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在1983年沒有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前,民辦教師由所在的生產隊記工分,并參加生產隊的按勞取酬。在當時大隊和生產隊結算制度缺失公平的情況下,哪個生產隊的民辦教師越多,哪個生產隊就吃虧,哪個生產隊社員平均負擔也就越重。因而,生產隊長和社員也影響民辦教師的去留問題。
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國的實施,縣以下行政機構的名稱也隨之換了新的名字。公社改名叫鄉政府、鎮政府,大隊改名叫村委會,生產隊改名叫村民小組。行政領導的稱呼也換了名字,公社革命委員會主任改名叫鄉鎮長,大隊長改名叫村委會主任,生產隊長改名叫村民小組組長,社員改名叫村民。公社黨組織的領導依然叫書記。大隊黨組織的領導稱呼有一點小小地變化,過去叫“大隊支書”,現在叫“村支部書記”。
盡管民辦教師和村干部每人按1.5的比例給分配土地,以彌補過去在生產隊給記的工分。但這多的半個人的土地與民辦教師以往的工分收益相差太多,與他們全年在學校的辛苦勞動不想匹配,影響了民辦教師的積極性。
國家因此出臺了以地方財政補貼的方式,對民辦教師每月按教齡補助3至7元的工作津貼。1981年,李寶珠剛參加工作的月工資是31.5元,民辦教師最高的月工作津貼是7元。這項津貼發放政策一直維持到八十年代末。
從1990年開始,國家在對農民征收農業稅、“三項提留”的基礎上,新增加了“五項統籌”任務。其中,用于鄉村兩級辦學的所謂教育費附加,給民辦教師提供了工資來源。雖然他們的工資水平并沒有與公辦教師扯平,但與過去相比增加了不少。
民辦教師產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是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據1977年統計,全國民辦教師人數多達491萬。他們是指“中國中小學中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為農村普及小學教育補充師資不足的主要形式。除極少數在農村初中任教外,絕大部分集中在農村小學。他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在基層尤其在鄉村學校做出了重要貢獻?!?
李寶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上小學時,全校十五個教師中有徐老師和魏老師兩個是公辦老師,民辦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7%。上初中時的數學、語文、物理、化學老師都是民辦教師。參加工作后,他所在的三河學校民辦教師還是多數。一年后,他來的小莊中學民辦教師成了少數。
多年來,地方政府按上級的政策要求鼓勵年輕老師參加中考高考考走了一批,通過按“工齡+考評”的辦法把年齡比較大、工齡比較長的老教師招轉了一批,通過下達指標定向招生的辦法向當地師范學校送走了一批,通過縣一級的選拔考試把文化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年富力強的教師又招轉了一批。
由于恢復高考后國家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師范生分配到中小學校,民辦教師不僅再未從農村選拔,而且在職的民辦教師雖然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他們大多的人在知識積累方面已對日新月異的教改內容力不從心。
更關鍵的問題是他們已經完成了“師資補充”的歷史使命,需要給源源不斷的師范畢業生騰出他們那難以割舍的三尺講臺。
2002年,定縣參照國營企業破產改制買斷工齡安置工人的辦法,給民辦教師發放了微薄的現金補助,一個不留地讓他們回了家。
從此,“民辦教師”只是一個載入史冊的名詞而已。
十六
李寶珠上師范時一直用兩個水壺打開水,雖然有時需要排隊,但學生專用的水池上一字排列的水龍頭有二十多個,不大一會就都打上了。如果老師打水的少,還可揣著厚臉去老師們打水的地方沾個光。
三和學校打開水不方便,炊事員規定除了校長和總務主任一天打兩壺開水,其他人只能一天一壺,而且壺送遲了就沒有了。
老師們在早操前第一件事是把水壺拿到廚房,炊事員用柴火在鐵鍋里把水燒開,先找到校長和總務主任的壺用鐵馬勺灌滿,然后按水壺的隊列從前到后依序灌水。盡管這些水壺只吃了個多半飽,但排在最后的水壺往往就喝不上一口水。
李寶珠他們住在一起的三個老師年齡不大,忘性卻不小,時常忘了拿水壺去排隊,往往一天不喝一口水。李寶珠實在想喝了,就端上搪瓷碗去劉老師那里倒。
炊事員之所以那樣做也有他的道理,學校吃水用得是操場邊生產隊保管室旁社員們井里的水,需要一擔一擔地挑,來回一趟一里多路程,開水灌完后立馬還得做早飯在上課前吃結束。
隨著學校老師的增加,炊事員叫苦不迭,學校才在灶房門口打了一口壓水井,而且叫炊事員調整燒水和做飯的順序。但炊事員有他的想法,他利用下面條燒水的時間把開水灌完,然后按報伙的人數把面條舀在碗里沿鍋臺擺一圈,節省下時間自己回家干活。
老師們下了操按先來后到的順序,選擇一碗就地吃完,將碗筷放在鍋里回宿舍準備進教室。到了做中午飯的時候,炊事員趕來先洗碗,接著再做淘菜做飯的事。
學校規定每周吃一頓肉,每月由一名老師輪流管灶。管灶的這一月糧油菜肉鹽辣調料都由老師去買,一月結束后由學校安排其他老師一同算賬,節余部分移到下一月,由接任的老師把錢補出,然后以全月吃得總糧數,算出每斤的費用,再攤到每人名下張貼在灶房門口公示一日。無異議后,交學校會計在發工資時扣除其生活費。
有趣的是吃米飯,炊事員按報伙人數把飯舀好后,將鍋巴分成差不多大小蓋在米飯上不說,還要將米湯分在碗里,防止誰舀多舀少的不公平現象發生。
李寶珠不光不習慣學校打水、管灶,他還聽說今后不讓小學老師考大學。這怎么得了?
放假前,他把教初中課程的想法與校長談了,校長推到文教支書那里。他擔心校長與文教支書通氣,就抓緊時間去找。支書坐在藤條椅子上正在看個報告,等他回頭看他的時候,他矜持地匯報了自己的想法。
古鎮公社的文教支書個子矮胖,他瞪著眼驚奇的表情更像電影里的“胡漢山”。“胡漢山”抬起下巴吐出個煙圈。煙圈好濃,轉的好快,好久才散完。李寶珠還是第一次看到抽煙還有這么個玩法。等煙圈散盡,他開口了:“成績這么好,正打算通報表揚你,別瞎折騰?!?
說完又把報告拿在手里。李寶珠明白這是在逐客,就灰溜溜地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