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全無勝算”
- 蕭峰穿越張無忌
- 西瓜有口感
- 3820字
- 2025-04-27 22:16:19
“凌波微步”。
出自三國時期曹植的《洛神賦》,賦中“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之后的十六個字,正是這套輕功身法的精義所在。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昔年段譽在瑯嬛福地得此功法卷帛,習練之時,心中想的是《洛神賦》中的詩句:
“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連娟”;
“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
受這詩詞影響,加之段譽本就是溫潤公子,這套《凌波微步》在段譽身上,雖然極盡飄逸瀟灑,卻是多了些柔和順美、情思繾綣之態。
如此文采與武學合而為一,竟真讓他將這步法走出了《洛神賦》中:“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這般如詩如畫的神韻。
蕭峰兩世皆不通詩詞,這套凌波微步,在他看來只是一門融合了易經八八六十四卦方位的上乘輕功。
他生性灑脫豪邁,加之張無忌身材較段譽高大一些,這凌波微步踩將起來,盡是灑脫超然之意,騰挪轉身間又飄逸至極,明明是一般身法,卻和段譽使出了兩般模樣。
蕭峰依壁上圖樣緩緩踏步,每走一步,便覺得真氣在經脈之中游動一節,便知這步法絕非一般輕功那么簡單。當即凝神靜氣,按墻上口訣,以呼吸吐納與步法相互配合,待到最后一步踏出,正好走了一個大圈。
蕭峰心道:
“這套輕功步法踏遍六十四卦一個周天,內息便自然而然也轉了一個周天,乃是以動功修習內功的上乘武學,但八卦周天何其精妙,這一套步法走下去當以渾厚內力支撐,一鼓作氣不容斷絕,否則后果難料。”
“三弟當年能練成此功,當真不易?!?
蕭峰不知道的是,他所練石壁上的凌波微步乃是原版,而段譽所練卷帛上的凌波微步,乃是李秋水為了報復無崖子留給有緣人的“逍遙子精義注解版”,直將石壁上百步有余的步法,生生拆解成了幾千百步,這才能讓尚無內力的段譽憑借悟性練成了《凌波微步》。
周天即成,步法便已入門,只是這六十四卦方位過于繁復,蕭峰雖然習練打狗棒法有些八卦根底,卻還遠遠不夠,多虧這石窟之中,有歷代城主準備的參考書籍,程遠峰已然交代清楚。
所謂打鐵趁熱,蕭峰內息流轉,腳踩八卦,又慢慢走了起來。
這一走,便是月落日升,足足一夜。
如《凌波微步》這般以動功練內功的法門雖然稀少,卻也不是沒有,當年在桃花島上,東邪黃藥師用玉簫和西毒歐陽鋒的鐵箏較量到緊要關頭,也曾腳踩八卦方位,邊走邊吹,便是他獨創的上乘內功修煉之法。
只可惜桃花島后繼無人,這門絕技連名字都沒留下,便已失傳。
在那凌波微步的圖形之后,石壁上的武功忽然變得零散破碎,蕭峰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十二地支的標注依次修煉,愈發覺得神清氣爽,全身輕飄飄的凌虛欲起。
只是似乎還差了點什么,以至于無法離地。
再往下練去,圖形愈發晦澀難懂,注解的文字也開始有了變化,有些是甲骨文,有些是已經失傳的春秋戰國文字,有一些甚至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線條草圖。
