用場,只能一直坐在替補席上。如果將“托馬森”意譯,可以寫作“超藝術”,在這兩個詞語扭曲的相位上,都市的幽靈若隱若現。
“超藝術托馬森”的理論雖然逐漸為人所知,但至今沒有關于它的文字問世。名叫托馬森的幽靈存在于城市的各個角落,數量多到人們常常無意間與之擦肩而過。可是,一旦知道了何為超藝術托馬森并想要尋找它,卻又困難重重。如此一來,理論在沒有實物參照的情況下自顧自地膨脹,令人眼前漆黑一片。這可不行啊。制作一份介紹日本各地超藝術托馬森實態的文本迫在眉睫。
超藝術托馬森的概念首次出現在人類歷史上,是在我們的時代,而且是在日本。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本書或將成為地球意識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只要人類擁有都市,同時擁有意識,超藝術托馬森就會在都市和意識的關系中若隱若現,始終存在于我們眼前。
1 托馬森:指加里·托馬森(Gary Thomasson,1951— )。1981年,托馬森被巨人隊聘用。1982年,托馬森身為“第四棒”,卻屢次被三振出局,甚至被戲稱為“扇風機”“托馬損”。但在赤瀨川原平等人看來,他的姿態如同“被保存得很美的無用之物”。于是,他們開始在街上尋找與他相似的無用之物,并將這類事物取名為“托馬森”。同年,以“打不到球”為由,托馬森遭到解雇。赤瀨川原平仿佛看到了所有托馬森的未來。由此,他得出了一個結論:超藝術與藝術不同,不知何時會被破壞或拆除,因此必須盡快觀測。——譯注(若無特殊說明,本書注釋皆為譯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