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硯秋盯著阿福完好無損的腹部,喉嚨發緊:“你剛才...可曾見過一家客棧?“
“客棧?“阿福撓撓頭,“這荒山野嶺的,哪來的...“他突然噤聲,眼睛直勾勾盯著程硯秋身后。樹梢掛著的焦黑木牌無風自動,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響。
阿福的瞳孔驟然收縮成針尖大小:“永...永夜...“
程硯秋猛地轉身。木牌上的焦炭簌簌剝落,露出底下鮮紅如血的朱砂字跡。那根本不是“永夜“二字,而是用符咒手法寫就的“飼魂“。
“跑!“他拽著阿福就往官道方向沖。身后傳來泥土翻涌的聲音,像是有無數只手正從地底鉆出。阿福的蓑衣突然被無形之力扯住,年輕伙計發出不似人聲的尖叫——他的左腿正以詭異的角度反向彎曲,仿佛被看不見的嘴啃噬。
程硯秋掏出懷中那包艾絨,用火鐮點燃擲向后方。火光中顯現出駭人景象:整片焦土上浮現出幾十張痛苦扭曲的人臉,阿福的腳踝正被其中一張臉死死咬住。更遠處,枯井邊緣探出五根蒼白的手指。
“掌柜的救我!“阿福的哭喊突然變成女人的聲音,“你答應過要幫我...“
程硯秋如遭雷擊。這分明是蘇挽云的聲調。就在他晃神的剎那,阿福整條左腿“咔嚓“斷裂,斷口處沒有鮮血,只有蠕動的黑霧。那些霧氣迅速攀上他的軀干,將年輕伙計拖向枯井方向。
“蘇姑娘?“程硯秋試探著向前一步,“是你嗎?“
回答他的是井底傳來的嗚咽。那聲音時而像阿福,時而像蘇挽云,最后變成某種粘稠的、多聲部重疊的詭異調子。枯井周圍的泥土開始塌陷,露出埋在地下的森森白骨——所有骨頭的手腕處都系著褪色的紅繩。
程硯秋突然明白蘇挽云最后那個口型的真正含義。他發狠似的扯下腰間酒囊,將烈酒潑向老槐樹。火鐮擦過的瞬間,整棵樹轟然燃燒,火舌順著紅繩竄向井底。
地底傳來震耳欲聾的尖嘯。阿福的身體突然劇烈抽搐,七竅中鉆出數十條蜈蚣狀的黑蟲。這些蟲子剛接觸空氣就自燃起來,在空中燒成一道道焦黑的痕跡。
“契約...破了...“阿福的嘴不受控制地開合,發出蘇挽云的聲音,“但它的本體還在...“
地面突然隆起個大包,有什么東西正破土而出。程硯秋踉蹌著后退,看見一具纏滿紅繩的骷髏緩緩站起。它的頭蓋骨上釘著七根桃木釘,每根釘子末端都墜著枚銅錢。當它轉向程硯秋時,空蕩的眼窩里浮現出兩團幽綠的鬼火。
“活...契...“骷髏的下頜骨“咔嗒“作響,聲音正是那個蓑衣客,“你身上...有她的印記...“
程硯秋低頭看去,發現自己右手腕不知何時多了圈紅痕,正是蘇挽云那根斷繩的形狀。骷髏突然暴起,骨爪直取他咽喉。千鈞一發之際,燃燒的老槐樹轟然倒下,正好砸在骷髏身上。
桃木釘與銅錢四散飛濺。程硯秋撿起最近的一枚銅錢,上面“買命錢“三字正在融化。他福至心靈,將銅錢按在自己手腕紅痕上。
“以契破契!“他想起賬冊上模糊的記載,“蘇挽云,我替你完成約定!“
