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險象環生
- 長安燼:皇子策
- 天獄神帝
- 3393字
- 2025-03-21 11:04:07
安祿山退兵回營后,營帳內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他坐在主位上,臉色陰沉如墨,雙眼布滿血絲,死死盯著地圖上的潼關,仿佛要將其看穿。眾將領和謀士們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生怕觸怒這位已然暴怒的主帥。
崔乾祐小心翼翼地打破沉默:“大帥,此次強攻未能奏效,唐軍在李玄的帶領下,防守極為頑強。我們需另謀良策,否則長久耗下去,對我軍不利。”
安祿山冷哼一聲:“哼,我豈會不知?但這潼關地勢險要,李玄又狡詐多端,要想攻破談何容易。你們都說說,有什么辦法?”
這時,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一員大將闊步走進營帳,正是史思明。他一抱拳,朗聲道:“大帥,末將以為,強攻潼關損失太大,不如另辟蹊徑。”
安祿山抬眼看向史思明,急切問道:“思明,你有何良策,快快說來。”
史思明指著地圖說道:“大帥,潼關雖固,但周邊有幾條隱秘小道,尋常人難以知曉。末將愿率一支精銳,從這些小道迂回至潼關后方,突襲唐軍。大帥則在正面佯裝進攻,吸引唐軍注意力,前后夾擊,定能大破潼關。”
安祿山沉思片刻,點頭道:“此計甚好,但那幾條小道地勢復雜,行軍困難,你可有把握?”
史思明自信滿滿:“大帥放心,末將曾在這一帶征戰,對地形頗為熟悉,定能完成任務。”
安祿山一拍桌子:“好!就依你之計。崔乾祐,你挑選一批精明強干且熟悉地形的士兵,喬裝后混入潼關城內。待史思明得手,大軍攻城之時,你們便來個里應外合,務必一舉拿下潼關。”
崔乾祐領命而去,開始著手挑選人手,準備執行這一秘密計劃。史思明也迅速挑選了三千名精銳騎兵,這些騎兵皆是身經百戰,騎術精湛,適應復雜地形作戰。
而在潼關這邊,李玄深知安祿山不會善罷甘休,必定會卷土重來,且手段會更加陰險狡詐。他召集諸將,嚴肅地說道:“安祿山此次退兵,絕非放棄,而是在謀劃更險惡的陰謀。我們必須加強防備,不能有絲毫懈怠。”
高順成說道:“殿下,我們已對潼關的防御工事進行了加固,士兵們也士氣高昂,定能再次擊退叛軍。但我們也要警惕安祿山使出其他詭計。”
李玄點頭:“沒錯,除了加強城防,我們還要加大對潼關內外的巡查力度。安祿山很可能會派人混入城中,伺機而動。另外,密切關注叛軍營地的動靜,一有風吹草動,立刻來報。”
于是,唐軍在潼關城內展開了嚴密的排查,對來往行人仔細盤查,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之人。同時,派出更多的斥候,監視叛軍營地的一舉一動。
幾日后,崔乾祐挑選了五百名精銳士兵,讓他們換上百姓的服飾,攜帶少量武器,分成小隊,趁著夜色,悄悄地朝著潼關方向摸去。這些士兵皆是從軍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擅長潛行和偽裝,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唐軍的巡邏隊,逐漸靠近潼關。
其中一隊叛軍來到潼關城下,他們裝作是附近村莊躲避戰亂的百姓,想要進城尋求庇護。守城的唐軍士兵警惕地問道:“你們從何處而來?為何此時要進城?”
一名叛軍頭目哭訴道:“軍爺,我們是東邊村子的,安祿山的叛軍到處燒殺搶掠,我們實在沒辦法,只能來潼關尋求庇護,求軍爺行行好,讓我們進去吧。”
唐軍士兵仔細打量著他們,并未發現什么破綻,但依舊不敢大意:“你們先在此等候,我去通報一聲。”
就在這時,一名眼尖的唐軍士兵發現其中一人的鞋底有磨損,露出了里面的牛皮,這顯然不是普通百姓所穿的鞋子。他立刻警覺起來,大聲喊道:“有詐,這些人是叛軍!”
叛軍見事情敗露,立刻抽出武器,沖向城門。其他幾隊叛軍聽到動靜,也紛紛現身,一同朝著城門攻來。
李玄得知城外異動,迅速趕到城門。他見叛軍竟敢冒充百姓混入,怒不可遏:“這些逆賊,竟敢如此狡猾!將士們,給我殺,一個都不許放過!”
