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蒼梧縣志
- 荒齋異聞抄遺
- 夜貓散人
- 3161字
- 2025-04-05 00:11:40
暴雨砸在青石板上濺起白煙時,我正攥著吏部加急文書往蒼梧縣趕。官道旁新墳的土腥味混在雨里,襯著遠(yuǎn)處山坳中那片黑瓦屋頂格外陰郁。可當(dāng)我真正踏入村口時,卻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住了——十幾個孩童正在祠堂前大梧桐下的戲臺上嬉戲,他們穿著嶄新的紅襖綠褲,踢著五彩雞毛毽子,銀鈴般的笑聲甚至蓋過了雨聲。
“這位官爺快請進(jìn)!“一位系著靛藍(lán)圍裙的老婦人小跑著從旁邊屋子里迎上來,油紙傘穩(wěn)穩(wěn)罩在我頭頂。她粗糙溫暖的手接過韁繩,絮絮叨叨地說著:“老身是村里的接生婆,大家都叫我林阿嬤。這大雨天的,官爺衣裳都濕透了...“她身上飄著艾草和灶灰的溫暖氣息,領(lǐng)我走進(jìn)后邊燈火通明的祠堂。
祠堂里熱鬧得出奇。二十來個村民圍坐在三處火塘邊,見我進(jìn)來紛紛起身行禮。火堆上架著的鐵鍋里煮著姜湯,甜香里混著老姜的辛辣。“縣太爺嘗嘗我們蒼梧特產(chǎn)的桂花蜜!“扎著紅頭繩的姑娘塞給我一個粗陶碗,琥珀色的蜜糖在熱湯里化開,碗底沉著幾粒飽滿的龍眼肉。
最年長的白胡子老漢——后來知道是村里的私塾先生——非要給我看他珍藏的《蒼梧縣志》。泛黃的紙頁間夾著曬干的桂花,書案上還擺著幾碟精致的點心。“趙某不才,平日教孩子們認(rèn)幾個字。“自稱趙硯青的書生拱手時,袖口露出的霉斑被他迅速掩住,轉(zhuǎn)而為我斟了杯澄澈的梅子酒。酒液入喉,竟嘗出些許熟悉的味道,像是童年祖母釀的甜酒釀。
夜色漸深時,我婉拒了眾人留宿的好意。林婆婆執(zhí)意相送,她佝僂的身影在燈籠映照下顯得格外瘦小。走到村口老槐樹下,她突然拽住我的袖子:“大人可聽說過...“話未說完,一陣撕心裂肺的咳嗽聲從身后傳來。趙硯青扶著斑駁的磚墻,咳得整個人蜷縮起來。我正要上前,卻見他指縫間滲出珍珠般的黏液,在月光下泛著詭異的瑩白。
“老毛病了,這天氣,讓大人見笑了。“他飛快地用繡著并蒂蓮的帕子擦手,那帕子邊緣卻沾著暗紅的碎屑。林婆婆的燈籠突然劇烈搖晃,火光在她皺紋間投下蛛網(wǎng)般的陰影:“二十年前陳縣令到任那晚,也是下著這樣的雨...“
回驛館的路上,總覺得有人在暗處窺視。直到關(guān)上門,才發(fā)現(xiàn)官靴底沾著幾粒糯米。起初沒在意,可半夜被“沙沙“聲驚醒時,那些米粒好像正在地板上蠕動,每粒中間都裂開細(xì)小的口子,露出里面血紅的米芯。
“大人醒醒!“林婆婆撞開房門,她半邊臉的血肉像融化的蠟一般剝落,露出森森白骨:“他們來了!老身對不住您...“話音未落,趙硯青的頭顱突然從門框上方倒垂下來,他的脖頸像蛇般扭轉(zhuǎn),嘴角咧到耳根:“林阿嬤不是說,要請縣太爺嘗新收的糯米嗎?“
祠堂方向傳來此起彼伏的刨土聲。月光下,那些白天還對我笑臉相迎的村民正從墳地里爬出。私塾先生的白胡子沾滿腐土,紅頭繩姑娘的辮子里鉆出蜈蚣,他們手腕上還戴著踢毽子時的銀鐲子,此刻在死寂中叮咚作響。
林婆婆流著血淚將陶罐砸向火塘,爆燃的火焰中浮現(xiàn)三百具焦尸的虛影。“陳景年燒了艾草林煉丹,害全村染上尸米蠱...“她的聲音混在骨骼摩擦聲中,“只有月晦之夜用生人血,才能讓這些孩子安睡...“
我踉蹌著后退,卻撞進(jìn)一個冰冷的懷抱。趙硯青的指甲已經(jīng)長成烏黑的利爪,他貼著我的耳畔輕聲道:“大人白天喝的梅子酒,是用第一任縣令的骨甕釀的...“他的舌頭分叉如蛇信,舔過那本《蒼梧縣志》上被血漬掩蓋的名字——那分明是我的字跡。
我猛然從趙硯青的懷抱中掙脫,后背撞上祠堂斑駁的木柱。那本縣志“啪“地落進(jìn)積水里,墨跡暈染開來,竟浮出一張與我別無二致的臉——二十年前的陳縣令,眉間多了一粒朱砂痣,正詭異地沖我微笑。
“大人現(xiàn)在明白了吧?“林婆婆腐爛的指尖劃過我腰間玉帶,“這輪回的戲碼,老身已經(jīng)看了二十遍。“她突然掀開衣襟,心口處赫然釘著三枚生銹的棺材釘,“每次新縣令來,老身都要重新死一次...“
您知道陳縣令第一晚吃了什么嗎?“林婆婆腐爛的嘴角突然扭曲成笑,從懷里掏出一塊布滿霉斑的玉佩,“和您一樣,喝了王寡婦的梅子酒,吃了趙書生呈的龍眼糕。“玉佩上“景年“二字被血垢糊住,邊緣還粘著半片孩童的乳牙。
祠堂的梁柱突然發(fā)出不堪重負(fù)的呻吟,紛紛揚揚落下些黃褐色的粉末。我抬頭看見房梁上刻滿密密麻麻的劃痕——全是“正“字,足足四百多個。趙硯青的指甲不知何時已摳進(jìn)我的肩膀,聲音忽遠(yuǎn)忽近:“陳大人每天劃一道,直到湊夠三百童子...“
暴雨中我的腦海里忽然閃過幾段陌生記憶:
我看見自己(陳景年)站在丹爐前,銅鏡里映著張癲狂的臉。爐火映照著案幾上的《千金要方》,其中一頁被血漬浸透:“取未破身童男女各一百五十,以糯米填七竅,可煉成長生丹...“
恍惚又見縣衙后院,三十口大缸泡著發(fā)脹的孩童尸體,水面飄著的正是白天在祠堂喝過的桂花。衙役們用木棍攪拌缸中物,白沫里浮沉著銀鐲碎片。
最清晰的是某個深夜,我親手將哭喊的林婆婆孫女塞進(jìn)丹房。小女孩的綠頭繩掛在煉丹爐的銅環(huán)上,燒焦的辮梢還系著白天踢過的毽子...