骷髏發出凄厲哀嚎,所有紅繩同時崩斷。那些系在骸骨上的繩子如同活蛇般游向程硯秋,在他手腕紅痕處重新編織成完整的手繩。與此同時,枯井中升起無數螢火蟲般的幽光,隱約凝聚成蘇挽云的模樣。
“謝謝。“她的聲音隨著夜風飄散,“現在...它真的死了...“
骷髏化作飛灰的剎那,程硯秋看見一幕幕閃回:三年前的蘇挽云跪在井邊割腕,鮮血滲入泥土;她父親發瘋似的往井里倒朱砂;蓑衣客從井底爬出,黑影籠罩整個客棧...最后的畫面是蘇挽云將紅繩系在槐樹上,自己縱身躍入井中。
晨光刺破雨云時,程硯秋獨自站在官道上。身后焦土恢復成普通山林,連枯井都消失無蹤。阿福的包袱靜靜躺在路邊,里面賬冊的墨跡已經暈開,唯有一頁清晰可見:
“癸亥年七月初七,程姓客官購朱砂三兩、雄黃五錢...“
這是明天的日期。
馬隊伙計們的聲音由遠及近,程硯秋下意識摸向手腕。紅繩已然不見,只留下一圈淡疤。當阿壽舉著火把跑來時,他注意到年輕人脖頸上有圈淡淡的淤青——正是昨夜被黑霧纏繞的位置。
“掌柜的,前頭河水退了,咱們現在出發?“
程硯秋望向遠處山巒。在朝陽照不到的背陰處,似乎還有盞燈籠在霧中搖晃。他緊了緊衣襟,將剩下的艾絨塞進阿壽手中。
“路上每人隨身帶一包。記住,入夜后無論聽見什么動靜...“他頓了頓,“都別靠近水邊。“
三個月后,程硯秋再次站在了那片焦土前。
初冬的山林覆著薄霜,枯枝在風中發出細碎的聲響。他蹲下身,從包袱里取出三支線香插在泥土中,青煙裊裊升起時,腕上那道淡疤突然隱隱發熱。
“蘇姑娘。“他輕聲道,“我帶了朱砂和雄黃來。“
自那夜死里逃生后,程硯秋翻遍了各地古籍,終于在一位云游老道的指點下找到了破解之法。老道說那口井連著陰陽交界處,蘇挽云以自身為鎖,將邪祟封在井底。但每年冬至陰氣最盛時,封印都會松動。
香將燃盡時,身后傳來踩碎枯葉的聲響。阿福和阿壽抬著個樟木箱走來,后面還跟著個穿杏黃道袍的佝僂老人。
“掌柜的,都按您說的備齊了。“阿福放下箱子,忍不住搓了搓胳膊,“這地方真邪門,大中午的還這么冷。“
老道士沒說話,只是用桃木劍在地上畫了個八卦圖。當劍尖劃過程硯秋腳下時,泥土里突然滲出發黑的血水,空氣里彌漫開腐朽的氣息。
“果然還在。“老道瞇起眼睛,“那丫頭撐不了多久了。“
程硯秋打開木箱,里面整齊碼著七盞青銅油燈,燈身上刻滿往生咒。這是他在古寺里求來的往生燈,據說能超度徘徊百年的怨魂。
“開始吧。“
老道士劍尖一挑,七盞燈自動落在八卦方位上。程硯秋取出蘇家賬冊最后一頁——那頁記載著所有遇難者姓名的殘紙,就著燈火燒成灰燼。灰煙沒有散去,反而凝成細流鉆入地下。
大地開始震顫。焦土裂縫中伸出無數蒼白的手,每只手腕上都系著褪色紅繩。阿壽嚇得跌坐在地,卻見那些手并沒有攻擊的意思,只是掌心朝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它們要買路錢。“老道士從袖中掏出一把銅錢,“活人給的才有用。“
程硯秋將銅錢分給二人。當銅錢落入鬼手時,那些手臂立刻化作熒光消散。最后一枚銅錢他握在手中,望向不斷涌出黑氣的井口位置。
