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 文獻綜述

就整個主題而言,國內外從維氏哲學的角度討論語言游戲或者文化之間相互說服(語言游戲的轉變)的相關文獻還不多;專就維氏對語言游戲之間說服或者語言游戲演變這個主題來討論的文章和博士論文并不常見;從經驗命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的也比較有限。

但很多學者討論過哲學語法和經驗(事實)二分這種維特根斯坦后期的指導性的哲學觀,此方面的文獻很多,下文將詳述。這種情況并不意味著從經驗命題研究語言游戲之間的說服不可行;語言游戲的演變并非一個單獨的問題,它是一個問題域,國內外學者對其周邊問題有相關研究。

(一)待研究的相關問題

對于語言游戲的演變及互相說服的可能性來講,其可能涉及的問題大致包括:

A.本書首先要分析維特根斯坦提出語言游戲這一概念的背景,這部分著重分析維氏哲學的腳手架:對科學與生活的原則性區分,正是這種區分使維氏進一步明確了哲學研究與科學研究的區別。

B.對語言游戲這一概念進行一定程度的澄清或者限定。比如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維特根斯坦的例子:名字的語言游戲,等等),即不同活動所攜帶的不同語言游戲。

另外,從科學和哲學之間的區分看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概念對我們重新理解語言游戲有重要意義。比如,克里普克對遵循規則悖論的解讀[11]之所以受到批判,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所提出的理據與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存在一定的距離。

C.語言游戲這一概念除了涉及日常生活中各種微觀的實踐活動以外,它還涉及文化/宗教等宏觀層面;如此,維特根斯坦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對我們理解其語言游戲這一概念就顯得很重要了。維特根斯坦從宏觀層面討論語言游戲的具體例子就是他對弗雷澤《金枝》的評論,其宗教觀點受斯賓格勒的歷史觀影響很大;不同的是,斯賓格勒更愿意接受文明替代文化這種“天命”,維特根斯坦則試圖反抗這種潮流。維特根斯坦對待宗教和文化的態度使語言游戲在宏觀的意義上具有封閉性特征,這也是很多評論者將之視為相對主義者的理由。

D.不同的語言游戲為何會攜帶著不同的道理?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將涉及維特根斯坦在其《哲學研究》中對“看”(see)與“看作”(see...as...)的區分以及對“面相”(aspect)問題的討論[12]。同時,這一討論還涉及科學理論在什么意義上可以作為某種特殊的語言游戲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E.如果科學理論能成為語言游戲,它在何種意義上被稱為一種語言游戲呢?它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語言游戲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維氏在例證中還說明,基督教傳教士使土著居民改宗。改宗背后的機制是否與科學話語替代土著居民的話語相同呢?

F.維氏在《論確定性》中探討了知識與承認的關系。當然,維特根斯坦所謂的知識并非我們通常所謂的物理化學知識,其所謂的知識指的是某種語言游戲中的獨特命題。這是否意味著語言游戲的轉變僅僅在于人們的承認?

G.經驗命題(empirical propositions)與語言游戲的轉變。大致上,就維氏自身的論述來看,經驗命題在語言游戲的轉換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這一論題相關問題就是維氏對邏輯命題(the proposition of logic)與經驗命題關系的評論。

H.既然維特根斯坦在其語言游戲相互說理的思想實驗中展現了情緒、偏見等因素對說理過程的影響,我們便有必要詳細分析這些因素和語言游戲內部道理之間的關系。此外,辨明現代社會中的政治正確現象,并闡明維氏思想實驗中物理學知識與神諭之間的關系也是我們關心的論題之一。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按照維氏后期的哲學原則,我們不能對語言游戲這一概念下一個準確的定義。這種做哲學的方法雖然避免了傳統哲學中的本質主義傾向及其問題,但同時也給我們全面理解語言游戲這一重要概念設置了障礙。沒有完整的定義,維氏就只好訴諸各種例證,但例子與例子之間的邊界并不清楚;它們僅僅家族相似,維特根斯坦舉例說明這些相似之處。[13]維特根斯坦自己也直言,舉例就是他的哲學方法。[14]

