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馬里(列國志·新版)
- 安春英 顧章義編著
- 4089字
- 2025-04-08 15:13:24
第二節 自然資源
索馬里是一個自然資源較豐富的國家。
一 礦產
索馬里國土的地層是元古代基底上的非洲地臺的突出部分,其地層由古老的結晶質巖石構成。后經風化、海浸和地殼運動等作用,形成波狀起伏的地形和很少彎曲的海岸。獨立前,索馬里被普遍認為是礦產資源貧乏的地方。獨立后,經過初步勘探,已發現多種多樣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鉛、錫、錳、鎳、鋅、鎂、鉬、鈾、鈮、綠柱石、石膏、巖鹽和石油等。這些礦產大多分布在北方地區,其中煤礦主要分布在亞丁灣沿岸的海相沉積層里;鐵礦主要分布在北方的謝赫地區、巴里州和南方的下朱巴州,儲藏量1億多噸;鉛礦主要分布在柏培拉地區;錫礦主要分布在博薩索地區、埃里加沃東部地帶;鈾礦分布在薩納格州的布蘭和拜州的布爾哈卡巴;鈮礦和錳礦分布在西北州的拉法魯格;石膏礦主要分布在柏培拉和拉斯阿諾德附近;巖鹽主要分布在澤拉、柏培拉和哈豐角等地;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和東北部地區。獨立初期,在摩加迪沙附近曾鉆出石油。20世紀80年代,有關外國石油公司在索馬里的勘探表明,索馬里儲有可開采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進一步的勘探被索馬里戰亂打斷。目前,得到開采和利用的主要是巖鹽、石膏和綠柱石。
二 植物
索馬里植物種類較多,有著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特有的植物。不過,由于土壤和氣候條件的差異,索馬里的植物以旱生植物為主,而中生和濕生植物則較少。
北緯3°以北的索馬里廣大地區,主要分布著熱帶及亞熱帶半干旱紅棕色土壤和淺紅棕色土壤。這種土壤是在干濕季節分明、水分經常變化的氣候條件下發育而成的。植被不稠密,主要分布著旱生灌木,而草被層則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組成。灌木以金合歡屬、檉柳屬、巴豆屬、扁擔桿屬和大戟屬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金須茅屬、畫眉草屬、三芒草屬和細莖針茅屬占優勢。細莖針茅植物不僅是優質飼料,而且是編制席子、草鞋、草帽和繩索的重要原料。在長滿草本植物的地面上還生長著多刺多枝杈的灌木,其高度一般在6米以下。在季節性河流河床附近可見狼尾草屬、孔穎草屬等草本植物,還可見到棕櫚樹和棗樹等。各種植物在濕潤季節蓬勃生長,干旱季節大多落葉或枯萎。在人工灌溉條件下,這類土壤在耕作業上用來種植玉米、高粱和棉花等。
索馬里西南部主要分布著紅褐色土壤。這種土壤有明顯的碳酸鹽淀積層,并具有咸化的特點。地表遍覆0.5米左右高的草被層,其間散生著金合歡屬、風車子屬、欖仁樹屬、大戟屬和猴面包樹屬等喬木,草被層常見的有三芒草屬、金須茅屬、畫眉草屬、狗牙根屬和鼠尾粟屬等。而在朱巴河和謝貝利河下游兩岸,則延伸著熱帶走廊林。林帶寬從十多千米到數十千米不等,林木稠密,樹高一般在20米以上。這里有許多榕屬、藤黃屬、金合歡屬和椰子屬等喬木。林下是藤本植物灌叢,藤本植物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非洲橡膠樹和青紫葛樹。一些沼澤地帶有的盛長須芒草屬、馬唐屬、莎草屬和澳洲香蒲等草本植物,有的則盛長蘆葦、藨草和紙莎草。沿印度洋的某些地段還分布著紅樹林,其代表性樹種為紅茄冬、海欖雌。此類樹種高7~20米,樹冠密致,樹干堅實。在人工灌溉條件下,西南部地區可生產玉米、高粱、甘蔗、花生、木薯、棉花、芝麻、香蕉、檸檬和稻谷等。
