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節氣蘊含養生大智慧

四季變化跟健康有什么關系

作為自然界的一分子,人是不能脫離天地氣息而存在的。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九竅、皮肉骨筋等組織的機能活動無不受自然變化的影響 。“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人體要依靠天地之氣提供的物質條件而生存,同時還要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規律,才能發育成長。

明代醫學家張景岳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長,長夏應脾而養化,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人體五臟的生理活動必須適應四時陰陽的變化,才能與外界環境保持協調平衡。

四季變化與人體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四季變化影響人體的精神活動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就專門討論了四時氣候變化對人體精神活動的影響,清·高士宗指出:“四氣調神者,隨春夏秋冬四時之氣,調肝、心、脾、肺、腎五臟之神志也。”這里的“四氣”,即春、夏、秋、冬四時氣候;“神”,指人們的精神意志。四時氣候變化,是外在環境的一個主要方面;精神活動,則是人體內在臟氣活動的主宰。內在臟氣與外在環境間統一協調,才能維持身體健康。

2.四季變化影響人體的氣血活動

外界氣候變化對人體氣血的影響也是顯著的,如《黃帝內經·素問·八正神明論》里說:“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意思是說,人體在天熱時氣血暢通易行,天寒時則氣血凝滯沉澀。同時,人體在四時的脈象也不盡相同:春脈浮而滑利,好像魚兒游在水波之中;夏脈則在皮膚之上,脈象盛滿如同萬物茂盛繁榮;秋脈則在皮膚之下,好像蟄蟲將要伏藏的樣子;冬脈則沉伏在骨,猶如蟄蟲藏伏得很固密,又如冬季人們避寒深居室內。這種四時脈象的變化與四時氣血的變化是相一致的。

如果氣候的變化超出了人體的適應范圍,則會導致氣血運行發生障礙。“經脈流行不止,環周不休。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于脈外則血少,客于脈中則氣不通,故卒然而痛。”泣而不行,就是寒邪侵襲于脈外,使血脈流行不暢;若寒邪侵入脈中,則血病影響及氣,脈氣不能暢通,就會突然發生疼痛。

3.四季變化與人體的五臟活動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里明確提出“五臟應四時,各有收受”,即五臟和自然界四時陰陽相應,各有影響,并逐一作了闡述。

從現代生理學來看,四時氣候對五臟的影響也是非常明顯的。比如,夏季是人體新陳代謝最為活躍的時期,人在室外活動較多,活動量也相對增大,再加上夏天晝長夜短,天氣炎熱,故睡眠時間也較其他季節少一些。這樣,就使得體內的能量消耗很多,血液循環加快,出汗也多。因此,在夏季,心臟的負擔特別重,如果不注意加強對心臟功能的保健,很容易使其受到損害。這與中醫“心主夏”的觀點是一致的。

四季變化與人體五臟的關系

4.四季變化與人體水液代謝密切相關

《黃帝內經·靈樞·五癃津液別篇》里說:“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則為溺與氣。”意思是說,在春夏之季,氣血容易趨向于表,表現為皮膚松弛、疏泄多汗等;而秋冬陽氣收藏,氣血容易趨向于里,表現為皮膚致密、少汗多溺(小便)等,以維持和調節人體與外界自然的平衡。這與人體生理學的特征也是一致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沽源县| 中卫市| 湘潭市| 拉孜县| 盱眙县| 襄樊市| 嘉禾县| 南充市| 奉新县| 观塘区| 环江| 克拉玛依市| 温州市| 阿城市| 绩溪县| 武陟县| 长白| 清涧县| 昌平区| 琼中| 阳春市| 和顺县| 八宿县| 新津县| 清流县| 三江| 万宁市| 珲春市| 永平县| 富锦市| 潼关县| 吉木乃县| 若羌县| 临沭县| 铜川市| 巴彦县| 莱阳市| 中卫市| 轮台县| 灵丘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