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面臨的機遇與挑戰[1]

王麗[2]

摘要:我國“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取得重要進展,既存在新媒體傳播、漢語國際化、豐富的品牌傳播平臺等發展機遇,又面臨缺乏對文化交流對象的深入、實施主體交流功能不足以及文化交流載體效能有待提升等重大挑戰。分析“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一帶一路”對外傳播和穩步發展具有重要啟發意義。

關鍵詞:“一帶一路” 文化交流 新媒體

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雖然取得了一些重要進展,但從整體上看,中華文化在“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影響力還不是很強,“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傳播上尚處于弱勢?!耙粠б宦贰毖赝緡冶姸啵媾R不同的地理環境、歷史基礎、文化習慣、民族習俗以及宗教思想等,這些差異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同時也為推進“一帶一路”沿途國家深入交流合作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一 面臨發展新機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積極加強了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開創了一體化、合作和充分參與的新局面。為了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文化部于2016年出臺了《“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為促進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交流制定了規劃和發展方向。2017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進一步增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共同感情,推動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與合作的蓬勃發展,使“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機制化水平不斷提升。

“一帶一路”文化傳播影響力的提升,不能僅僅依靠單一的、靜態的口頭宣傳,而是要促進文化交流方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我們將繼續加強和發展全面的、系統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與合作。

(一)新媒體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在“主體間性”特色的“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不同國家的文化交流建立在相互尊重、平等對話的基礎上,以往單純的口口相傳、書籍傳播等傳統交流方式,因時間和空間制約已經不適應當今文化交流需要。如今,網絡、衛星通信等技術為“一帶一路”文化傳播和文化交流提供了優秀的媒體。具有多樣性、流行性和互動性的新媒體使文化交流超越時空的限制,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3]新媒體融合傳統媒體,多渠道全方位傳播“一帶一路”倡議。據統計,很多機構,例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交部、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和人民網都設立了“一帶一路”專題。中央電視臺新聞《“一帶一路”特別報道》、《“一帶一路”內參》、中國“一帶一路”網都設立了微博賬號。還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如“‘一帶一路’100論壇”“‘一帶一路’門戶”“‘一帶一路’觀察”,推出圍繞絲路故事拍攝的電影,如《大唐玄奘》《功夫瑜伽》等,還有以“一帶一路”為主題打造的系列紀錄片,像《一帶一路》《數說命運共同體》等,都展現了“一帶一路”建設的巨大成就。2016年12月31日,中國國際電視臺正式成立,包括6個電視頻道、3個海外分支機構、1家視頻新聞機構和一個新媒體集群,為全球觀眾提供內容豐富、專業素質高的優質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文化交流中,人們堅持以平等交流方式為核心,充分利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整合自身文化特色和不同環境,利用新媒體創新發展各種動機的新傳播載體,已成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二)語言載體是“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溝通橋梁

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語言是人類心靈溝通的重要橋梁。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面臨不同文化的差異,需要了解和通曉對方的語言,因為,語言是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礎,這也是實現國家對外政治、經濟和文化利益的一種手段。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開展了“促進‘一帶一路’教育行動”,以積極滿足沿線國家的需要。僅在2016年,國家就派遣了涉及42種非通用語言的1036人出國學習和培訓,填補了9種國內空白語言。我們將支持北非和南非的大學或學院開辦外語專業,以實現外語專業的全面覆蓋。與此同時,17萬人來到中國學習漢語。沿線國家共有46萬人通過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學習漢語。[4]孔子學院是解決文化“走出去”語言障礙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創辦于2004年。截至2017年10月,已經在142個國家設立了516所孔子學院和1076個孔子課堂。孔子學院分布在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覆蓋率為61.7%。各大洲覆蓋率由低到高,分別為大洋洲覆蓋率25%、美洲覆蓋率42.3%、亞洲覆蓋率55%、非洲覆蓋率63.3%、歐洲覆蓋率93.5%。[5]依據《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2017)》發布的信息,截至2016年底,已在全球125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066個漢語考試考點。其中,中國大陸371個,海外695個??鬃訉W院已成為促進漢語教學和傳播中國文化的全球品牌和平臺,為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發展友好合作關系、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理解提供了便利和良好的學習條件??鬃訉W院作為中國的國際傳播機構,在實現漢語國際化和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6]

(三)品牌活動的多樣性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載體和平臺

作為我國政府主導的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品牌機構,海外中國文化中心自從2002年成立以來發展迅速。歐洲、亞洲、非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國家都已設立中國文化中心。截至2017年12月,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增加到35個。僅2017年,中國就在以色列、保加利亞、緬甸和越南建立了中國文化中心。在2017年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中國還與土耳其、阿根廷和突尼斯簽署了建立文化中心的協議。[7]分布在五大洲的中國文化中心圍繞“一帶一路”,以文化交流推動我國與沿線國家民心相通,構建起新的對外文化交流網絡,不斷豐富和拓展對外文化交流的外延與內涵,它使中國文化中心作為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橋梁和窗口的作用更加突出。

