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嗩吶 | 白事風云
- 江山棋局
- 蕭火杉
- 3225字
- 2025-06-16 07:20:29
雞叫三遍時,阿毛已經蹲在灶臺前吹火。蘆葦桿插在水碗里,咕嘟咕嘟冒著泡。他的腮幫子酸得發脹,腰間的銅鈴鐺隨著氣息顫動,發出細碎的聲響。
“氣不夠長。“李三爺的聲音從身后傳來,“肚子使勁,像提水桶那樣。“
阿毛憋得臉通紅,突然“噗“的一聲,水花濺了滿臉。鈴鐺當啷一響,氣泡斷了。
“再來。“李三爺把一碗紅薯粥放在桌上,“吹夠一百個才能吃。“
阿毛抹了把臉,重新含住蘆葦桿。這半個月,他的嘴唇磨出了繭子,舌尖總是帶著淡淡的血腥味。但最難受的不是嘴,是腰——李三爺要求他練氣時鈴鐺不能響,可那該死的銅鈴稍一動就叮當作響。
窗外飄來電子琴的聲音,是歌舞廳早場開始了。阿毛一走神,又嗆了口水。
“專心!“李三爺的煙袋鍋敲在桌沿上,“死人可不管你有沒有伴奏!“
話音剛落,院門突然被拍得山響。一個穿孝服的年輕人闖進來,額頭上的汗珠在晨光中閃閃發亮。
“三爺!我家老爺子……走了……“年輕人喘著粗氣,“爹臨終指名要您吹《哭皇天》……“
李三爺的煙袋停在半空:“趙老爺子?“
“是。請的是明兒下晌的吉時。“年輕人瞥了眼阿毛,“這位是……?“
“我徒弟。“李三爺站起身,“回去告訴你爹,'同樂班'準點到。“
年輕人欲言又止:“那個……馬老板他們也……“
“電子琴?“李三爺的臉沉了下來。
“我爹做的主……“年輕人尷尬地搓著手,“說兩邊都請,熱鬧……“
李三爺的煙袋鍋在桌角磕出一聲悶響:“行啊,讓馬老板等著瞧熱鬧吧。“
送走孝子,李三爺從床底下拖出個樟木箱子。箱蓋打開的瞬間,阿毛聞到一股陳年的松香味。箱子里整齊地擺著幾卷白布、一捆竹哨,還有把比“大青竹“更粗更長的嗩吶,銅碗上纏著黑紗。
“這是……“
“喪事專用的'老黑'。“李三爺輕輕撫過嗩吶,“二十年沒動過了。“
阿毛注意到師父的手指在微微發抖。
“去村口買刀黃表紙。“李三爺摸出幾個硬幣,“再扯七尺白布。“
阿毛跑出門時,聽見身后傳來一聲悠長的嘆息。
村口小賣部門前聚著幾個人,見他來了,議論聲戛然而止。阿毛低著頭遞上錢:“黃表紙,還有白布……“
“喲,小老響器來啦?“老板娘嗓門尖利,“聽說你們明兒跟馬老板打擂臺?“
阿毛的耳根燒了起來。他沒吭聲,接過紙和布就要走,卻被一個穿喇叭褲的年輕人攔住。
“小子,“年輕人嘴里噴出煙味,“知道現在一場白事多少錢嗎?電子琴八十,你們那破銅爛鐵頂多二十!“
阿毛攥緊拳頭,布匹在懷里發出輕微的撕裂聲。
“馬哥說了,“年輕人湊得更近,“趁早改行,省得……“
“阿毛!“
一聲暴喝嚇得年輕人一哆嗦。李三爺不知何時出現在街角,藍布衫洗得發白,在人群中卻像柄出鞘的劍。
年輕人灰溜溜地走了。阿毛小跑過去,發現師父手里提著個油紙包,散發出熟肉香氣。
“羊雜湯。“李三爺把紙包塞給他,“吃飽了下午練《吊孝》。“
回去的路上,電子琴聲從歌舞廳二樓窗口傾瀉而下,是一首歡快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
第二天正午,趙家院子里已經搭起靈棚。阿毛跟在李三爺身后,懷里抱著嗩吶匣子。他穿著連夜趕制的白布孝褂,腰間銅鈴用布條纏住了,走路時不再作響。
靈棚前擺著兩張桌子:左邊是李三爺的嗩吶,右邊是馬老板的電子琴,還配著個戴蛤蟆鏡的鼓手。馬老板穿著黑西裝,胸前別著白花,正跟主家說著什么,見他們來了,故意把音量旋鈕擰到最大,電子合成版的《大悲咒》震得靈幡直晃。
“三爺……“阿毛的嗓子發緊。
“沉住氣。“李三爺面不改色,從匣子里取出“老黑“,用酒擦了擦銅碗。
孝子過來行禮:“三爺,按老規矩,得先'三吹三打'……“
李三爺點點頭,對阿毛說:“記著,豫中喪葬,先吹《開靈》,再打《三通鼓》,接著是《吊孝》、《哭墳》、《送魂》,最后《入土為安》。“
馬老板在那邊嗤笑一聲:“老古董!現在誰還記這些?我們直接《常回家看看》!“
李三爺沒搭理,從懷里掏出個銅鈴鐺,掛在靈棚柱子上。“第一吹,《開靈》——“
“老黑“的聲音驟然響起,像一把鈍刀劃開凝固的空氣。阿毛渾身一顫——這調子他從未聽過,低沉嘶啞,仿佛從地底傳來。靈棚下的女眷們突然放聲大哭,連電子琴那邊的鼓手都摘下了墨鏡。
