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北涼文書中的“貲”與貲簿

《計貲出獻絲帳》中征絲的標準是戶“貲”,關于北涼的“貲”,吐魯番文書中保存有較多的資料,池田溫、朱雷、王素、楊際平等先生都有比較精深的探討,[7]因與本書所論《計貲出獻絲帳》關系尤為密切,姑稍做申論。

北涼時期的貲簿現存實物五件,其中三件收藏于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兩件收藏于北京大學圖書館善本室。朱雷先生判定“除北大圖二(a)潘靖等戶一面外,兩處所有五件本來就是分屬不同人先后所造的兩份貲簿”。王素先生整理20世紀20年代《藝林旬刊》上刊發的一件趙星緣舊藏貲簿文書照片,唯文書下落不明,今僅有圖版、釋文。為展示貲簿原貌,今選取保持較為完整的一戶戶貲轉錄如下:

1.馮照蒲陶(葡萄)二畝半 桑二畝

2.常田十畝半

3.無他田十五畝

4.田地枯棗五畝破為石田畝二斛

5.興蒲陶二畝半 桑二畝

6.常田十八畝半 無他田七畝

7.泮桑二畝半

8.得張阿興蒲陶二畝半

9.得闞衍常田七畝

10.得韓千哉田地沙車田五畝

11.得張緒無他田四畝半□二畝半

12.貲合二百五十七斛

13.貲合二百六十三斛

(后略)[8]

朱雷等先生指出,北涼實行一套嚴密的計貲制度,它上承漢晉,但又與南朝有一定的區別。貲簿出現的田畝,種類有桑田、常田、蒲陶田、苜蓿田、棗田、無他田、沙車田、石田、鹵田等。鹵田即鹽堿地。石田即石礫較多的低產地,前涼張駿曾在境內大力治理“石田”。高昌“地多石磧”,高昌、田地、橫截三縣都出現大量石田。當然,也有些田含義并不明確,如無他田,朱雷先生認為“無他”即無災禍、損害之意,那么應該是一種良田。文書中又有“無他潢田”“無他渠田”,疑為比常田低等但水源充足的洼田。又沙車田,一處寫作“沙車葦田”,其余則注明位于田地縣。田地縣東南為大沙磧,朱雷先生推測其為沙磧邊緣地帶開發的田地。計貲的對象主要是貲簿詳細記載戶主名下各種田地的畝數,但僅部分田畝注有貲數,池田溫先生曾對其折算的斛數有所考證。[9]為方便比較,列表如下(見表1-1)。

表1-1 北涼時期的貲簿

馮照一戶田畝數保存得非常完整。各類田畝總數合計為78.5畝。戶貲計了兩次,或前后有變化。若按257斛計算,平均一畝計貲3.27斛。若按263斛計算,平均一畝計貲3.35斛。不論哪種算法,都高于常田的3斛。如此說來,可能存在兩種情況:一是桑田、無他田、沙車田等都是比常田更為肥沃的土地,估貲也高于常田;二是田畝數并非戶貲的全部。貲簿僅列了田畝帳,省略了其他一些戶貲。馮照戶貲前后有變動,增加了6斛,但田畝數沒有相應的增改痕跡,不能排除這一改動是由其他計貲財產變動引起的。

王素先生整理的趙星緣舊藏北涼貲簿中也有類似的例證。趙星緣舊藏北涼貲簿第5片a面有一戶簿記錄如下:

8.  貲合百 

9.  □元桑二畝

10. 橫截鹵 

11. 石田二畝 

12. 貲合百 

戶主□元名下的田畝僅3行,包括桑田二畝、石田二畝以及畝數缺失的鹵田。除桑田外,余下皆為劣質田,從常理推測,其貲最多只有二三十斛,但貲簿中其貲竟多達100余斛。因圖版今已不可辨識,若非識讀訛誤,則□元在田畝之外,必然還有大量其他資產納入戶貲卻沒有被寫入貲簿。

貲簿的起源甚早。漢代計貲,以土地為主,此外還包括房屋、奴婢、牲口、車輛等。漢代貲簿書寫在簡牘之上,居延漢簡中也有實物出土。今以“累重訾直簿”中公乘禮忠一戶的戶貲為例[10]

侯長觻得廣昌里公乘禮忠年卅

小奴二人直三萬 用馬五匹直二萬 宅一區萬

大婢一人二萬  牛車二兩直四千 田五頃五萬

軺車二乘直萬  服牛二六千   凡訾直十五萬

(簡37.35)

