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競爭情報:企業危機管理利器
- 徐芳
- 1860字
- 2025-04-08 19:59:21
序
數智賦能環境下,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進,使得企業在經營活動中的依賴性和相關性變得越來越復雜和多樣化。企業所面臨的競爭環境是動態的、不確定的,危機應對已成為企業管理的常態。一項對《財富》全球500強企業CEO的調查數據顯示:80%的受訪者表示像面對稅收和生存一樣,危機也已經成為一個企業不可避免的事實。企業隨時可能發生經營、管理、制度、技術、產品、價格、人才、財務、信譽等各種危機。華為芯片危機事件、“聯想撤出中國”謠言事件以及TikTok(抖音)事件等眾多危機案例,可以很好地支持企業危機管理的研究。由此可見,危機管理及其效率的提高已經成為企業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競爭情報有環境監測、市場預警、對手分析、決策支持等功能。競爭情報能讓企業主動地跟蹤競爭環境和競爭對手的動向,避免企業受到競爭對手的突然襲擊,可以提高企業危機管理的效率。因而,可以認為,構建基于危機生命周期的企業競爭情報機制不失為提高企業危機管理效率、幫助企業解決危機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新思路。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專著《競爭情報——企業危機管理利器》,綜合運用了問卷調查、案例研究等研究方法,對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了較為系統、深入的研究,構建了基于危機生命周期的企業競爭情報機制的理論模型及其運行模式。作為我國競爭情報研究領域的一部力作,這部專著的出版,從危機管理的新視角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競爭情報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
讀完這部專著,可以概括出兩個特色。
第一,對競爭情報與危機生命周期的內在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在回顧競爭情報理論、危機生命周期理論的基礎上,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了來自競爭情報和危機管理領域專家學者、企業管理人員的368份有效樣本數據,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多元數理統計方法對競爭情報與危機生命周期內在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為基于危機生命周期的企業競爭情報機制理論模型的構建和該理論模型主要影響因素的提取,提供了有力的實證數據支持。
第二,案例研究資料較為豐富。以9個內容豐富的企業危機管理案例為基礎,運用“病毒式”和“滾雪球式”傳播理論,“蝴蝶效應”、“溫水煮青蛙”以及“弱信號”等理論,分析了危機生命周期中潛伏期、爆發期以及平復期三個階段各自主要的危機特征和危機管理的關鍵任務,構建了保證該理論模型實際應用的三個關鍵運行模式——危機潛伏期的企業競爭情報預警模式、危機爆發期的企業競爭情報溝通模式以及危機平復期的企業競爭情報評估模式,從而為本書構建的理論模型的實際應用提供有力支撐。
本書作者徐芳教授,現任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與電子政務系支部書記、系副主任、MLIS專業碩士負責人、博士生導師,曾經是我指導的2008級的博士研究生。早在讀博期間,他就表現出了較強的研究實力,發表了學術論文17篇,先后獲得過南開大學優秀獎學金一等獎、“學術之星”博士組一等獎以及優秀研究生畢業生等獎項與稱號。2011年獲得博士學位后,任教于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與電子政務系。2013~2016年,又在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從事情報學博士后研究工作(國家重點學科、教育部第四輪評估A+,合作導師長江學者孫建軍教授)。2017年受到江蘇省政府留學獎學金的資助,赴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大學信息技術與數學科學學院訪學(Visiting Associate Professor,合作導師為澳大利亞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Jia Tina Du博士)。2019年入選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
自2008年攻讀博士學位以來,徐芳博士便開始從事競爭情報領域的相關研究,本書是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基礎上,經過反復修改后成書,并獲得了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本書既是他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也是他十年來潛心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交叉領域研究的成果。可以預見,本書的出版對于豐富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理論,指導企業競爭情報和危機管理實踐,必將產生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美國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SCIP)前主席Youngblood女士認為:競爭情報專家的工作是幫助領導者了解未來并贏得它,因為僅對當前環境做出快速反應的企業并不一定能夠成為未來的贏家。全球經濟競爭的加劇,使得競爭情報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面向未來,競爭情報與危機管理領域還會有許多需要解決但尚未解決或者尚未完全解決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對于青年學者來說,仍然任重道遠。一部專著的出版,固然是研究者學術成就的重要標志和里程碑,但這并不意味著研究的終止。恰恰相反,它必將成為我們繼續深入探索未知世界的動力,促使我們向下一個高峰攀登。期望徐芳博士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彌補本書的局限和不足,樹立更高的奮斗目標,在不遠的將來為我們呈現更多更好的新作。
2023年5月6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