蕭峰也不強求,遇到看不懂的就跳過,遇到有些靈感的,便淺淺嘗試。這些招式果然不凡,習練之時內息便會自然流轉,似乎和《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陽掌》等武功有些關聯。
幾番下來,蕭峰心道:
“這石壁之上百千幅畫傳承足有上千年之久。如此看來,極有可能是一個流派的武學演化,從最初的靈感,到一招一式、吐納行氣……一代一代摸索完善,最后成為一套完整的武學。”
“這些次序的標注,越靠前的,武學便越完整,標注越靠后的,應該刻上去時間越早,越不成體系。這人本是好心,怕后來人徒耗時間。但,凡是武學精藝,本就可意會不可言傳,越是詳實,越難窺得妙境。”
想到此處,蕭峰掃視一圈,來到了看起來最古老的一組壁畫跟前。
自右至左看去:
第一幅,似是太陽在左,月牙在右,中間一個小人,雙手伸向左右。
第二幅,似是云海在上,大地在下,一個小人坐在中間,雙手分指上下。
第三幅,似是一男在左,一女在右,一個圓圈在中間,兩人雙手相對。
第四幅,似是小孩兒在上,老人在下,一根線條連在中間,兩人似是一體。
每一幅畫面都有注解的文字,但蕭峰全不認得,只覺得天地、日月、男女,若以武學之道論之,似乎和陰陽五行有些關聯,而那幅老少同框,不知為何讓蕭峰想到了四個字:“返老還童”。
后面的幾十幅畫更像是在記錄某些場景和故事,有大魚吸水,有江河決堤,有鳥獸共舞,有風吹大地,有沒有五官的人,有長著人臉的獸,有半人半蛇相互糾纏……
那批看似同一年代的最后一幅畫比其他的要大上一些。
有個人立在天上,一腳踩著風、一腳踏著云,地上有許多人抬頭看著。
頗像是曲三娘口中,虛竹御風而去的畫面。
蕭峰轉到另一面墻上,那些圖畫看起來年代比剛剛晚上一些,標注的文字雖然奇形怪狀,卻已經有不少能猜得出來。再看那些畫面,仍是有天有地、有日月、有男女老少、有飛禽走獸,卻都畫在人的身體里,還有許多輔助的線條,與身體經脈隱隱相合。
正是行氣的法門。
蕭峰沒急著練習嘗試,而是在兩面墻之間來回看了良久,突然心中大駭:
“莫非!莫非在千年之前,內力并非源于體內,而是取自天地之間!”
-----------------
月余之后,蕭峰終于出關。
此時“六陽解生會”已然結束,靈鷲城重歸平靜。程遠峰得知蕭峰將要出關,帶著曲三娘、屠雪川、墨輕痕、蘇懷素四人前來迎接。因當年靈鷲宮一批人出走天山,曾經的九天九部現下只余四部,由四位護法統領,分別是:
鈞天護法:曲三娘;
玄天護法:墨輕痕;
赤天護法:屠雪川;
幽天護法:蘇懷素。
這四人并非四部中武功最強,而是心思細膩,善于統籌,又曾下山行走江湖,入過中原西域。靈鷲城到底不是尋常爭名逐利之地,很多人覺得當護法太麻煩,恨不得避而遠之。
當蕭峰走向幾人時,程遠峰只覺得眼前之人似乎每一腳踩下都有千斤之重,又覺得這人每邁出一步,都像是乘風而行,正是他《寒鐵杖法》中“舉輕若重”的功夫。
但境界之差,已是云泥之別。
蕭峰遠遠抱拳道:“有勞幾位在此等候,實在是許久未見?!?
曲三娘輕輕一笑:“人家天天給你送酒送肉,原來還是許久未見,這么說,你眼里從來就沒裝下我嘍~”
“啊?”
蕭峰和眾人被曲三娘說得一愣,隨即哈哈大笑,程遠峰道:“蕭大俠是我靈鷲城的大恩人,酒菜已經備好,咱們先邊吃邊說,請!”
“請。”
“請。”
“請。”
屋子不大,是程遠峰自己的書房,桌子也不大,五個人剛剛好,再多一人,都顯得擁擠。桌上有郝癡拿手的駝峰黃羊,還有幾盤炒得水嫩青菜,桌上正中央的大碗中,竟還有一朵完整的天山雪蓮。
這縹緲峰,確與天山同出一脈。
桌上眾人只顧飲酒閑聊,無一人問及蕭峰練功之事,說起本次六陽解生會,屠雪川哈哈大笑道:“可惜蕭兄弟你不在,這次大會竟然來了不少年輕人,我在里面都算大輩的了,可惜功夫都一般?!?