“該你了,丫頭。“老道士突然對著空氣說。
一縷青煙從程硯秋腕間疤痕升起,漸漸凝成蘇挽云的模樣。她比上次見時更透明了,腰間的腐痕已經蔓延到胸口。
“程先生何必...“她的聲音輕得像風,“我早該魂飛魄散了。“
程硯秋將銅錢放在她掌心:“我說過要幫你。“
七盞油燈突然火光大盛。蘇挽云的身影被照得清晰起來,腐痕開始褪去,露出少女原本明媚的模樣。井口噴出的黑霧中,隱約可見蓑衣客扭曲的身影在掙扎。
“以燈為引,以契為憑。“老道士劍指蒼天,“塵歸塵,土歸土——“
話音未落,蘇挽云突然將銅錢拋向井口。黑霧如遭雷擊,發出刺耳尖嘯。程硯秋眼疾手快地將朱砂灑向聲源,紅霧與黑霧相撞,爆出漫天星火。
“還不夠!“老道士額頭沁出汗珠,“需要至陽之物鎮住井眼!“
程硯秋想起古籍記載,猛地扯開衣襟。胸前掛著的家傳玉佩騰起白霧——這是祖上從龍虎山求來的鎮邪寶器。他毫不猶豫地扯斷紅繩,將玉佩擲入井中。
天地間霎時寂靜。
玉佩沉入黑暗的剎那,蘇挽云的身影突然凝實。她腕間紅繩寸寸斷裂,化作無數光點升空。井口涌出清澈的泉水,轉眼間漫成一方小潭,映著藍天白云,哪還有半分陰森。
“原來真正的泉眼被邪氣堵住了。“老道士收起桃木劍,“現在水通陰陽,這里反倒成了福地。“
阿福大著膽子掬了捧水,驚喜道:“甜的!“水面忽然泛起漣漪,隱約可見蘇家父女站在井底微笑作揖,身影漸漸淡去。
程硯秋腕上的疤痕不知何時消失了。冬陽穿過云層照在水潭上,折射出七彩光暈。老道士拍拍他的肩:“那丫頭心愿已了,終于能入輪回了。“
返程時,阿壽好奇地問:“掌柜的,您說蘇姑娘下輩子會投胎成什么?“
山風送來遠處梵音,程硯秋望著路旁破土而出的嫩芽笑了:“也許是株草藥吧,濟世救人那種。“
第二年開春,程硯秋出資在泉眼邊建了座小廟。廟里不供神佛,只擺著七盞長明燈。來往旅人常在此歇腳,都說夜里能聞到淡淡藥香。有患癔癥的女子喝了泉水,竟不藥而愈;也有樵夫聲稱見過穿藕荷色衫子的少女在采藥,一轉眼又消失在山霧中。
程硯秋的藥材生意越做越大,每年冬至都會來廟里添燈油。后來他收養了幾個戰爭遺孤,最大的女孩取名念云,天生左腕有圈紅痕,最喜鉆研醫道。
很多年后,當白發蒼蒼的程硯秋坐在廟前曬太陽時,總有個手腕系紅繩的小姑娘來送草藥。她稱他“程爺爺“,卻會用古老的禮儀奉茶。有次他忍不住問:“我們是不是見過?“
小姑娘眨眨眼,從藥籃底層取出塊溫潤的玉佩:“這個該還您啦。“
玉佩入手瞬間,程硯秋恍然看見走馬燈般的畫面:蘇家父女在某個江南小鎮開藥鋪,自己轉世的白馬商隊正停在門前...再定神時,眼前只有山花爛漫,遠處傳來孫女念云清亮的呼喊:
“爺爺!當歸采回來啦——“
清風拂過廟檐銅鈴,叮咚聲里似有若無地夾著聲“謝謝“。程硯秋摩挲著玉佩笑了,將它鄭重掛在小姑娘頸間:“這次可要保管好了。“
七盞長明燈在堂內靜靜燃燒,火光映著“永濟廟“的匾額。檐下風鈴輕搖,恍若故人叮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