關于維氏后期哲學中的方法論問題,學者們尚有一些爭論。[15]舒爾特(Schulte)等學者認為,維氏的哲學方法不過是某種技能,而非方法這個詞字面展現的意思。他的理由在于,維特根斯坦并未對其方法展開詳盡討論;維氏后期的哲學是反理論的,而方法在某種程度上以理論為必要條件。[16]科南特(Conant)則認為,后期的維特根斯坦不是只有一種哲學方法,而是有多種哲學方法。科南特的理由恰好與我們上文引述的內容相關,在同樣的小節中,維氏也指出,并不存在單獨的哲學方法;而且,語法的多樣性也要求方法的多樣性。[17]

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中主要從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踐活動(微觀層面)著眼討論語言游戲,所以,遵循實踐規則成為其討論的重點;這方面的研究有很多,比如克里普克對遵循規則悖論的研究等;同時,理解這個層面的語言游戲還涉及反私人語言論證等論題,相關研究也十分豐富,但路徑和結論都大致相似。

本書試圖從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18]的角度,即他對哲學研究與科學研究之間區分的角度看待語言游戲。在這樣的路徑中,我們能發現貝克和哈克為語言游戲所做的區分有值得商榷的地方[19];而且,克里普克對遵循規則悖論的解讀在原則上也是值得質疑的。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在學界基本上是一個普遍看法,正因如此,眾多研究者并不試圖從這個角度看待語言游戲;他們一般預設維特根斯坦所談論的語言游戲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游戲(概念考察層面),而并不涉及科學實踐或科學理論。但維特根斯坦在其《論確定性》中的說服例證,以及他在《哲學研究》中所察覺到的兩種語言游戲之間的差異[20]都表明,從科學和哲學區分的角度看待語言游戲值得重視。

德里克·菲利普斯(Derek L.Phillips)從一般的角度認為,語言游戲是我們語言中某些部分的簡化模型[21],也就是說同樣掌握一門日常語言的人們之間可能有著不同的語言游戲。那么語言游戲與日常語言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呢?菲利普斯評論道,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元語言(meta-language),亦即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語言,這種語言是我們習得各種其他語言游戲(比如物理化學等)的前提和基礎。[22]

但維特根斯坦還從宗教/文化這種宏觀的角度談到語言游戲。從宏觀層面討論語言游戲與上述微觀層面的側重點有所不同,此時他更注重從生活形式的自治性和封閉性的角度談論后者。所以,菲利普斯的上述觀點并不適合從宏觀的視角看待語言游戲之間的說服問題。一些評論者認為,我們往往受制于自己的語言游戲,從而總是以自己的方式理解別的語言游戲中的道理;不存在可以評論別種語言游戲對錯的阿基米德點或者上帝之眼。[23]

此外,菲利普斯試圖將庫恩的范式(Paradigm)與維氏的語言游戲進行對比研究;在他看來,范式類型的科學話語與維氏的語言游戲十分相似,二者有很多共性。以庫恩的范式思維去理解語言游戲,會面臨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可能的相對主義立場,等等。[24]

大致上,宗教這一概念的意義最接近維特根斯坦在宏觀意義上對語言游戲這一概念的使用;宗教話語自身帶有強烈的封閉性,與科學理論隨事實研究不斷改變有著根本區別。很多研究者都認為維氏將宗教看作某種獨特的語言游戲,它們認為宗教有著自身的邏輯和道理,無法被其他語言游戲比如科學從外部否證。[25]

維特根斯坦對弗雷澤《金枝》中相關觀點的批判使得眾多學者認為:維特根斯坦將宗教視為某種豁免于批判的語言游戲,這使得學者們認為他持有某種相對主義立場[26]等。但保羅·格拉底(Paul O’Grady)等人則認為,維氏后期是否持有相對主義立場是一個比較開放的問題,也存在著一定的爭論[27],畢竟維氏后期也在很多地方表現出了某些基礎主義傾向。也有人認為,宗教并不一定就豁免于批判,這得分情況;羅姆·哈雷(Rom Harré)對此評論道,宗教系統中的很多信念的確可以免于批判,但是當它們冒充為對世界的解釋或者論證的時候就不再豁免于批判了[28];另外,一些學者試圖從實證的角度評論維特根斯坦的宗教觀點,比如艾耶爾(A.J.Ayer)對維特根斯坦宗教觀點的批判等。[29]

