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中國古代散文具有非常悠久的發展歷程,其產生可以上溯到上古時期的官府文書。唐宋散文則是中國古代散文發展長河中的一個新高峰,它繼承了先秦兩漢時期散文的創作傳統,同時還吸收了六朝駢文中的一些藝術技巧,在這些基礎上形成了具有自身文學特色和審美意蘊的優秀作品。其中所確立的書寫范式和展現的藝術力量,又深深影響了明清散文的創作。即使是在現代白話文興起一個世紀后的當下,唐宋散文的章法結構、語言藝術仍對今天的寫作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中國散文史的發展,按照前人的意見,大致可以分為先唐和唐以后兩個階段。先唐時期是古代散文產生和發展時期。文學史家認為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尚書》,它是上古官府文書的總匯,在作為歷史典籍的同時,也已經具備了一些基本的文學特征?!渡袝分械奈恼陆Y構趨于完整,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口吻和語氣,有些篇章注重語言的形象化,有些篇章則注重對場面的具體描寫。后世的制誥、詔令、章奏,都明顯地受它的影響。由于《尚書》距離我們的時代太過于遙遠,其中的一些記言文章佶屈艱深,晦澀難懂。所謂“周誥殷盤,佶屈聱牙”,[1]從這種描述中可以窺見上古散文的最初面貌。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孕育出了各種新的思想,它們互相不斷碰撞,迸發出耀眼的火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情狀。散文在該時期也進入了全面興盛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歷史散文與諸子散文,前者以《春秋左氏傳》《戰國策》《國語》等為代表,后者以《老子》《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為代表。這些散文言語犀利、情采并茂,力求在表達上具有最大的說服力和鼓動性,從而展現出一種嶄新的文風。不僅如此,這些散文還非常善于運用比喻和寓言,把道理講得深入淺出、富有啟發意義。其中的許多小故事寫得饒有風趣,常隱含著耐人尋味的意旨,成為流傳后世的成語典故。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狡兔三窟”“南轅北轍”“鷸蚌相爭”“亡羊補牢”等成語,沿用至今,極具生命力。大家在學生時期或許已經接觸過一部分這類文章,譬如《燭之武退秦師》《城濮之戰》《孟子見梁惠王》《逍遙游》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篇。

兩漢散文藝術又在前代基礎上有了新的突破。司馬遷以生命的體驗來實現立言的崇高目標。他飽含著深厚的情感運筆行文,使《史記》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出磅礴的氣概和雄渾剛健的藝術力量,對后世傳記文學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漢初賈誼、晁錯、枚乘、鄒陽等人創作的政論文風格樸實,議論酣暢,意氣縱橫,盡所欲言,具有將說理與情感、氣勢、形象相結合而動人心魄的特色?!痘茨献印吩诶^承先秦道家思想基礎上,吸收諸子百家學說,融會貫通而成。它旁涉奇物異類、鬼神靈怪,保存了許多神話材料,呈現出宏大雄奇的特色。東漢時期,班固的《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以實錄精神敘寫社會各階層人物,平實中見生動,與《史記》一道,堪稱后世傳記文學的典范。整體來看,漢代散文風格樸實,造詣突出,得到了后世的有力肯定,唐宋以來的諸多習文者也往往以三代兩漢文章作為學習的典范。

魏晉時期,社會政治環境的改變促成了思想新變,散文也從史學、經學中獨立出來,政教色彩減弱,表現出通脫自由、持論清峻的文藝特征。建安、黃初時期的散文,曹魏成就最高,吳、蜀次之。劉師培在《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中指出,曹魏散文與漢代散文不同之處在于:“書檄之文,騁詞以張勢,一也;論說之文,漸事校練名理;奏疏之文,質直而摒華,二也?!?a id="w2">[2]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質樸簡明,曹丕《與吳質書》情真意切,諸葛亮《出師表》文辭篤實,忠悃之情躍然紙上。魏晉之際,受到玄學清談風氣的影響,散文或為玄理之辯,或多憤世之詞。嵇康思想新穎深刻,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3]其代表作《與山巨源絕交書》立意超俗,行文精練。阮籍的《大人先生傳》灑脫奔放,語重意奇,發前人之所未發。