三遍《開靈》吹罷,李三爺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沖阿毛使了個眼色,阿毛趕緊遞上水葫蘆。老人含了口水,卻不咽下,只是漱了漱又吐回葫蘆里。
“第二打,《三通鼓》。“李三爺從包袱里取出面皮鼓,“你看好。“
鼓槌落下時,阿毛差點跳起來——那根本不是鼓聲,而是一連串的悶雷!李三爺的手腕靈活地翻動,時而重如千鈞,時而輕若蚊鳴。最神奇的是,每段鼓點結束,他都會用鼓槌在鼓邊敲出清脆的“叮“聲,像畫龍點睛。
“這是'醒鼓'。“李三爺喘著氣解釋,“告訴亡魂該上路了。“
馬老板那邊坐不住了。電子琴突然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好人一生平安》,還夾雜著架子鼓的咚咚聲。幾個年輕人圍了過去,孝子們的目光也開始游移。
李三爺的腮幫子繃出兩道棱。他放下皮鼓,重新拿起“老黑“。
“第三吹,《哭墳》。“
這一次,嗩吶聲變了調。高亢處如孤雁哀鳴,低沉時似老牛喘息。更絕的是,李三爺時不時用喉頭發出嗚咽般的顫音,與嗩吶聲交織在一起,活脫脫就是個老人在墳頭哭訴。靈棚下的哭聲更響了,連幫忙的鄰居都開始抹眼淚。
阿毛突然發現師父的眼神變了——李三爺直勾勾地盯著靈桌上的遺像,指法雖然依舊精準,可眼角卻閃著水光。那張泛黃的照片里,趙老爺子穿著中山裝,笑容拘謹。
“師父……“阿毛小聲喚道。
李三爺恍若未聞,曲調卻突然一轉,加入了即興的哭喪調:“我那老哥哥哎——“這一嗓子出來,滿院皆驚。豫中農村特有的哭喪調,字字帶血,聲聲含淚,把電子琴的聲音完全蓋了過去。
馬老板臉色鐵青,猛地拔掉了電源線。
午后的陽光毒辣起來。李三爺吹完《哭墳》,汗如雨下,藍布衫后背濕透了一大片。阿毛扶他坐到槐樹蔭下,老人卻推開他的手:“去幫他們燒紙馬。“
紙馬擺在靈棚西側,是用竹篾和黃表紙扎的,足有半人高。阿毛蹲在火盆前,看著火焰一點點吞噬紙馬的鬃毛。熱浪撲面而來,熏得他眼睛發酸。
透過跳躍的火苗,他看見李三爺獨自站在靈棚角落,用袖子飛快地擦了擦眼睛。老人面前是趙老爺子的棺材,漆黑發亮,像一口深井。
“喂,小嗩吶手。“
阿毛回頭,看見馬老板的鼓手蹲在他身后,蛤蟆鏡推到了頭頂。
“你師父……跟死者認識?“
阿毛點點頭:“趙老爺子以前……常來聽師父吹《小放牛》。“
鼓手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從兜里掏出個東西塞給阿毛:“給你師父。別說是我給的。“
那是個小塑料瓶,標簽上寫著“速效救心丸“。
黃昏時分,儀式進行到《送魂》。李三爺的臉色已經發白,可當孝子過來請求加一段《大悲調》時,他還是點了點頭。
“師父……“阿毛擔憂地看著他。
“不打緊。“李三爺含了片藥,“你仔細聽這段。“
《大悲調》起音很低,像地底涌出的暗流。但隨著旋律推進,音調越來越高,最后竟在同一個音上持續了整整一分鐘!阿毛看得真切——李三爺用的是循環換氣法,鼻孔吸氣,嘴巴吐氣,腮幫子鼓得像塞了兩個雞蛋。
最后一個音結束時,滿院寂靜。連馬老板都忘了按琴鍵。
突然,電子琴那邊傳來“啪“的一聲——鼓手把鼓槌折斷了。
“我退出。“鼓手摘下墨鏡,“這錢……我賺不了。“
馬老板的臉漲成了豬肝色。他剛要發作,孝子卻走過來,往李三爺的銅碗里放了五張十元鈔票。
“三爺,我爹……走得體面。“
回程的路上,夕陽把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李三爺走得很慢,時不時按一下胸口。阿毛抱著嗩吶匣子,腰間的鈴鐺不知何時松開了,隨著步伐發出細碎的聲響。
“師父,您和趙老爺子……“
“五八年,一個戲班的。“李三爺望著遠處的麥田,“饑荒那年,他省下半個饃給我……“
阿毛想起銅碗里混著沙子的飯粒,不說話了。
路過歌舞廳時,電子琴聲依舊喧鬧。李三爺突然停下腳步,從懷里掏出“老黑“,對著歌舞廳二樓窗口吹了一個長音。那聲音又尖又利,像把錐子刺穿耳膜。二樓的電子琴戛然而止,接著是氣急敗壞的咒罵聲。
李三爺收起嗩吶,嘴角微微上揚:“走吧,回家教你《百鳥朝鳳》的引子。“
阿毛小跑著跟上,腰間的銅鈴叮叮當當,像一串歡快的笑聲。他忽然覺得,懷里抱著的不是樂器,而是一把能斬斷黑暗的利劍。
夜色漸濃,遠處的麥浪在月光下起伏,如同無聲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