文化論壇作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高端平臺,會聚了沿線國家的專家、學者和文化傳播者,通過論壇研討方式加深雙方的了解和認識,對促進“一帶一路”倡議對外傳播具有積極意義。國內政府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等各方力量積極圍繞“一帶一路”倡議召開論壇,除了世界矚目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還包括由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與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一帶一路”經濟文化交流委員會合作舉辦的“四海同心”一帶一路國際文化論壇。論壇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交流平臺,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觀,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風采,幫助建設“一帶一路”。[8]還有2017年12月深圳舉辦的“一帶一路”中國文化國際高峰論壇,以及2018年1月在陜西召開的“智慧連接·共創共贏”2018“一帶一路”中國文化藝術教育高峰論壇等,為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文化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臺。

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也舉辦了許多國際文化博覽會、論壇等交流合作平臺。例如,“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為來自所有國家的媒體相互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個平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高端論壇和跨學科智庫聯合體也已正式成立。智庫聯合體由中國傳媒大學國家傳播創新研究中心和八所大學的十個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聯合成立。一批國內外年輕學者和專家在“一帶一路”博士論壇上就投資、金融、外交、人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了如何推進“一帶一路”理念,深化“一帶一路”合作。其中,中國醫生也展示了他們與“一帶一路”相關的研究成果。這些文化論壇以“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為主題,成為推動“一帶一路”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

二 “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面臨重大挑戰

(一)對文化交流對象的認識不夠透徹和深入

“一帶一路”沿途國家國情、民情復雜,目前“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無法滿足沿線國家不同受眾的需求。沿線國家對文化交流對象的認識不夠深入,現有的認識和理解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和誤解。以中國與阿拉伯國家文化交流為例,中阿交流歷經兩千多年,源遠流長,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都建立了全方位的友好合作關系,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促進中阿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鑒提供了嶄新契機。但是,當前我國很多人仍然對阿拉伯國家的情況不了解,甚至存在誤讀和負面情緒,將伊斯蘭文化視為恐怖主義的根源等。同時,阿拉伯國家的許多民眾也對中國的發展情況和“一帶一路”倡議了解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很多模糊印象,并受到負面報道和虛假信息的誤導,對“一帶一路”存在很多誤解。主要原因在于,中國對阿拉伯國家的研究不夠全面深入,在研究方法和理論來源方面都呈現依賴西方化的傾向,缺少中國人自己的實際調研與一手資料,[9]缺乏對交流對象的系統認知和深層次研究,使對方無法更好地了解“一帶一路”倡議蘊含的絲路精神,不能更好地展示中華文化和中國形象。

由于缺乏“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交流,“一帶一路”的文化交流呈現不平衡和簡單化的狀態。長期以來,中國將對外傳播戰略的重點一直放在發達國家。無論是通過媒體報道還是影像影視,海外華人文化活動組織都是針對歐美人的。[10]通過對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聯合國際著名調研平臺Survey Sampling International所做的“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認知與意愿”年度大型跨國調查調研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就中國文化整體認知程度而言,俄羅斯、土耳其、韓國受訪者居前三位,南非、以色列受訪者認知程度相對最低,法國、德國、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五國受訪者居中段。與中國大力向歐美國家投放外宣資源相比,近年來中國在拉美的文化傳播投入較少,也比不上在亞洲和非洲的投入,但相對于亞洲、非洲與中東地區而言,中國在拉美經濟、文化、社會各領域的介入審慎漸進[11],需要借助“一帶一路”倡議深入了解沿線各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現狀,促進拉美民眾的情感認同及對“一帶一路”的支持和理解??梢?,當前“一帶一路”文化傳播過于偏重傳播者的主體意識,片面強調我們傳播的內容,忽視了對沿線受眾的了解,沒有對不同地域、不同國家、不同年齡、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下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眾進行深入認知和客觀判斷,缺乏對受眾群體的精準設定和傳播,這是推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難以回避的困難和挑戰。

(二)實施主體交流功能不足

一是政府機構職能發揮能力和效率有待提升。當前“一帶一路”文化傳播尚處在發展階段,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幫助。我國中央文化行政部門之間存在交叉管理內容,但因文化管理職能分散和管理交叉盲點,不利于效率的提升和規模化發展,亟須建立綜合對外文化傳播與外教、科技、旅游、體育、外貿、外援等各個層次的管理體系,緩和當前文化管理效率低下的矛盾,更多地利用市場和非政府組織等社會各界力量,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受眾的溝通融合。通過長期持續性的文化交流活動,形成集對外傳播、對外貿易推介和形象推廣等多效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交流系統,提升“一帶一路”文化傳播的影響力,促進“一帶一路”文化交流跨越發展。