索馬里北部山地主要分布著山地稀樹草原紅棕色土壤。這里氣候比較溫和,蒸發量較小,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土壤相對濕潤,所以大部分地表終年常綠。代表性的植物有金合歡屬、密兒拉屬、大戟屬、虎尾蘭屬、蘆薈屬、黃楊屬和檜屬等。多年生草本植物以金須茅屬、畫眉草屬和三芒草屬為多。而東北部山地還生長著索馬里特有的出產芳香樹脂的喬木(高6~7米)和灌木(高1~2米),這類喬木和灌木有沒藥、乳香、弗里爾乳香和含膠樹等。沿季節性河流河床還可見到椎果屬、棕櫚屬等組成的叢林。
索馬里境內很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例如,乳香林出產的乳香、沒藥和阿拉伯樹膠是索馬里重要出口物資,大部分輸往阿拉伯國家;椎果屬、黃楊屬、大戟屬和金合歡等,其樹干可用于建造房舍、小帆船等;紅樹林中海欖雌和紅茄冬,其樹皮可以提取單寧,樹干可用作堅實的木樁;猴面包樹和棕櫚樹可生產植物油,其纖維還可制作繩索、席子和口袋;莎草屬植物和澳洲香蒲是造紙的好原料;等等。
索馬里境內的植物有著明顯的生態效益,對保持水土、調節氣候起著積極的作用。獨立后,政府為改善生態環境,采取了封山育林、擴大林地面積的措施,如只有經過政府部門許可才能砍伐樹木、定期規定禁牧區等。根據索馬里官方資料,20世紀60年代中期,適于農業耕種的土地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2.5%,適于從事畜牧業的土地面積約占60%,森林面積約占20%。但從1991年1月民主共和國政府垮臺后,索馬里長期處于無政府狀態,濫伐樹木和過度放牧現象十分嚴重,森林和牧場遭到了嚴重毀壞。目前,森林和林地面積不到全國總面積的13%,索馬里的生態環境明顯惡化。
三 動物
按動物地理區的劃分,索馬里的動物群屬于熱帶界東非區。這里動物種類多樣,既有東非地理區的動物種,如羚羊、犀牛、河馬、長頸鹿、象、蹄兔、土豚和狹鼻猴等;又有索馬里特有動物種,如索馬里驢、瞪羚、索馬里鴕鳥。
遼闊的熱帶草原和疏林地帶,是羚羊和長頸鹿的棲身之地。羚羊的種屬很多,常見的有大角斑羚、麋羚、直角羚、捻角羚、瞪羚和跳羚等。索馬里人稱麋羚為“齊格”(Zige)牛羚,它們具有強烈的攻擊性,不易為人們所接近。瞪羚僅見于索馬里,同一般羚羊的主要差別是其頸部和尾巴均較長。跳羚個頭不大,同兔子差不多,但軀體勻稱,角短而直,蹄很小,可以抓住很微小的地表起伏,靈活輕便地攀跳陡崖;跳羚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地,常成為當地人獵殺的對象。
長頸鹿是相當稀有的動物,皮色美觀,呈栗褐色,并帶有黃色條紋。它以吃樹葉和嫩枝為主,以吃草為輔,很少喝水。長頸鹿的視覺和聽覺都很靈敏,一旦發現受到威脅,會很快地躲避,并能用前腳蹬踢來進行自衛。長頸鹿的經濟價值很高。目前這種動物在索馬里已為數不多。
蹄兔是一種食草的有蹄動物,外形似家兔,常棲息于季節性河流附近的洞穴中。一般是白天眠于洞穴中,夜間出來覓食。土豚也是個頭不大的動物,它同食蟻獸一樣,以螞蟻及其他昆蟲為食。
象一般生活在附近有水的灌木叢中。與非洲其他地區的象一樣,索馬里象的門牙可長到2.5米,重70~75千克。象雖然看似粗笨,但是聽覺極靈,如果遇到危險,就會以火車頭似的速度奔入灌木叢的深處。由于象的門牙價值高,所以常成為偷獵者獵殺的對象,現在索馬里境內的象已十分罕見。