西晉散文注重形式技巧,情文兼善。李密《陳情表》剖陳深衷,言辭懇切,筆調哀婉,君主為之動容。潘岳、陸機則以辭采華麗著稱,前者為文言情至深,善為哀辭;后者天才秀逸,下筆藻翰精美。東晉散文受到玄學和儒學的雙重影響,審美風格趨于平淡。王羲之《蘭亭集序》,情理融會自然,清雋瀟灑;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高標卓立,《桃花源記》樸淡淺凈。這一時期文體駢儷化的風氣逐漸盛行了起來,出現了全篇以雙句為主,講究對仗的工整和聲律的鏗鏘的駢文。這種創作風氣在南朝時期進一步發展,文章駢儷的形式更加精巧,華靡的時代風尚也于此推波助瀾,使得無韻的散文被歸入“筆”,即應用文的范疇,文體功能被逐漸削弱,創作呈現衰頹之勢。這一時期,除了部分歷史地理類的著作,如酈道元《水經注》、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外,散文基本上被駢文取代。

不僅如此,即使是在原本屬于散文寫作的范疇內,駢文也經?!伴W亮登場”,大大擠占了散文的空間。在范曄《后漢書》中,駢文時時見諸字里行間,其論馬援曰:“夫利不在身,以之謀事則智;慮不私己,以之斷義必厲?!?a id="w4">[4]駢體行文,堆疊拖沓,和《史記》《漢書》的行文利落相比,讓人感到閱讀起來不夠流暢灑脫。文章駢儷化大行其道的趨勢在當時也受到了一些反對。西魏宇文泰把蘇綽模仿《尚書》所作的《大誥》定為各種體裁文章的“準式”。隋文帝楊堅下詔命令“公私之翰,并宜實錄”,并治罪以華艷詞句寫文表的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治書侍御史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稱:

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于是閭里童昏,貴游總丱,未窺六甲,先制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勛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圣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及大隋受命,圣道聿興,屏黜輕浮,遏止華偽。自非懷經抱質,志道依仁,不得引預搢紳,參廁纓冕。開皇四年,普詔天下,公私之翰,并宜實錄。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馬幼之文表華艷,付所司治罪。自是公卿大臣,咸知正路,莫不鉆仰墳集,棄絕華綺,擇先王之令典,行大道于茲世。[5]

但文風的流行似乎是有“慣性”的,它并不一定隨著某個王朝的結束就戛然而止。隋文帝的行政命令沒能有效解決文風問題。散文的真正復興,要等到中唐韓愈、柳宗元登上文學發展的歷史舞臺以后。在此之前,從初唐到中唐,許多文人為文風的改變做出了探索和嘗試。梁肅在《補闕李君前集序》中稱:“唐有天下幾二百載,而文章三變。初則廣漢陳子昂以風雅革浮侈;次則燕國張公說以宏茂廣波瀾;天寶已還,則李員外(李華)、蕭功曹(蕭穎士)、賈常侍、獨孤常州(獨孤及)比肩而出,故其道益熾?!?a id="w6">[6]也就是說,在韓愈、柳宗元發起古文運動之前,唐代的散文至少已經出現了三次變化。按照葛曉音先生的觀點,初盛唐散文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唐太宗貞觀元年到唐高宗時期,代表作品有魏徵的《論政事疏》《十漸疏》《論治道疏》、王績的《五斗先生傳》《醉鄉記》《答馮子華處士書》等散文。第二階段是武則天至唐中宗時期,這一時期由于武后愛好文章辭采,講求對偶、雕琢辭藻的駢文幾乎占領了文章創作的所有領域。在這一時期的文士中,筆者認為陳子昂(661~702)很值得注意,他的《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倡恢復古道,反對雕飾,強調比興寄托,實際上為后來的文學創作掃清了障礙。第三階段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713~756)到唐德宗貞元年間(785~805)之前。這時期代表作品更為豐富,如張說《兵部尚書代國公贈少保郭公行狀》、張九齡《敕安西節度使王斛斯書》、李白《與韓荊州書》、王昌齡《上李侍郎文》、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招素上人彈琴簡》、李華《吊古戰場文》、元結《右溪記》等散文都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7]這個劃分方法條理清晰,能使我們迅速概覽初盛唐散文的基本面貌。