二是非政府組織在對外文化傳播中面臨困境。當前我國社會組織在“一帶一路”對外傳播中做出了一些成績,但與國際社會組織相比,仍然缺乏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據統計,截至2016年9月3日,在全球4360個具有聯合國經濟理事會及社會理事會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組織中,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僅有56個社會組織,僅占1.1%,不符合中國經濟和外交大國的地位。美國有951個,幾乎是中國的19倍。[12]另外,缺乏具備廣博知識、良好政治素質和專業知識的優秀人才。在“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要求社會組織工作人員具有豐富的國際事務參與經驗、良好的溝通技巧、強烈的合作意愿和良好的人際網絡,這些都是當前社會組織需要解決的難題。另外,資金支持力度不夠、外部支持機制和自身管理機制不健全。在北美和歐洲,政府的官方發展援助渠道多種多樣。政府援助資金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社會組織流向世界的。合作模式是政府與國內從事國際事務的社會組織合作,將資金轉移給國內社會組織并將其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然后國內社會組織展開與發展中國家的社會組織的合作。目前,中國政府的官方發展援助資金主要通過政府機構實施,中國的對外援助缺乏私人參與的活力。目前,中國社會組織的能力仍然不足,參與外援機制的程度很低,在中國對外援助中的作用仍然非常有限。[13]并且由于資金困難導致自身發展不穩定、不持久,在管理體制、交流合作、溝通信息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一些社會組織對“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活動的參與是膚淺的和形式化的,它缺乏文化交流的內涵和交流的實際效果,不能真正增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共同感情。

三是國內智庫沒有針對性地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研究。目前,中國有許多智庫在研究“一帶一路”,但大多關注宏大的理論構想,或者僅僅圍繞沿線國家的歷史文化、地理區域、投資風險和宗教思想等基本情況做一些國別或區域的基礎性研究,缺乏對沿線國家的詳盡調研和與具體產業項目掛鉤的調研,比如最近泰國在與中國合作修建高鐵問題上的反反復復等問題,就反映了國內智庫研究的盲目空想特點。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需要智庫積極加強與政府、企業、國外智庫等合作,通過聯合調研和加強對話,利用各自優勢聯合研究尋求解決的方法,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大作“空中樓閣”的理論文章。例如,如果一些組織擅長青年工作,就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特殊技能,與外國青年組織或青年學者進行廣泛接觸,更多地了解他們的思想和想法,并與他們一起做更多符合青年自身實際情況的工作。只有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智囊團才能為“一帶一路”研究譜寫交響樂和合唱曲。

四是留學生及沿線國家民眾等群體對“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形象的認知不夠完整和真實。根據2016年10月北京高校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認可度的調查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很多,不同國家的國情非常不同,對中國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也非常不同。深入訪談和統計結果顯示,一些國家和地區對一些能夠代表中國的物質文化形象認識不足,不是因為他們持消極態度,而是因為他們不了解和不熟悉中國文化。[14]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破解了一種“刻板印象”,即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學生全面認識中國。長期以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的一些國家私人聯系很少,彼此缺乏溝通和熟悉。此外,亞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信息水平普遍偏低,有些國家甚至信息非常閉塞,這也是中國形象得不到普遍認可的原因。對于在中國的外國學生來說,他們在中國的個人經歷和直接接觸會給他們帶來很多新的信息,這將引導他們重新認識中國。在深入訪談中,許多在華留學生意識到中國的真實形象不是他們最初的印象。[15]但我國在對外文化傳播方面比較滯后,沒有充分運用新媒體和互聯網社交資源加大文化傳播力度,使留學生和沿線國家民眾對“一帶一路”和中國道路缺乏全面立體的認識,不利于當前“一帶一路”的深入傳播和發展。

