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初邱是一名美食博主,但她與其他美食博主有一個標志性的不同點,那就是她專注于宋代美食的復刻。
宋代可謂是“吃貨”的黃金時代,煎、烤、炸、炒、煮、蒸等烹飪手法在宋代已經成熟。同一種食材,可炒可煎,可蒸可煮,可油炸,可腌漬,可生吃。不同的烹飪手法,可以做出不同的美食,呈現出不同的風味。宋代的城市里到處都是食店飯館,一般的大排檔都可以提供多種多樣的菜品,高檔一點的飯店,更是以豐盛的菜肴吸引食客,有熱菜,有涼菜,還有冰鎮的冷菜,菜品豐富,“不許一味有缺”,任食客挑選。宋人筆記中也留下了不少宋代美食的菜單,比如《武林舊事》就收錄有南宋紹興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張俊宴請宋高宗的菜單,其中正菜有30道,分別是:花炊鵪子、荔枝白腰子、奶房簽、三脆羹、羊舌簽、萌芽肚胘、肫掌簽、鵪子羹、肚胘膾、鴛鴦炸肚、沙魚膾、炒沙魚襯湯、鱔魚炒鱟、鵝肫掌湯齏、螃蟹釀橙、奶房玉蕊羹、鮮蝦蹄子膾、南炒鱔、洗手蟹、魚(鱖魚)假蛤蜊、五珍膾、螃蟹清羹、鵪子水晶膾、豬肚假江珧、蝦橙膾、蝦魚湯齏、水母膾、二色繭兒羹、蛤蜊生、血粉羹。
這份菜單,光看名字就令人垂涎欲滴。可惜由于史料的匱乏,我們只知道宋代美食的名單,卻不清楚這些美食如何烹飪。這種情況下,初邱的宋代美食復刻的意義就凸顯出來了。
初邱不僅熟悉宋代美食文化,廚藝也十分了得,如果生活在宋代,就是妥妥的頂級廚娘。她復刻宋代美食的態度是認真、嚴謹的。幾年前,她與央視合作,復刻一桌宋代的年夜飯,恰好我受邀擔任那次復刻活動的顧問,因此便與初邱認識。她每復刻一道宋菜之前,都會先搜羅相關的文獻,也會請我幫忙提供一些相關史料,解答一些疑問,以求所復刻菜品的食材、名稱都符合宋代的生活實際。
那一次,初邱復刻的只是一桌宋代的年夜飯,不想幾年過去,初邱對宋代美食的復刻成果已可以結集出一本書了。我看了作者自序、目錄與樣章之后,由衷地認為這是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初邱從日常積累的1300多道宋食中,精選出60余道美食進行復刻,在書中將其按宋人的節令習俗進行排序,以春節開篇,冬至結尾。全書圖文并茂,文字優美,配圖精致,對宋人的生活習俗、美食文化做了生動呈現,而且介紹了每一道宋代美食的食材與復刻過程,讓讀者不但可以通過圖文感受宋代的生活之美,還可以自己動手制作,親口嘗一嘗宋代的味道。
需要特別提醒讀者朋友的是,古代由于科技不發達,飲食中可能會用到一些副作用比較大的材料,比如明礬,宋人常用它來給食物保鮮、優化口感,但今天我們知道,明礬有毒,今人復刻宋菜,當然不必拘泥于古法,非要使用明礬。又如宋人制作屠蘇酒,會用到一味中藥——烏頭,但烏頭毒性很大,不可盲目應用。
我對宋代美食的復刻、宋代文化的復興都持一種態度:不要食古不化,不要一味追求復古,而應當將傳統與現代社會的時尚、科學相融合,推陳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