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青州
- 季漢教父,我教劉備謀萬里江山
- Ktv的章魚
- 2078字
- 2025-05-08 07:35:00
劉備來問王融,關于青州田楷前來求援的事,該如何處理?
王融說道:“公孫伯圭于玄德有恩,袁本初亦對玄德有恩,現在難做的是玄德?!?
他表示劉備夾在中間,不管是幫田楷還是幫袁譚都很難。
“難道備就眼睜睜看著嗎?”
劉備皺眉。
“兩軍在青州交戰,最終遭受苦難的,還是青州各地百姓?!?
幫袁譚還是幫田楷,劉備難以抉擇。
但劉備還是心憂青州百姓,戰火燃燒,生靈涂炭。
他再怎么說也在青州平原國當過國相,也算曾經是青州百姓的父母官。
在當平原相之前,劉備還當過高唐令。
劉備在高唐的時候與民秋毫無犯,就連被買通來刺殺他的刺客,聽到劉備的名聲后,都當即放棄。
可以說,劉備在青州執政時,問心無愧。
“備欲居中勸和師兄和本初公在青州的兵馬,請先生教備?!?
思來想去,劉備還是做出了決定。
他要居中勸架,保全青州百姓。
“好?!?
王融點頭。
他讓劉備先回去點起兵馬,做好出發青州的準備。
“那就有勞先生了。”
劉備大喜而去。
少頃,王融派人去請陳登過來,與陳登商議著趁勢收復青州的計劃。
“玄德勸和他們,與朝廷收復青州,并不沖突。”
“青州苦于戰火侵襲多時,無論士人百姓,都希望青州盡快平定下來?!?
從黃巾之亂開始,到曹操橫掃青州黃巾軍,又到如今的袁譚和田楷相爭青州,整個青州就沒有平靜下來過。
王融與陳登琢磨著,先通知泰山郡太守諸葛玄以府衙的名義,發文去勸袁譚、田楷。
“他們未必會給面子?!?
陳登皺眉。
“這不重要。”
王融說道,“他們不聽泰山郡府衙的勸和,正好遂了玄德的愿?!?
“以朝廷名義再勸對方,如若不聽,我等便師出有名。”
聽聞此話。
陳登思考了一會,再問王融:“如若他們聽從了朝廷的勸諫,又該如何?”
王融笑道:“元龍,著相了,他們若是聽勸,偌大個青州的大小事務,還不是徐州朝廷說了算?”
陳登這才幡然醒悟,他剛才鉆了死胡同。
“如此甚好!”
“可以先派人去聯系北海各地望族門閥。”
當下,陳登表示自己會負責聯絡北海世家的事務,讓王融和劉備安心從瑯琊北上,順著濰水進入北海地界即可。
“好。”
王融同意了。
兩人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次日。
劉備先請田楷歸還青州,還表示朝廷的兵馬很快就會進入北海勸和。
田楷心中思慮:“雖然沒能請得徐州兵馬攻打袁譚,但至少朝廷愿意勸和,也能接受。”
于是田楷告別劉備,飛馬返回青州。
又過數日,等到兵馬錢糧都調度完畢后,劉備才和王融挺軍出發,從下邳往東北方向行軍。
緊趕慢趕過了東海,又到了瑯琊地界。
王融沒有回臨沂老家,而是繼續催軍北上,進駐濰水。
濰水途徑流域,從瑯琊到青州北海,再流入渤海。
沿途有諸縣、東武縣、昌安縣、淳于縣、都昌縣。
“報!”
此時有哨騎向王融匯報。
“泰山郡守遣人去勸和袁譚、田楷二人,田楷同意停戰,但袁譚不愿?!?
“雙方兵馬再北海境內的劇縣周邊來回激戰多時?!?
聽聞此話,旁邊的劉備愈加憂慮。
“劇縣百姓如何?”
他問哨騎。
哨騎回答:“劇縣百姓為避戰火,一路南下,度過汶水進入瑯琊北部地界,沿沭水而行?!?
沭水是徐州瑯琊郡內的大河之一,往南匯入泗水。
劉備急忙喊來簡雍。
“勞煩憲平前往沭水北部,替朝廷接收北海百姓。”
憂心忡忡。
“唯。”
簡雍領命而去。
王融開口了:“憲平前去接管北海民眾,糧從何來?”
這一問,問的劉備啞口無言。
他剛才急著讓簡雍去接納百姓,可簡雍從哪搞來糧食來接濟難民呢?
“先生,請先生助備一臂之力!”
劉備懇請王融施以援手。
瑯琊地界,是王氏的老巢,要多少糧草都有!
“玄德,求人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這一點你應該明白?!?
“融雖然掌管著瑯琊王氏,但瑯琊境內,大大小小世家望族數不勝數......”
王融解釋道。
這天底下,沒有白撈的好處。
劉備以民為重、以民為本的形象,需要付出一些維持的代價。
“備明白,備只求北海民眾在瑯琊得以棲身,得以活命?!?
“至于事定之后,北海之事,皆由先生安排,備絕無二話。”
當下,劉備表示他愿意為了北海民眾的安危,而竭誠配合王融的一切安排。
他不要青州的一切利益,他只要百姓存活下去。
“好。”
王融一擺手,喊來一名心腹,讓他馬上回臨沂召開會議,解決北海難民的糧草接濟問題。
“謝先生?!?
劉備拱手。
兩日后,徐州朝廷兵馬順著濰水進入了北海地界。
高密縣的望族最先來迎朝廷王師。
鄭氏、孫氏為代表,請求朝廷為北海人做主。
“鄭老先生安好?”
王融詢問。
經學大家鄭玄就是高密鄭氏之人,已經從徐州回到了高密老家。
鄭玄的兒子鄭益恩死于袁譚的兵馬之手,所以鄭氏并不歡迎袁軍進入北海。
“叔父尚好,謝衛尉關心?!?
鄭玄的侄兒鄭源謝過王融。
孫氏代表孫防上前請求王融,讓王融立刻兵伐袁譚。
“孫氏兵馬愿竭力相助?!?
高密都鄉安持里孫氏,世二千石,素豪俠,族人眾多。
袁譚和田楷在北海混戰,嚴重損害了北海名門望族在本地的利益。
他們的人事、經濟、農業都遭受大小不一的損傷。
原本在任的子弟,被袁譚和田楷不斷派人換了,說是什么戰時特殊情況,這如何能忍?
于是他們在得知了徐州兵馬入境的消息后,二話不說就過來了。
青州人也知道王融能夠利好于徐州境內各家門閥望族。
因此他們也請王融為青州人做主。
“令尊當年還是青州刺史的時候,我等北海部眾,無不擁戴?!?
王融的老子王仁當年給青州人做主,境內四海升平,民眾安居樂業。
如今,青州人接著懇求王融施以援手,把青州恢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