(三)文化交流載體效能有待提升

第一,媒體傳播缺乏對“一帶一路”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傳播影響力偏弱。當前,我國傳播媒體的總體實力逐步提升,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圍繞“一帶一路”進行全方位大量報道。從媒體報道內容來看,涉及經濟、貿易、風險、社會、歷史文化等各個層面,但形形色色的傳播流于表面,缺乏對絲路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沒有從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高度挖掘、傳播絲路精神和和合理念的時代價值,沒有認識到傳播方式體現和交流和合文化對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民心相通的重要意義。并且,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媒體在傳播效率和影響力上還存在很大差距。根據2017年度世界媒體500強排行榜,來自美國的谷歌(Google)榮登冠軍,營業收入高達894.60億美元;康卡斯特(Comcast)排名第二,營業收入為804.03億美元;迪士尼公司(Walt Disney)排名第三,營業收入為551.37億美元。榜單前10名媒體中,有9家來自美國。從入選數量來看,美國占據95個席位,平均營業收入62.47億美元。中國大陸共有77家媒體入選,數量再次超過日本和英國,僅次于美國,但平均收入(包括香港、澳門和臺灣媒體)為8.29億美元,遠低于美國、日本、英國、德國等發達國家。因此,我國的媒體傳播很難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肩,在深層次的文化理念和傳播影響力上都亟須提升。

第二,作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的語言載體,孔子學院的傳播方式有待創新。作為對外傳播漢語和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孔子學院近年來發展迅速,但對文化軟實力的強勢推廣,容易帶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誤讀和排斥,在西方反對勢力的挑撥和破壞下,無法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官方網站報道,該校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協議將于2014年底到期后不再續簽。同時,美國芝加哥大學也表示不會繼續就孔子學院的重建進行談判。因此,僅僅局限于語言傳播,而忽視深層文化交流和文化傳播,很難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我國文化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認同。同時,由于孔子學院對自身定位認知不足,與當地交流不足,發展緩慢。大多數孔子學院建于2013年之前,它們與新時期的“一帶一路”建設缺乏有效的聯系,進一步優化區域布局迫在眉睫。根據調查和統計,在“一帶一路”沿線的73個國家中,有61個國家建立了229所孔子學院和197個孔子課堂。然而,“一帶一路”沿線仍有十多個國家尚未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值得注意的是,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西亞,沿線15個國家只有13所孔子學院和2所孔子課堂。就數量和規模而言,它們無法為全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效的語言服務和人才支持。[16]

綜上所述,面對當前“一帶一路”文化交流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我們需要面對現實,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創新“一帶一路”對外交流理念,構建多動力交流平臺和載體,滿足沿線受眾需求,在尊重文化交流主要特點的基礎上,積極倡導絲綢之路精神和和諧理念,加強與受眾價值觀、情感和目標的溝通,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人民和文化的溝通,不斷創新“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模式,拓寬“一帶一路”文化交流新路徑,提升文化產業品牌的國際影響力,構建動態系統的“一帶一路”對外傳播和交流體系。


[1]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特別委托項目“全球視野下中國道路的內生特性研究”(項目批準號:14@ZH009)階段性成果。

[2] 王麗,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美國杜克大學博士后兼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一帶一路”、國家形象、文化傳媒。

[3] 唐小松、張自楚:《中國對周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公共外交》,《教學與研究》2016年第6期。

[4] 《20多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在華留學》,《經濟日報》2017年5月12日。

[5] 《砥礪奮進的五年:數據看孔院(2012-2017)》,孔子學院總部官微,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2017年10月23日。

[6] 張泗考:《跨文化傳播視域下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戰略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河北師范大學,2016。

[7] 《構建新時代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網絡》,《中國文化報》2018年1月10日。

[8] 《“一帶一路”文化論壇舉辦》,《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2月20日。

[9] 周亭、王潤玨主編《融合與創新——“一帶一路”軟力量建設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第119頁。

[10] 楊越明、藤依舒:《十國民眾對中國文化符號的認知與偏好研究——〈外國人對中國文化認知與意愿〉年度大型跨國調查系列報告之一》,《對外傳播》2017年第4期。

[11] 劉康:《利益、價值觀和地緣政治:中國崛起的全球民意調查》,范紅主編《國家形象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第237頁。

[12] 黃浩明:《社會組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中國社會報》2017年6月23日。

[13] 黃浩明等:《中國社會組織國際化戰略與路徑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14] 哈嘉瑩、尚曉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認知研究——基于物質文化的調查分析》,《對外傳播》2017年第7期。

[15] 哈嘉瑩、尚曉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來華留學生中國形象認知研究——基于物質文化的調查分析》,《對外傳播》2017年第7期。

[16] 李寶貴、劉家寧:《“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孔子學院跨文化傳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陇川县| 黄浦区| 荔波县| 内丘县| 长葛市| 宁明县| 宁陕县| 宜良县| 威宁| 滨海县| 台前县| 漳州市| 宁德市| 光泽县| 本溪市| 丰宁| 庐江县| 富锦市| 台北县| 三都| 镇康县| 龙门县| 上杭县| 高陵县| 崇州市| 宁明县| 额济纳旗| 大新县| 汉寿县| 德惠市| 财经| 安西县| 霍州市| 墨玉县| 漳平市| 衡东县| 鹿泉市| 商河县| 师宗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