漢代的訾(貲)簿以錢為計算單位,奴婢、車、馬、田宅等都計入戶貲。魏晉十六國時期,自然經濟色彩濃厚,貲簿改以斛為計算單位。此外,迄今為止,吐魯番出土的十六國貲簿僅是田畝計貲簿,未見奴婢、車馬、屋宅等私產。朱雷先生曾引古樓蘭所出西晉時代殘書信中“露車一乘”被寄貲的記載,推測應該另有房屋、奴婢、車輛等貲的貲簿。從前文馮照等戶貲簿中田畝與戶貲的折算情況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據貲簿所記,高昌的大土地所有者田產分為數段,甚至跨越縣界,散布在田地縣、橫截縣等地。貲簿中頻繁出現“出”“入”“得”等記載,證明當時土地買賣、兼并十分盛行。對當地居民而言,土地是稀缺的資源,比黃金、絲綢等價物更穩定,因此購買土地是最理想的保值手段,土地分布的碎片化正是田產高速流轉的必然結果。將奴婢、車馬、屋宅等較為穩固的資產別列一簿,也是有可能的。當然,戶貲的計算單位是斛,而不是絲綢、銀錢等一般等價物,即便存在其他計貲的私產,田畝仍是最根本的征納依據。

如此分散的田產,田主不可能全部親自耕種,主要是租給他人。對封建國家來說,貲是征納各種賦稅雜役的基本依據,在耕佃過程中,由“貲”產生的各種賦役將由何人承擔?我們沒有發現北涼時期的土地租佃契約,稍晚的麹氏高昌時期租佃契約已出土不少,可供參考。在麹氏高昌時期,契約中的“貲租百役”全部由田主承擔。如《高昌延昌二十四年(584)道人智賈夏田券》:“錢即畢,田即苻(付)。秕(貲)租百役,更(耕)田人悉不知;渠破水謫,田主不知。”[11]《高昌延昌三十六年(596)宋某夏田契》:“渠破水□,□□了;紫(貲)祖(租)百役,仰田主了。”[12]《高昌某人從寺主智演邊夏田券》:“若渠破水謫,仰田了;若紫(貲)租百役,仰寺主了。”[13]蓋水渠等涉及田產使用權的,由佃農負責,貲租百役等涉及田產所有權的,則由田主承擔。雙方在權利和義務的約定上較為明確,很少會把封建租役直接轉嫁給佃耕者。

“貲租百役”直接與土地掛鉤。貲相當于貲調,租相當于糧食田畝稅,百役則指各種徭役。田主向國家輸納糧食,這是任何國家得以存續的基本條件。哈拉和卓91號墓所出《兵曹條往守白艻人名文書》中有“輸租,各謫白艻□十日”[14]。沒有完成納租的人將受到謫遣至白艻戍守的懲罰。同墓出土官府文書中還有一片《田畝出麥帳》[15],但麥帳殘缺嚴重,無法判斷其性質。關于國家田租,本書暫不擬討論。下面重點討論貲簿中的“貲”與“百役”之間的關系。

北涼的一些“役”是依附于田畝的,從常理推斷,也由“貲”決定。這在文書中得到一定的證明。

《建平年按貲配生馬帳》[75TKM91∶34(b),33(b)][16]

1.建平六月

2.煎蘇獦亡馬鞍薦(韉),至今不得。

3.□張有貲六斛,配生馬。去年五月廿九日買馬□

4.貲一斛,次八月內買馬并賃馬都

5. 二月,馬谷草一皆不得。

6.趙士有貲六斛,配生馬,去八月內買馬賈(價)并

所謂按貲配生馬,據朱雷先生研究,就是按貲配民戶養馬,但是文書中“配生馬”的戶貲都比較低,□張、趙士各有貲六斛,僅相當于二畝常田,而另外一戶“貲一斛”,略相當于半畝石田或一畝空地。若文書中的“貲”為全部家貲,這兩戶顯然無力承擔養馬的花費。我們注意到,這里的“貲”前面用一“有”字,或許只是從戶貲中抽取的一部分,也可能僅是養馬的谷草、器具等折算而來的“貲”,具體所指目前尚不詳。但毫無疑問,“配貲養馬”是北涼的一種徭役。

綜上可知,“貲”是北涼征納賦役的基本依據。新出《計貲出獻絲帳》等帳簿文書的刊布,為我們進一步探討北涼賦稅制度提供了非常關鍵的新史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汉阴县| 丹凤县| 漳州市| 鄂尔多斯市| 淳化县| 建德市| 平潭县| 桐乡市| 鲁山县| 宜黄县| 富宁县| 沁阳市| 巴南区| 静乐县| 台中市| 衡东县| 上虞市| 绵阳市| 万年县| 鹿泉市| 胶州市| 昌平区| 秭归县| 白山市| 昌吉市| 芜湖县| 陈巴尔虎旗| 鸡西市| 安阳市| 增城市| 邢台市| 乌拉特后旗| 象州县| 阿拉善左旗| 沅江市| 亚东县| 衡阳县| 和静县| 和静县| 蒙城县|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