另外,科學與宗教這種語言游戲之間又是什么關系?根據維特根斯坦的理解,從科學的角度只能錯誤地理解宗教和巫術等。[30]那么,維氏自己關于宗教的觀點在多大程度上是合理的?他的相關觀點在何種意義上能增進我們對古代宗教和巫術的理解呢?

從語言游戲的宏觀層面而論,不同的語言游戲攜帶著不同的道理。那么為何會有著不同的道理?對于這個問題,本書擬從維特根斯坦后期將語言視作人們對外部世界的反應(reaction)的觀點出發做出討論。[31]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人們對世界的不同反應,這些反應構成了人們的生活形式(forms of life);不同的反應也意味著不同的行為習慣以及實踐方式。

具體而言,不同的語言游戲對世界的不同反應表現在它們將世界看作不同的樣式中。[32]此處涉及維特根斯坦在《哲學研究》第二部分對“看”與“看作”這兩個概念的討論。根據相關研究者的看法,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的第二部分其實與第一部分的主題關聯不大,第二部分相對獨立[33];因此,研究者們也才有第三個維特根斯坦這樣的說法。[34]

根據上述理由,我們可以將維氏在《哲學研究》第二部分中關于“看”與“看作”以及面相問題的討論運用到后期《論確定性》中有關語言游戲的討論中。事實上,維氏自己也多次在《論確定性》中強調語言游戲的轉變也就意味著人們看待世界的角度的轉變[35],即世界圖景(world-picture)的轉變。

國外學者對維氏哲學中“看”與“看作”這一主題的研究大概集中在現象學、美學以及宗教諸領域。茲舉幾例:麥克菲(McFee,C.)研究了維氏的這些術語與藝術研究之間的關聯[36];帕克(Park,B.C.)則論述了“面向”的現象學含義[37];而蘇德超等人則從宗教研究的角度討論了“上帝是否是一個面相”的問題。[38]

此外,國內外近期的博士論文中也多有從心理學的角度討論維氏哲學中的這一主題,比如張勵耕在其博士論文中就對維氏的相關討論與格式塔心理學之間的各種關聯進行了澄清,并且他還從感覺、知覺角度對此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39];詹尼特·丁尼夏克(Janette Dinishak)在其博士論文中則不僅從心理學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闡發,而且深入研究了維氏與科勒在相關問題上的分歧。[40]

可以說,維氏論“面相觀看”以及“看”與“看作”這樣的主題在當下國內外的維氏研究領域中都是比較熱門的話題。只是本書的路徑有所不同,本書試圖從“看”與“看作”這樣的區分中理解語言游戲中道理之所以不同的原因;同時“看”與“看作”的區分還能幫助我們理解科學在何種程度上可以影響日常語言游戲這個問題,這也是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所能提供的合理解讀。

在上述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澄清之后,本書將討論經驗命題與語言游戲的轉變,這一問題涉及維氏對邏輯命題與經驗命題的區分。問題在于,邏輯命題在《論確定性》中被討論很多,在此之前,他基本上只是討論(哲學)語法或游戲規則(比如在《哲學語法》中),而語法命題這一概念在《論確定性》中僅僅出現了一兩次。

因而,我們還有必要厘清邏輯命題與語法命題在維氏哲學中的不同地位。筆者認為維氏在《論確定性》中對語法命題有著清醒的認識,并且在文中使用過一兩次;這說明維氏后期有意回避語法命題這樣的表達。

這是否意味著維特根斯坦在《論確定性》中放棄了語法命題與經驗命題之間的區分呢?有的論者比如格洛克(Glock)就認為維氏自始至終并未放棄對這兩個概念的區分,他給出的最強的理由便是,維氏一直強調事實研究(factual investigation)與概念考察(conceptual investigation)之間的區別。[41]

正如上文提到的,如果維特根斯坦一直堅持這種區分,那么他在語言游戲說服例證中使用科學理論與神諭之間的對舉就值得懷疑;另外,如果這種區分有意義,那么維氏為何不堅持語法命題與經驗命題之間的二分,而要引入邏輯命題這一概念來討論語言游戲?

