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PM全面生產維護精益管理實戰:快速進階·全員參與·追求雙贏
- 朱榮允編著
- 2632字
- 2025-04-16 14:37:48
三、TPM 8大支柱活動
TPM 8大支柱(見圖1-6、圖1-7)是在自主保全、計劃保全、個別改善、保全預防、教育培訓五大支柱基礎上,增加了品質保全、辦公效率、環境安全而形成的。

圖1-6 TPM 8大支柱體系圖

圖1-7 TPM各支柱職能及目的
因各自基礎和發展情況的不同,企業在引進TPM活動之前應對自身情況進行評估,并制訂總體規劃,如重點方向、先后順序等。另外,企業可根據自身的特殊情況,如行業或企業特點,在8大支柱內增加一些內容或要素,以保證TPM活動更加有效,為企業經營提供更大的支持和貢獻。
1.自主保全活動
自主保全活動的目的是讓操作者以“我的設備我維護”的思想來提升維護技能。以往的維護和運行由不同人員負責,因此產生了“我是操作者,你是維護人員”的思維方式,而自主保全活動則要改變這種思維方式,讓生產操作者極大地發揮發現異常能力、處置和恢復異常能力、設定條件和調試能力、維持管理能力。
在以前供不應求的時代,操作者不需要經過正規培訓也能夠滿足生產要求。但現在客戶的要求越來越高,行業競爭越發激烈,設備和流程越發復雜,這種趨勢要求操作者只有正確理解產品、設備、流程知識才能夠達成生產效率目標,所以,操作者的水平成了重要課題。因而,自主保全活動作為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工具,也是TPM活動的重要特點。
2.計劃保全活動
計劃保全體系由設備可靠性和維護性兩方面構成,是按照事前既定計劃執行維保活動的統稱。計劃保全活動是指通過零故障維護、規范備品備件管理、維保操作標準化,以延長設備壽命、降低維護成本為目的,以設備部門為主導,開展的計劃性設備管理體系活動。
在設備自動化和高集成化的趨勢下,設備決定品質,設備效率決定企業競爭實力。企業應建立設備有效管理體系,提升計劃性維護水平,尤其在快速發展的設備環境下,維護人員的技能提升非常重要。設備部門的計劃保全和生產部門的自主保全活動相輔相成,像推車的兩個輪子一樣緊密相連,所以,TPM活動中計劃保全活動的作用越來越被重視。
3.個別改善活動
個別改善活動是指為徹底消除全企業損失、挑戰極限生產系統效率,而進行的具體項目改善活動。這些活動具有短期內取得極大效果的特點。個別改善活動根據活動規模可分為跨部門項目活動、部門內部項目活動、小組項目活動。
設備綜合效率(OEE,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活動為典型代表,結合企業戰略也可擴展成材料費、物流費、動力費、人工費等成本節儉活動。
為成功開展個別改善活動,要求推進辦在做好課題分解和分配的前提下,具備指導和評估等綜合運營能力,同時掌握活動所需的改善方法論(工具),以確保成功達成個別改善目標。
4.保全預防活動
保全預防(MP,Maintenance Prevention)活動是指針對新設備從策劃、制作階段開始反映維護性和新技術的特點,在充分考慮可靠性、維護性、經濟性、操作性、穩定性等因素的情況下,進行的降低維護費用和老化損失的活動。保全預防是按既定計劃實現早期穩定,并以達成經營目標為目的,可分為保全預防設計和初期管理。
保全預防設計是指設備設計人員在設計設備時,充分考慮設備的功能和操作等綜合因素,以預防現實中未滿足上述要求而在后期運行中經常出現的眾多問題。保全預防設計活動要求從設備制作源頭開始強調生產、設備、技術等部門參與、反饋的作用,并追求完美設計。
設備初期管理是指設備使用者、設備生產商、設備施工方等多方共同參與,從設備設計到最終生產良品期間針對設備開展的活動。保全預防設計和初期管理的目的是,以徹底準備和完美施工來縮短調試磨合期,并保障開機滿足一次良品條件。
5.教育培訓活動
培訓是指在實施TPM活動中,讓參與人員通過學習具備所需技能,以保障8大支柱活動的順利開展。所以,教育培訓活動也是支撐TPM活動的重要支柱之一。教育培訓活動包括自主保全活動,各支柱活動也是培訓項目的一部分。
企業越來越關注人才經營,隨著技術發展的加速,在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培訓體系也應不斷變化和調整。為達成品質、成本、交付目標,及感動客戶,迫切需要企業每個員工具有創新精神,并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定制人才培養程序。
要求企業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快于變化速度,這是競爭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往的培訓學習感受體系已無法充分體現成果要求,企業應結合實踐的學習體系,形成實踐學習團隊,這樣才能夠實現人才培養成果。
6.品質保全活動
品質保全是指為確保完美品質(良品率100%)、謀求無不良設備、確保零不良條件,將其條件維持在規格范圍內,而對其條件按規定時間間隔進行采樣測量、監管測量數值趨勢,以預判發生不良品質的可能性,并提前采取對策。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產品高端化趨勢下客戶品質要求的日益提高,確保滿足客戶和感動客戶的品質意識越來越重要。為達到如此高標準的品質水平,企業需要從產品策劃、設計、技術支持、生產各個階段設定零不良的條件并在每個階段嚴格執行,這樣才能夠保障客戶要求的理想品質。但是結果管理的品質體系有其局限性,因此逐漸演變成追溯問題源頭的原因系條件管理。
為做到問題原因系條件管理,企業應在明確品質和設備精度、夾具/工具精度、生產條件、作業方法等相關關系的前提下,建立維持管理要求條件的體系。
7.辦公效率活動
辦公效率活動是指針對辦公類的間接業務,通過系統化體系建設,開展的提升個人和組織業務效率的活動。
成功的TPM活動離不開辦公效率,因為,辦公部門提供信息的質量和速度影響巨大。
企業的組織架構中,圍繞生產等直接部門所設立的間接部門的主要職能并不是管理,而是為直接部門提供支援。為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率,間接部門應全力支持創造出附加值的生產等直接部門。同時,間接部門也應進一步提升部門職能和效率目標,因為,辦公效率與生產效率同等重要。通常,辦公效率因容易被忽視而運行低效,因此改善余地較大。
8.環境安全活動
環境與安全經營體系作為企業經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被重視。特別在環境方面,企業受到的制約越來越強烈,包括強制政策、監督體系等。雖然各行各業的具體環境各有差異,但消除工作場地的粉塵、照明、噪聲等危害環境的因素,是提升員工滿意度ESI(Employee Satisfaction Index)和社會滿意度指標的重要項目。
如TPM所定義的,企業為預防所有損失的發生而強調構建工廠運營系統,安全活動也同樣追求“0”化思想,因為TPM把“以人為本”作為基本理念。事故是在不穩定的狀態或不安全行為的條件下發生的,所以在開展TPM活動時,企業首先要確保開展安全知識培訓及消除安全不合理的活動。為實現零事故目標,企業必須要構建安全活動和安全部門的合作體系,并且為提高活動效率,建議與自主保全活動相結合來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