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貿采購與供應鏈管理一本通
- 王子飛編著
- 1222字
- 2025-04-21 17:03:29
2.3 選擇海外供應商
2.3.1 選擇國外供應商應考慮的因素
經過一系列調查后,就要選擇供應商了,選擇供應商應充分考慮以下相關因素:
(1)由鄧白氏集團(Dun & Bradstreet)這樣的獨立公司所作的信用評估。
(2)國家和國際的ISO 9001產品標準認證。
(3)供應商在市場中的位置—市場領導者還是市場落后者。
(4)現有的主要進口商。
(5)董事的資格以及管理質量和人員素質。
(6)是否有未解決的顧客訴訟。
(7)供應商是否得到過任何獎勵。
(8)供應商是否有計算機中心和物流中心。
(9)供應商是否是某一貿易或專業協會的成員。
(10)生產所需產品的制造經驗(公司是否嚴格按照產品說明進行生產,公司的服務水平如何)。
(11)供應商的產品所帶來的附加利益—質量、高技術、保證期、設計、備件、培訓、服務和總的競爭力(這可能會延伸到資金安排和財務組合)。
(12)產品的可用性和交付時間。
(13)對生產與制造系統的評價,包括組織、計劃、管理、單證、制造設備(工廠)、生產程序與說明、檢測程序與說明、工藝流程參數、最后檢驗、抽樣說明、質量和檢查狀況、員工培訓、單證/注冊資料、改正措施及產品檢驗。
(14)貨幣。應該使用購買方國家的貨幣,還是銷售方國家的貨幣,或是第三國的貨幣?使用購買方國家的貨幣,能確保購買方沒有任何風險,而把所有風險轉移到銷售方。相反,使用銷售方國家的貨幣會讓購買方承擔所有的風險。
(15)供應商的地理位置或供貨地點。供貨地點對于進口關稅和運輸成本來說至關重要。對貨源地要有戰略上的考慮,我們是需要一個發達的市場還是一個不發達的市場?
在一個發達的市場,會有很好的基礎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工人,可以兌換穩定的貨幣,但勞動力成本相對比較高。相反,不發達國家的貨幣不太穩定,經常使用美元進行交易,而且基礎設施較差,工人受到的技術培訓很有限,但勞動力成本較低。
(16)國際配送網。產品可能需要通過海運、航空,或多模式聯合運輸系統來運輸,例如,把一集裝箱的家具從馬來西亞運到中國,可能需要通過公路、海運和鐵路。采購方需要謹慎地考慮運輸服務、成本、效率、頻率和時間。
(17)支付協議。可以通過往來賬戶、信用證或匯票來支付。購買方需要仔細地評價每個貿易周期的付款安排。
(18)對供應商的報價進行仔細評估。產品規格必須毫不含糊。同樣,也要對圖紙、具體標準的參考資料或說明等進行嚴格審查。
(19)對總成本進行評估。評估要素包括產品價格、運費、保險、單證、報關、進口關稅、增值稅、貨幣(風險)、代理傭金、銀行費用、包裝以及在途貨物占用資金的利息等。
2.3.2 選擇國外供應商的注意事項
(1)最終的選擇標準將隨著產品和買方的情況而改變。價格是一個主要的因素,但也會受其他方面的影響,特別是交貨時間。我們還應該進行競爭風險分析,包括貨幣和政治、產品可用性、語言、附加利益、供應商地點的便利性、管理文化以及供應商的品牌印象。
(2)最好選擇2~3個供應商,這樣可以消除任何不可預見因素帶來的風險。相反,如果只有一個供應商,其生產能力可能會有季節性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