格洛克還給出了其他理由,比如維氏在幾處段落中(比如《論確定性》中§51)表達了邏輯命題與經驗命題之間還是存在著界限[42]。但維氏在更多的地方強烈地表達了經驗命題與邏輯命題之間存在著轉化的可能;況且這仍舊無法說明維氏在對語法命題有著清醒認知的情況下為何就選擇了邏輯命題這一概念進行他的哲學探討。

其他的外部證據還包括,里斯(Rush Rhees)對他和維特根斯坦對話的記錄,這個記錄向我們展現了維特根斯坦對其哲學語法概念的不滿甚至拋棄[43];從《論確定性》等文本的內在理路看,維特根斯坦后期更注重從經驗的角度看待語法命題或者邏輯命題這樣的概念,這是他認為邏輯命題和經驗命題之間可以互相轉換的重要理由。

本書也將談談邏輯命題與哲學語法之間的關聯,以及邏輯命題與經驗命題之間的緊密關系。國內外學者對維氏語法相關概念討論比較多,例如:皮徹、哈克、亨特、貝克、喬姆斯基等人對“深層語法”的闡釋;國內學者陳嘉映對維氏語法概念的自治性、任意性等相關問題有過專文探討,但陳嘉映在其文章中并未對邏輯和語法在維特根斯坦哲學中的區別做出詳細討論[44]。除此之外,胡欣詣在其博士論文中對維氏哲學中的語法概念做出了深入而詳細的梳理,并對維氏與其他學者所討論的語法概念之間的區別做出了分析[45]

語言游戲的演變主要指的是宏觀層次上的演變,在其中,經驗命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經驗命題的解讀也在很大程度上被研究者們所忽略;本書仍從維特根斯坦的哲學觀的角度對經驗命題進行討論。大致上,經驗命題可以分為兩種,特殊的和普遍的。這種區分來源于維特根斯坦對哲學和科學所做的原則性區分。很明顯,概念涉及經驗事實,科學研究也涉及經驗事實,兩種經驗事實有著重大區別。特殊的經驗命題的具體表現就是文化和宗教等,這種經驗命題要求人們按照它們所描述或規定的方式經驗世界;而對于普遍的經驗命題(科學理論)而言,無論何種文化中的人們都不可能違背它。

如果某些語言游戲(比如不同的宗教)彼此之間真的不可通約,那么結果會不會如維氏所言:知識在于承認(acknowledgement)呢?而語言游戲的轉變是否就變成了一個有關意志的問題?國內哲學家趙汀陽早先在其《理解與接受》中對這個問題有過深入探討,基本上,他認為理解和接受是兩回事。[46]這個觀點與維特根斯坦的觀點有著類似的地方,但其中似有值得商榷之處:畢竟,接不接受只是個人的主觀愿望,就像宗教徒可以選擇不接受科學的世界觀,不過這種生活。但當文化或宗教這些特殊經驗命題試圖解釋世界的時候,它們就會暗中受到普遍經驗命題(科學理論)的約束;而文化/宗教等語言游戲的演變正是從這個層面得到展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宁县| 琼海市| 泗水县| 吉水县| 巴东县| 耿马| 吉隆县| 溆浦县| 项城市| 平和县| 吴忠市| 淮北市| 临洮县| 依兰县| 新邵县| 贺州市| 双城市| 木兰县| 蚌埠市| 安图县| 金寨县| 鹤壁市| 黄龙县| 新平| 南和县| 建瓯市| 垣曲县| 长治市| 昌都县| 施秉县| 泗洪县| 沁源县| 冷水江市| 阳信县| 平阴县| 淮北市| 肥乡县| 专栏| 克什克腾旗| 东辽县| 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