“想起來了吧?“林婆婆的臉突然變成少女模樣,右耳垂缺了一塊——正是當(dāng)年被爐火燙傷的疤痕。她解開衣帶,腹部赫然縫著那個焦黑的毽子:“您拿阿蓮煉的丹,最后被知府大人吐在了祭壇上。“
趙硯青突然撕開自己的袍子,胸腔里沒有心臟,只有一團蠕動的人發(fā)。發(fā)絲間纏著枚褪色的香囊,正是白天私塾先生說要送給新縣令的“見面禮“。“三百個孩子的頭發(fā),“他撥開發(fā)團,露出里面嵌著的知府官印,“陳大人說這樣能鎮(zhèn)住怨氣...“
地面裂開的縫隙里伸出無數(shù)小手,每只掌心都刻著“景年“二字。它們抓著我的腳踝往下拖時,我瞥見泥土深處有金光閃爍——那是二十具穿著官服的骷髏,每具都保持著書寫姿勢,最前面那具手中的毛筆,正是趙硯青白天給我看的那支“家傳狼毫“。
“大人可知為何能找到您?“林婆婆的聲音突然從地底傳來。我的膝蓋陷入泥沼,看見腐爛的縣志殘頁上記載著:陳景年,庚午年三月初三生,與現(xiàn)任縣令李大人...后面的字被蛆蟲蛀空,但生辰八字分明是我的。
暴雨突然變成血雨。每一滴落在地上都化作米粒大小的骷髏,它們蹦跳著。
祠堂方向突然傳來整齊的童謠聲:“新縣令,舊縣令,都是煉丹好材料...“白天踢毽子的女童們排著隊走來,她們手腕上的銀鐲子沾滿泥漿,踢毽子的動作變得僵硬機械。最前面的女孩抬起頭,天靈蓋竟缺了一塊,腦組織里蠕動著白色的米蟲。
她們齊聲唱著,每唱一句就集體定格。月光照在她們青紫的小臉上,嘴角以相同的弧度上揚。
趙硯青的脊椎發(fā)出竹節(jié)爆裂般的脆響,身形驟然拔高三尺。他腐爛的袍子下擺露出森森腿骨,上面密密麻麻刻滿了字——全是歷任縣令的絕筆。“陳大人當(dāng)年用的丹方,“他的聲音突然變成男女老幼的混響,“需要三百具活尸做藥引...“
地面開始劇烈震動。我踉蹌著退到老槐樹下,樹皮突然裂開,滲出粘稠的黑血。白天掛滿紅綢的樹枝,此刻垂著無數(shù)絞索,每根繩結(jié)里都卡著半截孩童的指骨。
“跑啊!怎么不跑了?“趙硯青的白胡子突然脫落,露出潰爛的下巴。他舉起焦黑的手杖,杖頭鑲嵌的正是白天給我看的那枚龍眼核,此刻正汩汩冒著血泡。
我轉(zhuǎn)身撲向村口的石磨,卻看見白天的暗紅粉末組成了完整的輿圖——整個蒼梧縣的地形,每處宅院都標(biāo)著朱砂畫的符咒。最中央的縣衙位置,釘著個稻草人,胸口插著我的牙牌。
“時辰到了。“林婆婆突然平靜下來,她撕開自己的頭皮,里面竟藏著張完整的黃符。三百具行尸同時跪拜,腐爛的聲帶擠出嘶吼:“恭迎縣令歸位——“
暴雨驟停。濃霧中浮現(xiàn)出二十頂一模一樣的官轎,轎簾掀開,每個里面都坐著個“我“。有的已經(jīng)腐爛生蛆,有的正在融化,最前面那個穿著前朝官服,正用骨筆在縣志上書寫著什么。
趙硯青的利爪搭上我肩膀時,懷里的吏部文書突然自燃。火光照亮祠堂匾額后的暗格——那里整整齊齊碼著二十套七品鸂鶒補服,每件心口位置都浸著發(fā)黑的血跡。
“第二十一任縣令,“林婆婆的聲音突然變得清亮,她腐爛的皮肉像蛇蛻般脫落,露出底下少女般的肌膚,“該換您來寫縣志了...“
濃霧吞沒視野的最后一刻,我聽見村口傳來熟悉的馬蹄聲。雨幕中,又一個“我“正攥著加急文書策馬而來,腰間牙牌在閃電中泛著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