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產與新消費: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的階層結構轉型與生活方式變遷
- 朱迪
- 1074字
- 2025-04-08 17:49:16
第一章 研究介紹
當代社會生活中,有這樣一群“新中產”逐漸走入公眾視野。他們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物質生活比較充裕,生活方式更加符合典型意義上的中產階層(簡稱中產)意識形態,關注身體和健康,經常參與文化藝術活動,關心經濟社會發展、食品安全、環境等公共議題,同時有較強的話語權。他們的生活方式常常成為熱門話題,他們的焦慮迅速蔓延為全社會的焦慮。其中一部分人的工作和收入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緊密關聯,他們工作于伴隨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經濟體或者新興業態,比如平臺經濟、互聯網+、分享經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他們的收入則見證了這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豐厚回報。
相比較改革開放之后興起的、更多在經濟意義上符合中產階層標準的群體,這群新中產階層的特征更具有同質性。首先,文化資本上升為定義新中產階層的主要維度。對于新中產階層來說,經濟資本局限在達到某種經濟社會地位、維持體面的生活等工具性的作用,而能夠定義和理解新中產階層的應當說是其所擁有的豐富多元的文化資本。雖然文化品味可能趨于“雜食”,但是新中產階層對文化藝術和文化休閑活動的熱情是一致的,并且注重對子女文化品味的培養,從而實現文化資本和經濟社會地位的再生產。
其次,新中產階層對自身文化、階層和價值觀有更強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不同于老一代中產階層由于內部差異較大而存在中產階層身份認同上的困境,新中產階層并不在意被賦予何種符號標簽,但通過文化實踐塑造了階級區隔,從而促進了內部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媒體總結,精釀、馬拉松、焦慮是中產階層的代表性特征(科技唆麻,2017)。雖然觀點可以商榷,但至少反映出新中產階層通過消費品味和文化活動正在形成較一致的階層認同,甚至在“焦慮”這種涉及主觀福利和價值觀的元素上,新中產階層也逐漸取得共識。
最后,新中產階層與消費的關系更加緊密。老一代中產階層的消費生活更多取決于其所擁有的經濟資本和經濟地位,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多由職業、收入等經濟因素衍生而來,他們為了防止經濟因素變動而帶來的消費聯動效應,很多時候不得不提前做好風險控制,從而“節儉”、“量入為出”成為該群體消費模式的道德辯護(朱迪,2013)。不同的是,新中產階層的主要特征在于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品味,消費更像是內生的——在代際流動、社會流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這也是新中產階層更容易形成較一致的階層認同和文化認同的原因,因而消費是理解該階層的關鍵維度。
本書聚焦新中產階層,考察其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主要關注新興的消費文化和消費形態,尤其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新消費”,試圖分析消費如何塑造該階層的生活方式、階層認同及階級再生產等。