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古詩詞精講88課(全三冊)
- 竇昕主編
- 2200字
- 2025-03-26 16:47:24
次北固山下
〔唐〕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意探探探
又是一年冬末春初時,詩人王灣由楚入吳,沿江東下。當小船一路行駛,停靠在北固山下時,他望見那潮平岸闊、殘夜歸雁等美麗的景象,內心的思鄉之情不禁隨著大雁飄向了遠方……
今天,我們來說說唐代詩人王灣所寫的這首五言律詩《次北固山下》。
詩義詳解讀
詩的題目為《次北固山下》,次,指在旅途中短暫地落腳、停宿。詩人乘坐小舟順流而下,經過北固山時,見山中風景秀麗,忍不住停船駐足的同時,也禁不住要吟誦一首抒發情感的小詩,這是許多詩人旅途中必不可少的“觀后感”。那么,詩人在北固山都看見了什么呢?
我們先來看前兩句詩,“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客路,指行客前行的道路、旅途。詩人把“客”字放在全詩的第一位,說明此時詩人并不在自己的故土,而是以游子的身份客居他鄉。遠道而來的旅客們行走在郁郁蔥蔥的山外小路上,詩人的小船在盈盈綠水間緩慢前行。他雖然身在江南,可心系故里的羈旅之情,已不自覺地流露于字里行間。
接著,詩人寫道,“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闊”,表現了“潮平”的結果。因為春潮涌漲,江水浩渺,遠遠望去,就好似與兩岸齊平一樣,使得整個江面顯得越發遼闊,乘船之人的視野也變得更加開闊。此時江面上吹來了涼爽的風,船帆順著江風高高掛起,迎風而立。
這兩句詩對仗非常工整,并巧妙地以“小景”來寫“大景”。你可能很疑惑,什么是小景?什么又是大景呢?你看,詩人前一句詩的場景寫得恢宏闊大,春潮上漲,江岸齊平,這是大景。可遼闊的江面上只有一只小小的帆船在順風前行,這是小景。詩人用小小的帆船來對比廣闊的江面,你可以想象一下,春來雪融,江水上漲,風吹孤帆,這樣的景象何其壯觀呀!
緊接著,詩人說,“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春潮上漲,江面卻風平浪靜,詩人放目遠眺,還能看見遠處空闊的江岸,可見這是一個晴明的春夜。殘夜,指夜晚即將過去。詩人孤舟揚帆,緩行江上,此時夜晚還沒有完全消退,海上卻已經升起了一輪紅日。舊的一年也還沒有結束,江上卻已經顯露出了春天的氣息。
“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這兩句看似在描寫景物的變幻與時令的交替,但背后卻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上的太陽在殘夜中升起,將黑暗驅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嚴冬趕走。無論是黑暗還是嚴冬,它們都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詩人的這兩句詩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還透露出了一種樂觀、積極、鼓舞人心的力量。
海日東升,春意萌動,詩人站在船頭遙望北固山。他已經在遙遠的江南度過了又一個遠離故鄉的夜晚,并且即將在江南度過又一個遠離故鄉的舊年。這時,一群北歸的大雁從天邊掠過,如果你是詩人,會想到什么呢?
也許,你會觸景傷情,潸然落淚。但是詩人不同,他看著天邊的歸雁,想著它們會經過自己的故鄉洛陽,于是請歸雁幫忙捎個信,“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我寫給親人的書信已經寄出了,也不知道會被送往何處。親愛的大雁們呀!就勞煩你們路過洛陽時,替我送給家里的親人吧!
最后兩句詩將鄉思愁緒貫穿到整篇詩文中。詩人沒有想家想得哭哭啼啼、抓心撓肝,而是在這日夜交替、新舊更迭的巨大時空背景下,將自己對家鄉的思念用一首日記一樣的小詩包裹起來,貼上一枚小小的郵票,寄給故鄉,寄給多年以后的自己,也寄給了今天讀到這首詩的我們。

妙語小指南

這首《次北固山下》篇幅不長,詩人只用短短的四十個字,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娓娓道來。你肯定很好奇吧,詩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很多同學在寫文章的時候,不知道該怎樣表達情感,要么敘事生硬,要么抒情干癟,內容讀起來總是很空洞。其實,抒情的方式有很多種,古代詩人最常用的就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
比如,這首詩中,詩人抒發情感的方式就特別高明。詩人先用詩題中的“次”字和第一句詩里的“客”字表明自己身處異地的處境,那么就不難聯想到游子客居他鄉的思鄉之情。這是整首詩情感的開端,也是詩人對主題的暗示。
接著詩人描寫寬闊的江岸和高懸的孤帆,這似乎并沒有在表達情感。可仔細想來,小小的人,小小的帆,在空曠的江面上,在寬廣的天地間,這種壯闊之余的孤獨渺小,不正貼合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嗎?
后四句,詩人用“殘夜”和“舊年”寫時間變化中的景物,暗示時光的流逝,再用“鄉書”和“歸雁”深化自己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歸雁歸雁,大雁都要歸家了,詩人又何嘗不想回家呢?
你看,詩人的情感從標題一直貫穿到結尾,每一句都有明示或暗示的字詞傳遞著核心的思鄉情感,這正是這首詩情感表達濃郁又自然的訣竅,你學到了嗎?
趣事連連看

王灣生于河南洛陽,是典型的“北方漢子”。起初,他在鄭州滎陽擔任主簿,職位相當于縣政府的秘書,負責管理文件與公章,并協助上司審理案件。
或許是他在工作時展現出了超高的文字水平,上司愛惜人才,便推薦他擔任“編輯”,參與歷代文學作品的編選工作,負責編校南北朝末期到隋唐時期的詩文集。一段時間后,王灣又因為工作出色,再度升官,成了洛陽尉。
當然,工作再忙,王灣也不忘偶爾出門旅行一趟犒勞自己。他喜歡在長江中下游的吳地和楚地之間漫游,尤其鐘情于江南那婉約秀麗的山水美景。有一年年底的時候,他來到江蘇鎮江的北固山,見眼前這青山綠水,春意濃濃,不禁詩興大發,感慨萬千。
其實,在人才輩出的唐代詩壇里,王灣并不算很出名,他流傳下來的詩作也少得可憐,但僅憑這一首《次北固山下》就足以令他流芳萬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