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和東南亞國家華人價值觀比較
- 王嘉順
- 1577字
- 2025-04-08 21:04:54
打造優秀學術著作 助力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
——《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文庫》總序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進一步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推進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智慧和力量,具有突出的意義和價值。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引領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決事關黨和國家全局性、根本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認真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類向何處去”的時代之題,發揮好哲學社會科學傳播中國聲音、中國理論、中國思想的特殊作用,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積極貢獻。
華僑大學作為僑校,以僑而生,因僑而興,多年來始終堅持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在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發展模式。新時代新征程,學校積極融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偉大事業之中,努力為教師更好發揮學術創造力、打造精品力作提供優質平臺,一大批優秀成果得以涌現。依托僑校優勢,堅持以僑立校,為僑服務,學校積極組織開展涉僑研究,努力打造具有僑校特色的新型智庫,在中華文化傳承傳播、海外華文教育、僑務理論與政策、僑務公共外交、華商研究、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東南亞國別與區域研究、海外宗教文化研究等諸多領域形成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先后推出了以《華僑華人藍皮書:華僑華人研究報告》《世界華文教育年鑒》《泰國藍皮書:泰國研究報告》《海絲藍皮書: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報告》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成果。
《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文庫》是“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著作專項資助計劃”資助出版的成果,自2013年以來,已資助出版68部學術著作,內容涵蓋馬克思主義理論、哲學、法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國際政治等基礎理論與重大實踐研究,選題緊扣時代問題和人民需求,致力于解決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新任務,凝聚著華僑大學教師的心力與智慧,充分體現了他們多年圍繞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進行的研判和思考。已出版的學術著作,先后獲得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9項,獲得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得到了同行專家和學術共同體的認可與好評,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圍繞黨和國家推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大歷史任務,華僑大學將繼續推進《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文庫》的出版工作,鼓勵更多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教師勇攀學術高峰,努力推出更多造福于國家與人民的精品力作。
今后,我們將以更大的決心、更寬廣的視野、更有效的措施、更優質的服務,推動華僑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貢獻。
華僑大學黨委書記 徐西鵬
2023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