謝貝利河與朱巴河兩岸的森林和灌木叢是猴子、犀牛、野豬、瘤牛及狒狒等動物的棲息之處。常見的猴子有髯猴和長尾猴。髯猴體形不大,頭和軀體長著濃密的黑色毛發,但臉部是白色毛發。常三五成群地活動在樹上和地下,以果實和昆蟲為食。髯猴的皮在古代很值錢,被用來制作士兵的盾牌。長尾猴體形也不大,毛色鮮艷。長尾猴與狒狒一樣,很活躍,常成群闖入當地居民的莊稼園地,肆意摘取食物,糟蹋莊稼。犀牛喜歡在河邊的蘆葦叢中為自己踩出巢穴,以植物的根、葉和嫩樹枝為食,大多在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在巢穴中休息。犀牛極富進攻性,甚至敢于頂撞進入其活動區的吉普車,并有將吉普車頂翻的記錄。瘤牛是一種奇特的動物,其腿和身軀看起來倒勻稱,但面部形狀古怪,除了長有三對硬瘤狀的增生物之外,還有一對巨大的獠牙。
在謝貝利河和朱巴河中,可見到巨大的河馬和鱷魚。河馬體長4~5米,重1~1.5噸,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河水里,以水藻、蘆葦、岸邊的草和灌木枝條為食,有時在夜間闖入莊稼園地尋覓食物,踐踏農作物。鱷魚生性兇猛,對人和牲畜都有危害性。
索馬里有多種猛獸,如獅、豹、鬣狗、土狼、胡狼、大耳犬等,它們主要以吃羚羊等食草動物為生。獅、豹一般在夜間出來獵食,跟蹤羚羊,偷襲家畜。鬣狗和土狼的食物主要是獅、豹吃剩下的東西。
索馬里境內的嚙齒動物主要有沙地大老鼠和長腿鼠。它們主要活動在半荒漠地帶,繁殖力很強,吃植物或雜食。沙地大老鼠的體形與剛生下的小狗差不多,眼很小,皮毛為黃色。通常在夜間出來活動,白天在洞穴中休息。人們可以從地面出現的無數小土堆,判斷出這種動物的存在。
爬蟲綱和兩棲綱動物也很多,有蛇、蜥蜴、蟾蜍等。在蛇類中對人特別危險的是灰色眼鏡蛇,這種蛇長2米左右,能噴射毒液。蟾蜍俗稱癩蛤蟆或疥蛤蟆,生活在潮濕的地方,吃蝸牛、昆蟲等小動物,對農作物有益。
索馬里的鳥類也很多。其中著名的除了索馬里鴕鳥之外,還有小巧的羽毛鮮艷的太陽鳥、五彩繽紛的食蕉鳥、會筑精致球形巢的文鳥等。此外,還有金雀、白頭翁、伯勞、犀鳥、珠雞、沙雞、鴿子、隼、鷹和鷲等。索馬里鴕鳥常見于稀樹草原地帶。雌性鴕鳥全身為淺灰色,雄性是黑色,翅膀和尾部有白色羽毛。鴕鳥是雜食鳥類,除了吃昆蟲、果實和草之外,還吃蜥蜴、蛇、小鳥和小哺乳動物等,耐渴,能長時間不喝水。
索馬里境內的昆蟲種類不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萃萃蠅和白蟻。萃萃蠅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區。尤其是雨季,謝貝利河和朱巴河兩岸的灌木叢中會出現成群的萃萃蠅。萃萃蠅是引起牲畜重病——寄生蟲病的主要傳播者,對牲畜特別有害。萃萃蠅還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會使人患一種難以治愈的昏睡病。白蟻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注意,乃是因為它修筑的蟻巢是一道別具一格的自然景觀。白蟻一般是在有石灰巖地層的地表上修筑蟻巢。蟻巢直徑2米左右,高5~7米,有的像座小山,有的像蘑菇或巧克力糖果。在樹樁里建巢的白蟻,則把樹樁中軟的部分咬掉,而把硬的木質留作通道間的隔墻。
四 近海水域生物
索馬里近海水域遼闊,水中生物豐富多樣。各種各樣的藻類、海綿和五顏六色的珊瑚,構成了一片又一片海底森林。在其間來回穿梭的有魴、豹魴
、鱸魚、鱔魚和飛魚等,而巨大透明的水母則在珊瑚枝杈間緩慢游動。在接近底部的海水里還生長著海參、海膽和海星等生物。
索馬里近海水域的魚類中,以鯊魚、鮪魚、鯖魚、比目魚和沙丁魚最富經濟價值。捕獲的對象還有海龜、海參、螯蝦和硨磲。硨磲是一種巨型珍珠貝,生活在海底,介殼厚,略呈三角形,大的長達1米左右。在索馬里海岸一帶還可見到儒艮,儒艮俗稱“人魚”,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全身灰褐色,無毛,頭圓,無耳郭,吻部有剛毛,眼小,前肢呈鰭狀,后肢已退化,雌性有一對乳頭,食物以海藻為主。目前全球儒艮的數量已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