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骨興寄:唐宋散文十二講
- 高璐
- 470字
- 2025-04-08 19:10:47
第一講 魏徵與王績:初唐時期的仕與隱
唐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國家百廢待興,尚未出現我們后來所稱道的“貞觀之治”。經過隋末的社會動蕩之后,人口銳減,人才匱乏,而政府的運轉卻不能有片刻停止,因此唐王朝建立之初所選用的官員,一部分來自前朝遺留的文學士人,另一部分則來自各路諸侯的烽火之間。在前朝遺留的文學士人中,王績堪稱隱逸的代表。他盡管應唐朝的征召出來做官,但很快又回歸鄉野,希望過一種貼近自然、與世無爭的生活。即使唐朝初建,盛世將啟,于他而言似乎未嘗動心。這種行為的思想根源,恐怕還要從他的前半生所經歷的世道喪亂中去尋找答案。與王績處世態度截然相反的是魏徵,盡管他同王績一樣身處隋末的鐵血時代,但他選擇的卻是另一條道路。在天下大亂之際,他審時度勢地輾轉于混戰的諸侯之間;在唐朝建立后,他又以過人的謀略與堅毅的品格輔佐唐太宗李世民開創盛世。這固然有時代與形勢的因素推波助瀾,但也與他始終渴求實現自我價值的進取心態息息相關。魏徵和王績,其實是隋唐易代之際兩類士人的代表,進入唐朝后,他們又分別通過個人的選擇呈現了初唐時期出仕與歸隱的不同社會文化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