在本書中,初盛唐散文部分主要由前三講組成。分別是“魏徵與王績:初唐時期的仕與隱”、“陳子昂:風骨與興寄的呼喚”和“李白與王維:盛唐的信箋”,均以作家為線索,向外關聯其時代風尚,向內探討其創作特征。此后的第四講“韓愈:‘文起八代之衰’”、第五講“柳宗元:‘獨釣寒江雪’”,則圍繞韓愈、柳宗元的散文創作展開。韓愈一生宗經明道,堪稱一代宗師。他的議論氣勢充沛、先聲奪人,《論佛骨表》義正辭直,充滿情感張力,后世稱其“允為有唐一代儒宗”。[8]他筆下的人物則活靈活現、各異其面,如張巡之嚴肅剛毅,南霽云之豪氣干云,賀蘭進明之陰險狡獪,無不聲口畢肖,讀之使人猶如身臨其境。柳宗元的創作則“牢籠百態”,摹景、寫人、狀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他的“永州八記”將自然山水與主體人格相聯系,借山水之形勝抒胸臆之郁結,對后世山水游記的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他的寓言散文則因物設譬、意味深長,《三戒》《蝂傳》都是流傳千古的名篇。

自韓柳以后,散文創作者雖然不少,但他們的成就并未超過韓柳。至晚唐,駢文又重新占據了文壇主流地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韓門弟子的散文雖然語言暢達、條理清晰,但對于散文的文學性不太關注。他們的散文敘述詳盡卻缺乏感染力,因此難以動人心魄。其次,一些作者在文章中喜歡使用冷僻、怪異的字詞,其本意是借此產生一種令人過目難忘的陌生感和新鮮感,實際上卻使文章晦澀難懂。生造出的詞句使人不知所云,因此流傳不廣。最后,散文本身具有應用性特征,在實際書寫中又與具體事件、名物、人際交往相關聯,創作者如果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敷衍為文,就很難把散文的精神氣格表現出來。這種情況也向我們揭示出,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是一個漫長的歷程,它的成就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許多優秀的作家參與其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盡管如此,仍有一些散文作家作品值得我們關注。為拾“遺珠”,本書第六講“吉光片羽:唐代散文遺珠”選擇了天寶時期李華的《吊古戰場文》、中唐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晚唐皮日休的《讀司馬法》進行賞析。由此,唐代散文中的名作庶幾一覽無遺。

宋初文風沿襲晚唐五代,纖秾有余而未見自家面目。其后,又有“西昆體”“太學體”等風格陸續主導文壇,前者傷于“綴風月,弄花草”,[9]后者又流于艱澀險怪、脫離實際。這一階段可謂北宋初期文學發展的“曲折探索”時期。本書第七講“風雅再臨:北宋初期的散文”對宋初散文的發展脈絡進行梳理與介紹,并圍繞王禹偁《黃岡竹樓記》、范仲淹《岳陽樓記》兩篇名作分別設置章節進行精講。經過柳開、王禹偁、范仲淹等人的不懈努力,至嘉祐二年(1057)歐陽修知貢舉,文風變革由此打開了新局面。此后,以蘇軾為代表的一批文學新人登上了文壇,他們紛紛寫出時代的悲歡與心中的歌哭,為北宋散文創作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第八講“歐陽修:‘醉翁’的胸襟”圍繞歐陽修的生平經歷與文學貢獻展開。他的名作《醉翁亭記》和《祭石曼卿文》膾炙人口,在這一講中我們也會逐一賞析。曾鞏和王安石既是摯友,又是當世一流的文學家,第九講“曾鞏與王安石:平和簡練不尋?!本鸵运麄兌藶橹行倪M行相關作品分析。曾鞏《醒心亭記》和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又都與歐陽修有直接關系,故而第八講、第九講也可以被視為一個單元組合。第十講“蘇洵與蘇轍:勁健沉穩有余響”、第十一講“蘇軾:‘坡仙’的文法”則以“三蘇”的創作為中心,也可以視為一個單元組合。蘇洵的《六國論》縱橫恣肆、氣勢恢宏,蘇轍的《武昌九曲亭記》敘述細膩、靈動如畫,而蘇軾更以其不世出的天才之力,為中國古代散文藝術長廊貢獻了諸多名篇,《留侯論》《日喻》說理生動,前后《赤壁賦》珠聯璧合,均堪稱傳世名篇,使人感到回味無窮。

