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潼關擊退安祿山的強攻后,李玄絲毫不敢懈怠。他深知,安祿山那狡猾且野心勃勃的逆賊,定會卷土重來,且手段或許更加陰狠狡詐。于是,李玄一面組織唐軍加固防御工事,一面派出大量斥候,密切監視叛軍的一舉一動。
李玄站在潼關城樓上,望著關外叛軍營地裊裊升起的炊煙,眉頭緊鎖,心中暗自思忖:“安祿山這幾日看似偃旗息鼓,實則必定在謀劃著更為險惡的陰謀。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這日,負責外圍偵察的斥候匆忙來報:“殿下,叛軍近日頻繁在營地周圍調動,似在集結兵力,且有小股部隊不斷向潼關兩側的山區移動,行為十分詭異。”
李玄心中一凜,他立刻意識到安祿山可能在策劃迂回包抄。“看來安祿山想繞過潼關正面防線,從側翼或后方突襲。傳我命令,加強潼關兩側山區的巡邏戒備,一旦發現叛軍蹤跡,立刻回報,不得有誤!”李玄神色嚴峻,迅速下達指令。
與此同時,李玄修書兩封,分別快馬送往長安和李亨駐地。在給唐玄宗的信中,他詳細匯報了叛軍的異常舉動,提醒陛下務必要加強長安周邊的防御,以防不測;給李亨的信中,他請求李亨增派兵力,支援潼關兩側的防御,并一同商討應對安祿山迂回戰術的策略。
然而,就在李玄緊鑼密鼓地部署防御時,朝廷內部卻再次泛起波瀾。一些與安祿山暗中勾結的大臣,趁機在朝堂上散布謠言,稱李玄擁兵自重,故意拖延平叛,實則想與安祿山暗中媾和,以謀取私利。這些謠言如毒瘤般在朝堂上迅速蔓延,一時間,不少大臣對李玄產生了質疑。
遠在潼關的李玄對此一無所知,他正全身心地投入到防御準備中。他親自帶領一隊士兵,沿著潼關兩側的山路巡查,仔細查看每一處可能的進攻路線,指導士兵們設置障礙,布置陷阱。
“這里地勢險要,是叛軍可能的突破口,多設些拒馬和絆馬索,再安排弓弩手埋伏在兩側的山壁上,一旦叛軍出現,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李玄一邊指揮,一邊向士兵們叮囑。
而在長安,李亨得知朝堂上針對李玄的謠言后,心急如焚。他立刻進宮面見唐玄宗,焦急地說道:“父皇,這些謠言純屬無稽之談!九弟一心為國,在潼關浴血奮戰,擊退叛軍多次進攻,怎會與安祿山勾結?這分明是安祿山的奸計,意圖離間我朝君臣,擾亂軍心!”
唐玄宗此時也陷入了兩難境地,他深知李玄的忠誠,但謠言的傳播讓他不得不有所顧慮。“亨兒,朕也相信李玄不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但如今謠言四起,若不加以處理,恐怕會影響朝堂穩定,也會動搖軍心。”
李泌也在一旁進諫:“陛下,當務之急是查清謠言源頭,嚴懲造謠之人,以正視聽。同時,應盡快派人前往潼關,傳達陛下對李玄的信任,讓他安心御敵,莫要因這些謠言分心。”
唐玄宗采納了李泌的建議,下令徹查謠言,并派一位心腹大臣攜帶詔書前往潼關,向李玄表達朝廷對他的信任,同時帶去了犒賞三軍的物資。
當使者抵達潼關,將詔書和物資交到李玄手中時,李玄心中百感交集。他跪地謝恩,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陛下如此信任兒臣,兒臣定當以死報國,絕不辜負父皇的期望!”
然而,此時安祿山派出的迂回部隊已悄悄潛入山區。這支部隊皆是安祿山精心挑選的精銳,他們熟悉山地作戰,行動迅速且隱秘。在一名經驗豐富的將領帶領下,他們避開了唐軍的巡邏隊,逐漸接近潼關后方的一處薄弱防線。
這日深夜,月色朦朧,叛軍迂回部隊悄悄靠近了唐軍的一處營地。營地內的唐軍將士們在連日的緊張防御后,正處于疲憊的熟睡中,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的臨近。
叛軍將領一揮手,叛軍們如鬼魅般迅速沖向唐軍營地。他們手持利刃,悄無聲息地解決了營地外的崗哨,然后沖進營地,對著熟睡的唐軍發起突然襲擊。一時間,喊殺聲、慘叫聲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正在營帳內研究地圖的李玄聽到外面的動靜,心中暗叫不好。他迅速拿起佩劍,沖出營帳。只見營地里火光沖天,叛軍如惡狼般四處砍殺。李玄怒目圓睜,大聲喊道:“將士們,不要慌亂,隨我殺敵!”
李玄揮舞著佩劍,沖入叛軍之中。他劍法凌厲,瞬間便斬殺數人。在他的帶領下,唐軍將士們迅速回過神來,紛紛拿起武器,與叛軍展開殊死搏斗。
“殺盡逆賊,保衛潼關!”唐軍將士們怒吼著,士氣大振。雖然叛軍來勢洶洶,但唐軍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對潼關的堅守決心,逐漸穩住了陣腳。
然而,叛軍源源不斷地涌入營地,雙方陷入了激烈的混戰。李玄深知,若不盡快擊退叛軍,一旦讓他們突破營地,后果將不堪設想。他一邊奮力殺敵,一邊觀察著戰場局勢,尋找著破敵之策。
突然,李玄看到叛軍后方出現了一絲混亂。原來是附近巡邏的唐軍聽到喊殺聲,趕來支援。李玄心中大喜,他抓住這個機會,大聲喊道:“將士們,援軍到了,跟我一起反擊,把叛軍趕出去!”
唐軍將士們聽聞援軍到來,士氣倍增。他們在李玄的帶領下,前后夾擊,對叛軍展開猛烈反擊。叛軍在唐軍的兩面夾擊下,漸漸抵擋不住,開始向后撤退。
李玄豈會放過這個機會,他率領唐軍乘勝追擊,一路將叛軍趕出了營地。經過一番激戰,唐軍成功擊退了叛軍的突襲,但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望著營地內傷亡的將士,李玄心中悲痛萬分。他知道,安祿山的陰謀并未就此破滅,更大的危機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