墨輕痕道:“老一輩的功夫大家都心知肚明,天賦有限,再練也就那樣了,大家還愿意帶著年輕人千里迢迢來靈鷲城,說明還是有情分在,這架子還能再支上幾十年。”
屠雪川點頭道:“也是,城里的年輕人也慢慢下山生活了,等我到您這個歲數的時候,沒準這城里就真沒什么人了,到時候我也下山開個武館去嗎,哈哈哈哈?!?
蕭峰見這幾人很是豁達,心中頗為贊許,端起酒碗干了一杯。
曲三娘道:“蕭兄弟還會城里住些時日嗎?”
“蕭某已經上山一月有余,江湖上可能要有大事發生,這兩日便要下山去了?!?
屠雪川道:“哦?莫非蕭兄弟也知道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事?”
蕭峰心中疑惑,那過鎮關不是說此事機密嗎,怎么好像每個人都知道。當即問道:“在下一個多月以前曾經暗中聽到些消息,屠兄弟是從何處知道的?”
“帶消息的那個人你也見過,就是被你打得滿臉是血的何守拙?!?
“哦?”
屠雪川道:“他來靈鷲城之前偷偷回了一趟昆侖派,偷了峨眉滅絕師太寫給何太沖的信,不過這等大事他倒也沒四處宣揚,明教這些年樹敵頗多,被群起攻之也是咎由自取?!?
程遠峰嘆了口氣道:“哎!明教當年起義舉世,也曾隱隱要做出一番事業,結果陽頂天突然失蹤,教中四分五裂,光明使者、四大法王、五散人、五行旗又盡是些邪魔外道,行事顛三倒四,處處惹事,可惜啊可惜。”
蕭峰道:“莫非城主與明教有些淵源?”
“不錯,老夫年輕時行走江湖,見百姓身陷水火,一怒之下加入了明教義軍,也曾在戰場上殺過韃子,立過軍功。后來被元廷高手偷襲,對方打折我一條腿,我抓瞎了他一雙眼睛,還在他腦門上留了個一輩子的恥辱,哈哈哈哈哈——”
程遠峰端起酒碗一飲而盡,又道:
“如今皇帝昏庸,天下豪杰并起,正是還我河山的大好時機,明教實是這背后最大的力量,若真的被六大門派殲滅,很難說是福是禍。”
蕭峰此前也聽韋一笑、吳勁草等人說過明教義軍之事,眼下聽了程遠峰的話,這才知道其中深淺。
一面是江湖道義是非善惡;
一面是江山社稷天下蒼生。
蕭峰前世就曾深陷其中,自知此間曲直絕非誰對誰錯就能說得清楚。但聽聞這江湖之爭、天下大勢,仍舊豪興不減。
“城主認為這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能有幾成勝算?”
程遠峰微微一笑:“全無勝算。”
蕭峰奇道:“此話怎講?”
“明教內部四分五裂,總壇高手離心,當年的威名是他們闖的,惡名也多半是他們造的。六大門派以為破了光明頂,殺了些成名高手,就能鏟除明教,實在是江湖之見。”
“老夫雖然久不下山,但消息還算靈通,如今天下義軍四起,將領多是明教五行旗的教眾,每一處麾下都有萬千兵卒百姓齊心抗元,就算總壇毀了、高手死了,又能如何?”
“可惜啊,自陽頂天失蹤,明教再無教主,若還能有人挺身而出,大概會有另一番景象吧?!?
程遠峰說著話,眼睛時不時瞟向蕭峰。
見蕭峰聽得入神,一絲笑意一閃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