除了以上名家外,宋代還有兩位作家值得我們關注。其中一位是女作家李清照,她在《金石錄后序》中敘述生平坎坷,行文綿密,極富真情實感。另一位是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在《指南錄后序》中寫盡一腔悲憤,其中所流露出的拳拳愛國之情,千載之后仍動人心魄。由此形成第十二講“李清照與文天祥:憂國傷時正氣彰”的主要內容。

以上就是本書所精選精講的20位唐宋散文名家名作。從魏徵、王績、陳子昂、李白、王維、李華,到韓愈、柳宗元、白居易、皮日休;從王禹偁、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曾鞏、“三蘇”,到李清照、文天祥。他們的作品獨出機杼,膾炙人口,或引經據典發人深省,或慷慨激昂飽含衷情,從中可窺見唐宋散文的創作理路、作家本人的人生際遇和唐宋社會轉型期的宏大時代變遷。

唐宋散文對后世散文創作的影響極為深遠,歷代傳誦不衰。明清散文的發展受到了唐宋散文的直接影響,劉基在《賣柑者言》中借小販之口,對世道人心進行了犀利的諷刺,其中隱約可見柳宗元的寓言筆法。宋濂《秦士錄》中的人物細節飽滿,神采飛揚,與韓愈《張中丞傳后敘》可謂一脈相承?!短一拘揿娦颉贰董h翠亭記》,下筆清秀簡潔,又好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至明代中期,“唐宋派”崛起于文壇,大力提倡學習唐宋散文。茅坤編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鈔》選輯了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八家文章共164卷。其中對每家又各附有解析性的說明。這個選本在當時和后世有很大影響,成為千萬讀書人初學文章的門徑,幾百年來盛行不衰。“唐宋八大家”的說法也由此流行開來。清代古文名家輩出,桐城派的古文創作引領了一代風氣。以姚鼐、劉大櫆、方苞為代表,他們寫文章師法歐陽修和曾鞏,要求立論鮮明,語言簡潔順暢。桐城派弟子甚多,其文學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以后,白話文寫作逐漸流行起來,但唐宋散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學創作典范,仍然對我們今天的語言表達與文章書寫具有重要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1] 韓愈著,馬其昶校注,馬茂元整理《韓昌黎文集校注》卷一《進學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第54頁。

[2]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第三課“論漢魏之際文學變遷”,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第35頁。

[3] 嵇康著,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卷六《釋私論一首》,中華書局,2016,第402頁。

[4] 《后漢書》卷二四《馬援傳》,中華書局,1965,第852頁。

[5] 《文苑英華》卷六七九《上隋高祖革文華書》,中華書局,1966,第3502頁。

[6] 《全唐文》卷五一八《補闕李君前集序》,中華書局,1983,第5261頁。

[7] 葛曉音:《唐宋散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第3~6頁。

[8] 康熙御選,徐乾學等輯注《御選古文淵鑒》卷三五《論佛骨表》,文淵閣四庫影印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第1頁。

[9] 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卷五,陳植鍔點校,中華書局,1984,第62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都| 五家渠市| 武功县| 盖州市| 富蕴县| 乐都县| 栾城县| 历史| 沅江市| 霍州市| 阜南县| 儋州市| 育儿| 南城县| 察雅县| 延吉市| 通化县| 涡阳县| 尖扎县| 临猗县| 肇州县| 南召县| 淮滨县| 英超| 连云港市| 达州市| 汽车| 宾阳县| 五家渠市| 固镇县| 田林县| 苏尼特右旗| 阳东县| 田林县| 岗巴县| 赣州市| 永川市| 西乡县| 甘谷县| 南平市|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