唐軍將士們迅速行動,與叛軍展開激烈戰斗。高順成一馬當先,手持長刀,沖入叛軍之中,如砍瓜切菜般斬殺叛軍。“兄弟們,殺退這些叛賊,讓他們有來無回!”高順成大聲喊道。
叛軍雖然勇猛,但畢竟人數有限,又被唐軍識破了計謀,頓時陷入困境。經過一番激戰,大部分叛軍被斬殺,只有少數人趁著混亂逃脫。
李玄看著地上的叛軍尸體,心中明白,安祿山的陰謀不會就此終止。此時,一名斥候匆匆來報:“殿下,發現叛軍有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隊伍,繞過潼關,向后方山區移動,行蹤十分可疑。”
李玄心中一驚,暗道不好:“難道安祿山又有新的陰謀?”他立刻意識到,這很可能是安祿山派來迂回突襲的部隊。
李玄迅速做出部署,他對高順成說道:“你立刻率領兩千名騎兵,沿著叛軍移動方向追去,務必阻止他們的行動。記住,不可輕敵,見機行事。”
高順成領命后,立刻點齊兩千騎兵,疾馳而去。李玄則留在潼關,繼續加強城防,以防安祿山趁機攻城。
高順成帶領騎兵一路追蹤,終于在一處山谷中發現了史思明的部隊。高順成觀察著山谷地形,只見兩側山峰陡峭,中間道路狹窄,是個設伏的好地方。他心中一動,決定在此伏擊叛軍。
高順成將騎兵分成兩隊,一隊埋伏在山谷左側,一隊埋伏在山谷右側,他自己則帶領一隊精銳騎兵,隱藏在山谷入口處。待史思明的部隊全部進入山谷后,高順成一聲令下:“放箭!”
山谷兩側頓時萬箭齊發,如雨般的箭矢射向叛軍騎兵。史思明沒想到會遭遇伏擊,頓時陣腳大亂。他大聲喊道:“將士們,不要慌亂,保持陣型!”
然而,唐軍的箭雨如注,叛軍騎兵紛紛中箭落馬。高順成見時機成熟,率領入口處的騎兵沖入山谷,與叛軍展開近身搏斗。
史思明揮舞著手中長槍,與高順成戰在一處。史思明槍術精湛,每一招都凌厲無比,高順成不敢大意,全力應對。兩人你來我往,大戰數十回合,難分勝負。
就在雙方激戰正酣時,史思明突然心生一計。他佯裝不敵,撥馬便走。高順成不知是計,拍馬追趕。史思明看準時機,突然轉身,一槍刺向高順成。高順成躲避不及,被史思明刺傷手臂。
但高順成并未退縮,他忍著傷痛,繼續與史思明戰斗。此時,唐軍騎兵在高順成的鼓舞下,奮勇殺敵,叛軍漸漸抵擋不住。
史思明見勢不妙,深知此次突襲計劃已失敗,再繼續下去恐怕會全軍覆沒。他果斷下令撤退,率領殘余部隊殺出一條血路,逃離了山谷。
高順成雖然未能全殲史思明的部隊,但成功阻止了他們迂回突襲潼關的計劃。他帶著受傷的手臂,回到潼關向李玄復命。
李玄看著高順成的傷勢,關切地說道:“高將軍,辛苦你了。此次你成功挫敗了安祿山的陰謀,居功至偉。好好養傷,待你傷愈,我們再一同抗擊叛軍。”
高順成抱拳說道:“多謝殿下關心,末將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安祿山必定還會有其他動作,我們不能放松警惕。”
李玄點頭,他深知,與安祿山的這場較量,將會愈發激烈和殘酷,而潼關的未來,依舊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在這個過程中,安祿山之子安慶緒也參與到了叛軍的謀劃之中。安慶緒雖不及安祿山那般老謀深算,但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在這場叛亂中建立功勛,以鞏固自己在叛軍內部的地位。他向安祿山進言道:“父親,史思明將軍此次行動雖未成功,但我們不能就此氣餒。孩兒認為,可利用我們在長安安插的眼線,散布謠言,擾亂唐軍軍心,同時再集結兵力,對潼關發動新一輪的猛攻。”
安祿山沉思片刻,覺得此計可行,點頭道:“緒兒,你所言有理。就依你之計,立刻安排人手去辦。”
安慶緒領命后,迅速著手準備。他派人秘密聯絡長安城內的眼線,讓他們在城中散布諸如“唐軍糧草不濟,即將棄守潼關”等謠言,企圖制造恐慌,擾亂民心和唐軍軍心。
而史思明回到營地后,心中滿是不甘。他的兒子史朝義在一旁安慰道:“父親,勝敗乃兵家常事,此次雖受挫,但我們可總結經驗,再尋破敵之策。孩兒愿隨父親一同出征,為父親分憂。”
史思明看著兒子,心中欣慰,說道:“朝義,你能如此想甚好。此次潼關之戰,讓我深知李玄此人不易對付。我們需從長計議,不可再貿然行動。”
史朝義點頭道:“父親,孩兒以為,我們可聯合其他尚未被唐軍瓦解的勢力,壯大我們的力量,再對潼關發動進攻,定能成功。”
史思明思索片刻,覺得兒子的建議頗有道理,決定進一步謀劃聯合其他勢力的事宜。
另一邊,高順成回到營帳養傷,他的兒子高鴻鵠聽聞父親受傷,心急如焚,立刻趕到營帳探望。高鴻鵠年輕氣盛,看著父親的傷勢,咬牙切齒道:“父親,這些叛軍實在可惡!待孩兒長大,定要追隨父親左右,殺盡叛賊,為您報仇!”
高順成看著兒子,欣慰地說道:“鴻鵠,為父受傷事小,只要你能牢記保家衛國的使命便好。待你成年,若有機會,定要為大唐效力,守護我們的山河。”
高鴻鵠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滿是堅定的光芒。
李玄這邊,也在密切關注著各方動態。他深知,叛軍不會輕易放棄,接下來的戰斗將會更加艱難。他一面加強潼關防御,一面派人調查長安城內謠言的源頭,試圖破解安祿山的陰謀,守護住潼關這道大唐的重要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