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排外
- 季漢教父,我教劉備謀萬里江山
- Ktv的章魚
- 2056字
- 2025-05-08 07:36:00
在場的北海本地門閥望族代表,除了鄭氏之外,他們其實并不在意誰來執政青州。
以前的青州刺史王仁也好,現在的青州刺史袁譚也罷,亦或者是另一個青州刺史田楷。
門閥所在乎的,永遠是他們族內子弟在青州當地的利益。
管你朝廷在青州設置多少個刺史、州牧,因為這兩個職務,是青州人無法擔任的。
他們可以擔任其他的職務,諸如功曹、從事、別駕等等。
“袁譚、田楷二人未在申報朝廷的情況下,私自變遷我北海境內的官吏職務,于法不合!”
有權力進行人事任命的是州牧,刺史只有監管職責。
但哪怕是州牧要對青州地界里的官吏進行調度,也得問過功曹、別駕、從事這些本地人的意見。
你州牧可以強勢換人,我們本地人也可以聯合起來不賣你州牧面子,你的政令在本地將寸步難行。
這就是門閥政治。
“請朝廷為我們做主!”
既然袁譚、田楷的所作所為,無法讓青州北海本地人滿意。
那他們就全面排斥袁譚、田楷,令請徐州朝廷來管控青州。
至少徐州那邊有先例。
全體徐州門閥望族,都在王融的帶領下賺得盆滿缽滿,吃的滿嘴流油。
青州人也想這樣。
“本次朝廷發兵,是為勸和北海戰事。”
劉備的意見是以淄水為界。
淄水以東的齊國、北海國、東萊郡由田楷管控,淄水以西的平原國、濟南國、樂安郡由袁譚管控。
這樣的建議無可厚非,因為劉備夾在中間,他的所思所想的出發點,都是基于回報袁紹和公孫瓚。
可青州北海本地的門閥望族不樂意。
他們不贊同劉備的意見。
“袁譚和田楷的沖突,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衛將軍這次勸和了他們,下次,下下次呢?”
北海孫氏代表開口。
“朝廷是可以一次次不厭其煩地派人進入青州,勸和兩方兵馬。”
因為這沒有損害到下邳朝廷的利益。
“可我們青州本地人呢?就活該受戰火侵襲,受亂軍洗劫嗎?”
孫氏代表孫防說他們的塢堡和莊園,不止一次被袁譚或者田楷的士兵劫掠了。
“我們去問他們,去索要損失的物資錢財,他們都推脫說是對方的兵馬所劫,以他們無關。”
孫防憤懣說道。
“青州遭逢戰亂多年,我們迫切希望回歸和平。”
只有和平的環境,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青州本土門閥望族的利益。
不管是經濟,還是文化,或者農業等等。
戰火燃燒的青州,地無法耕,田無法種,麾下佃戶到處流竄,靠著耕讀傳家的門閥,實在難忍。
北海門閥的本意是,讓朝廷派出一名新的青州刺史,代替袁譚和田楷。
或者不派也行,就這么空置出來,但袁譚和田楷必須滾出去。
這次輪到劉備繼續為難了。
“玄德,這有什么好為難的呢?”
王融說道。
如果只是袁譚或者田楷單獨一人撤出了青州,那劉備無法向這兩人背后的袁紹或者公孫瓚交待。
現在是北海人聯合起來,先一步表態要求袁譚和田楷都撤出青州。
“再聯系東萊、齊國、樂安、濟南、平原等郡國境內勢力,一起表奏朝廷,請求另設一個青州刺史便好了。”
“同時以朝廷名義,勒令袁譚、田楷兩部兵馬回冀州、回幽州。”
“如此一來,問題將迎刃而解。”
這才是王融選擇從徐州發兵北上進入青州的真正目的。
勸和只是附帶的。
青徐兩州都濱海,符合王融大力發展水師的計劃部署。
他希望青州能夠納入下邳朝廷的管控之中,以青徐為根基,進可往西橫掃,問鼎中原,退可據海自守,奠定霸業。
劉備不語,沉默許久。
可沉默的始終是劉備,北海的門閥望族代表,一個上前,繼續說話。
“青州人才能治理好青州,那些外來的刺史、州牧,他們哪個懂得青州的民生管理、經濟發展呢?”
青州對于青州人來說,是家,是故鄉,是老巢。
他們對于本地的一切都了如指掌,輕車熟路。
而青州對于外來的刺史、州牧來說,只是一個平臺,一個用來鍍金、用于晉升的平臺。
不管是升官還是貶官,刺史、州牧最終是要離開青州的。
不像青州人永遠扎根于青州,致力于促進青州本土的發展。
就連族譜的開頭兩個字,都是青州。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已經把袁譚和田楷描繪成青州有史以來最十惡不赦的對象。
仿佛他們兩個繼續留在青州,會徹底葬送青州的所有根基。
“朝廷管理青州,不請青州本地人來治理,難道靠那些對青州一無所知的外地人嗎?”
這句話非常在理。
從古至今,歷朝歷代治理州郡縣域無不如此。
當地的治理和發展,占據貢獻最大份額的,基本上都是本地人。
劉備難以反駁,仍舊在沉默。
王融站出來,眾人瞬間安靜,現場寂靜無聲,落針可聞。
“朝廷王師將遣使去往袁譚、田楷兩軍寨內,請他們到濰水北部的都昌縣會面。”
“同時,再請青州各個郡國的望族代表,齊聚都昌。”
“大家共同商議青州之事。”
此話一出。
在場的北海門閥對視一眼。
最后孫防踏出一步請示。
“衛尉,如若我青州全體代表都要求袁譚、田楷二軍撤離青州,但他們不肯,屆時該當如何?”
該當如何?
王融笑道:“真若這般,朝廷還是以民望為先,勢必要支持青州人的。”
他不看好袁譚,也不看好田楷,只看好青州本土的門閥貴胄。
世家出身的王融,深知世家內部運行的一套規則。
在本土,世家門閥的能量永遠高于外來軍閥和諸侯。
軍閥和諸侯可以贏無數次,但只要輸上一次,就會被門閥徹底擊敗。
只靠殺戮永遠解決不了問題,黃巢已經證明過了。
科舉的作用也有限,門閥依舊存在,都以為它消失了,實際上,只是換了些名字。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紀,也是如此。
諸如一家三代為在某某部門守護萬家燈火,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